回覆列表
  • 1 # 丁強888

    這個真不怪南宋健忘或是無腦。其實一開始蒙古攻打金的時候,南宋朝堂有兩派意見,一派當然是宋金世仇,連蒙滅金,但其實佔主流的是唇亡齒寒,大家都處在勃興的蒙古的威脅之下,應該援助或至少不趁火打劫金國。事實上一開始蒙古與金的戰爭南宋是沒有在後方有動作或是聯合蒙古的。

    事實上,南宋後來做出連蒙滅金之策,可以說是金自己決策失誤自找的。

    1211年,金軍主力連敗於蒙古,故金將都城從中都(今北京)遷到開封,拱手放棄北邊大片疆域。

    但金國也許是覺得史上對宋很有優勢,宋不堪一擊,居然出來一個取南補北的國策,要把損失於蒙古的在南宋身上找回來。於是於1217年開始南侵。

    宋金這一戰一打就是七年,既然都開始兵戎相見了,那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南宋才開始與蒙古接觸,要共同對付金國。最終南宋答應蒙古假道滅金。於端平元年(1234年)蒙金聯軍滅亡金國。宋朝王師時隔100多年再次進入故都史稱端平入洛。

    值得一提的是,金在滅亡前的最後一分鐘,還惦記著取南宋的巴蜀地區做最後的根據地。所以最終南宋被迫連蒙其實最大的鍋應該金國來背。

  • 2 # 使用者94738516596

    南宋北宋滅亡很多人都覺得是如此的相似,北宋因為連金滅遼,最後被金國所滅。南宋是因為聯蒙滅金,最後被蒙古所滅。是不是很多人都覺得已經有了第一次竟然還會第二次犯錯?其實不管是南宋還是北宋,在兩次的戰爭中起到的作用都是很小的。特別是在第二次聯蒙滅金的過程中,南宋根本就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金國的滅亡和他真的沒有多大的關係。

    蒙古人一開始崛起的時候,南宋朝廷就已經有人意識到了,現在的情況就是和當時金人崛起是一樣的。當時金人在契丹的壓迫下選擇了反抗,滅了遼國。現在的蒙古人也是一樣的在金人的壓迫下,選擇了反抗,成吉思汗一統蒙古,進而開始向大金宣戰。這個時候蒙古人其實沒有多大的機會能夠打贏金人的,所以一開始蒙古人就選擇了聯合南宋,南宋這個時候也是出現了好幾派,支援蒙古的也有,支援金人的也有,當然也有選擇中立的。這個時候南宋肯定是選擇中立了。誰知道金人太不經打了,45萬主力軍隊被蒙古10萬就滅了。此後金國和蒙古的局勢就調轉過來了。中都丟了以後,金人就選擇遷到了開封。

    南宋既然都不支援,所以也就沒有給金人納貢稱臣了。金人在蒙古人的打擊下,一路南逃,屢戰屢敗。到了這個時候開始急的就是南宋了,南宋本來想的就是金人和蒙古人兩敗俱傷,但是金人太不爭氣了,百萬軍隊很快就敗沒了。而蒙古人也是越來越強大,不光是滅了金國,還有西夏,西遼,統一了整個北方大陸。當時南宋也是看到了蒙古人的勢不可擋。這個時候金國滅亡就在一瞬之間的事了。

    這個時候南宋才開始選擇和蒙古人合作。南宋之所以這個時候才合作,很簡單,首先就是想讓蒙古人看看南宋不是好欺負的,也是想在蒙古人面前表現一下。讓他們不敢那麼肆無忌憚的滅了金國之後就滅自己。其次就是想撈一點,金國那麼大的地盤,以前都是佔領的北宋的領土,宋朝自然想撈回一點了。這個時候南宋選擇了出兵,那麼蒙古人短時間裡就不會有適當的理由來滅自己了,如果這個時候不出兵,金國滅亡也就是一瞬間的事了,金國一滅,蒙古人就可以馬上南下滅了自己。所以南宋那麼多人也不是傻子。

  • 3 # 謝峰聊影視

    南宋高度警惕蒙古的崛起

    南宋的核心決策層早就關注到蒙古的崛起,對這個新對手充滿了戒備心理。在聯盟滅金行動的20年前,南宋餘嶸在出使金國的期間,親眼目睹了蒙古與金國的戰爭,餘嶸回國之後,給宋寧宗寫了報告,直言現在的蒙古軍隊銳不可當,頗像當年金國崛起時的狀態,而金國士氣低落,朝廷上下充滿了悲觀主義情緒,更像是遼國滅亡前的樣子。他建議要召開一次針對蒙古的戰略會議,南宋的邊境戰備要提到議事日程了。

