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鋒人亂彈
-
2 # 青山別園
要知道康熙為什麼要頒佈“禁教令”,就要了解當時所處的環境,明末清初一些西方的傳教士來到東方傳教,他們傳授西方天主教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當時西方的先進的事物,比如說西方天文學、節氣曆法以及火器製造和設計等,因此,康熙執政前期對於天主教的傳播是持支援態度的,甚至一些傳教士被聘請為宮廷教師,專門給康熙講授西方科學,常見的影視劇中多出現傳教士在清廷當官,這也就不難理解。所以天主教在當時的中國很快傳播起來了,而且也與中國本土的封建禮儀和儒學相融合,看似一片大好,然而好景不長。天主教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羅馬教廷的關注,他們頒佈教令,不準中國教徒祭拜孔子甚至不準祭拜自己的祖先,試想下擁有幾千年文化的中國,哪裡接受得了這樣的規定。康熙得到這樣的訊息後也曾派人與羅馬教皇溝通,不僅溝通無果,反而派去的人員也被扣留。為保護中國傳統,康熙不得已頒佈“禁教令”,實屬遺憾。要知道後續的皇帝也基本延續這一國策,由此也錯過了瞭解西方的一些先進事務。
-
3 # 鐵錘文史
先說答案:康熙皇帝之所以要頒佈禁教令,是因為當時羅馬教會的做法,已經傷到了康熙皇帝的命根子!(這個問題有多嚴重,不用我多說了吧)
下面我就用三個部分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部分,康熙皇帝對西方宗教的態度還是很可以的;第二部分,西方宗教剛進中國的時候,也很善於搗漿糊搞關係;第三部分,羅馬教會把事情搞砸了,康熙只有硬槓! 先說第一部分。在清朝皇帝裡面,康熙無疑是能力最強,視野最廣,態度最開明的皇帝,甩了其他皇帝幾條長安街。他甚至僱傭了不少外華人當公務員,為大清服務。
他對於西方的宗教也一直保持一種非常開明的態度,比如1675年康熙兩次視察北京天主教教堂,還給他們提了字,哇,好熟悉的套路。1692年,他允許華人自由信教,解除了天主教的禁令。1703年,法國耶穌會士居住的北堂竣工,康熙皇帝親自題寫了“萬有真原”的匾額,可以說康熙對於天主教的理解,已經遠遠超過當時的讀書人,當時的傳教士甚至認為康熙能夠成為中國的君士坦丁大帝,知道君士坦丁皇帝歷史的人應該知道,這個評價有多麼的高!基督教從四處捱打的小教逆襲為西方主流,全指望君士坦丁加持護法。
第二點,西方宗教進入中國,一開始也是很擅長搗糨糊的。古老的中國在西方人的眼裡一直是神秘而且非常強大富有的所在,尤其是當大騙子馬可波羅遊記在西方世界出版之後,更是出現了持續的中國熱,大量的洋人來到中國搞錢,當然也包括傳教士來搞腦筋,為了能夠和華人民打成一片,西方的傳教士一開始採取的是入鄉隨俗的策略。到了中國之後,比如明朝的利瑪竇,到了中國之後就脫下誘惑制服,換上讀書人的行頭,他們學說中國話,學寫中國字,學習中國的社交禮儀,很快就在文化人圈子裡非常吃得開,估計當時中國文化人對於認識幾個西洋人也是蠻起勁的吧。當時羅馬教會的態度也是比較開明的,他們給了中國教會很大的自主權,當時的教皇說,只要華人不公開反對宗教和良善的道德,不要去嘗試說服中國,改變他們的禮儀和習俗方式,不要把國家還是要把信仰輸入中國。
所以說一開始西方的天主教進入中國和中國的社會融合的還算不錯。
下面就是第三點,羅馬教廷把整個事情給搞砸了。19世紀中期之後,天主教在歐洲慢慢恢復了元氣,對於海外的宗教政策也越來越強硬,不再像以前那樣放任不管,還是直接介入,甚至試圖控制中國的教會。而擋在羅馬教會面前的是實行利瑪竇路線的中國耶穌會,他在中國的時間最早,人數最多。怎樣才能把中國耶穌會扳倒呢?羅馬教會想了一招:否定中國的禮儀!因為否定中國禮儀就是否定中國耶穌會的傳教策略,從而否定耶穌會在中國取得的牛皮哄哄的成就。
在1704年和1715年羅馬教皇先後兩次釋出通告,宣佈中國的禮儀是異端,必須嚴厲禁止,並且派出多羅和家樂兩大社團,先後出使中國,宣佈教皇的禁令!
要知道康熙夠接納天主教會,是因為當時的天主教和中國政壇的關係比較融洽,也比較服從政治。只要不給國家添亂,還是允許自由傳教的。但是羅馬教皇的紅標頭檔案已經挑戰了中國的治國之本:孝道!所以康熙把第一次過來的多羅教團趕走之後,開始給中國的教會上緊箍咒:凡是願意繼續在中國傳教的傳教士,必須遵守中國的禮儀,並且發誓永遠不回外國,這個命令出來之後,傳教士沒得選了,要麼留下來,要麼滾蛋。一部分人接受了康熙的條件,另外一派堅決反對,結果就被康熙給趕出了中國。在這期間康熙也曾經主動派人到羅馬教廷,請教皇收回禁令,但是遭到了拒絕。不但如此,1715年羅馬教皇再次釋出了一條禁令,而且特別加了一條:要求在中國的傳教士必須完全遵守教皇的禁令,否則不能在中國傳教。這是用行動來告訴康熙皇帝,我是教皇,傳教的買賣我說了算!1720年家樂使團第二次遞交了教皇禁令,康熙看完之後當場發飆:老子封了你的店!
為什麼康熙會發這麼大火?因為儘管康熙喜歡西方文化,儘管他有開闊的視野,但是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康熙是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威的人,他是不可能允許任何人挑戰作為帝國皇帝的權威。其次,羅馬教皇宣佈的禁令動搖了東方帝國執政的基礎,因為以孝道治天下,是從漢朝以來中國的國策,只有老百姓遵從孝道,老百姓才會孝敬自己的長輩,才會順從官府的命令,這是一個可以想見的邏輯。如果大家不遵守孝道,老百姓也就會自然對官府產生反抗精神,這對於帝國的統治來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總結:
康熙之後,從雍正開始,中國實施全面的禁教政策,外貿僅保留四個通商口岸,清朝緩緩的關上了帝國的大門!而在大洋的另外一面,整個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生產力革命!老大帝國的落後,何嘗不是從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開始的呢?中國過了和西方共同進步的歷史機會,這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而這個遺憾是由