    隨後南宋對蒙古進行了多次深入研討,名臣真德秀特意出使金國進行了考察,回來以後研判金國的滅亡已經指日可待了,相比金國而言,蒙古更加強大,將是南宋未來最大的安全威脅,他提出的策略是“鞏固國防建設,提升戰備水平,對外要提高情報工作,時刻關注蒙古的動向。”

    南宋的高級別合議上,大家的意見比較統一:金國南遷,一定會對南宋發生戰事,但最終金國還是會被蒙古消滅,南宋將會面臨一個更加難以對付的敵人。因此,蒙古後來多次派使者遊說南宋助其滅金,南宋均給以拒絕。

    金國的致命錯誤

    這時的金國正面臨三面楚歌的被動局面,北面的蒙古不斷入侵,西邊的西夏派軍騷擾,原來的遼國貴族趁勢獨立建國,只有南宋方向一直保持著和平狀態。從理智上說,金國此時最優選擇是拉攏南宋,與南宋建立同盟,讓南宋向西抵禦西夏,在四川防禦蒙古經川繞到金國背後的企圖,況且南宋還有比較充沛的戰爭儲備,可以大大減輕金軍的軍費開支壓力。

    但是金國長期以來對南宋的輕蔑態度,使金中國產生了第二個致命錯誤。金國不但不試圖修復與南宋的關係,反而舉兵南下入侵南宋,想透過征服南宋換取戰略空間和戰略物資。但時事比人強,金國迷信的軍事能力在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隨著南宋頑強抵抗,宋金兩國很快形成了戰略對峙,在幾年的戰爭中,金國不但損兵折將,僅有的財政也被消耗殆盡,最致命的是,金國的戰爭選擇迫使南宋不得不開始和蒙古進行接觸談判。

    只不過南宋的同盟談判只是做樣子給金國看,對於聯合蒙古的後果,南宋上下都很警惕,工部尚書趙範就當面提醒宋理宗:“宋徽宗時期和金國的海上之盟,剛開始覺得計策很完美,但接下來就自取其禍,往事歷歷在目,千萬要警惕。”他們誰都不願意重蹈聯合金國滅遼的覆轍。因此這樣的談判愣是被南宋拖了5年之久。金國當時主和派看到了南宋與蒙古聯盟的跡象,這種危險的訊號迫使金國主動停止對南宋戰爭。

    南宋聯蒙的原因

    隨著南宋邊境威脅解除,南宋面臨一個未來局勢走向的選擇,是與蒙古聯合,還是與金國和談,還是袖手旁觀,實行不干涉政策?經過反覆權衡,南宋選擇了第四種方案,兩邊下注,互不得罪。南宋一方面和蒙古繼續接觸,對蒙軍挑釁邊境採取忍讓態度,另一方面兩淮戰區司令趙葵和金國達成共同防禦蒙古協定。

    隨著時局的發展,南宋已經看到,宋軍參加不參加對金國的戰爭,金國的滅亡也是註定了。如果繼續對蒙古採取拖延策略,等金國滅亡之後,蒙古會以此為藉口,馬上針對南宋挑起戰事。參加滅金戰爭,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同盟關係,獲得金國侵佔的領土,既可以為南宋獲得足夠備戰的時間,又因為拿回河南、山東作為周旋的戰略空間,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所以當金國派使者給南宋講“唇亡齒寒”的道理的時候,南宋此時已經沒有興趣聽了,一個沒有實力的“唇”是打動不了“齒”的心的。

    南宋聯蒙之後

    當聯蒙滅金戰爭勝利結束,孟珙帶著大量戰利品和金哀宗的遺體獻給宋理宗的時候,南宋到處歡欣鼓舞,有大臣非常清醒,監察御史洪諮夔憂心忡忡地說:“一個被打殘的金國現在亡國了,有什麼高興的,以蒙古顯示出來的強大的戰鬥力,現在我們即使天天都增加戰備,還總擔心擋不住蒙軍的進攻,有什麼道理興高采烈地相互道賀。如果大家都開始放鬆警惕,難道要重新上演北宋的悲劇嗎?”

    由此可見,當南宋做出聯蒙滅金的選擇時,也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南宋很多官員在聯蒙滅金的前後都是比較冷靜和理智的,並非像現在流傳的那樣“好了傷疤忘了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桅子花爛根剪枝後養護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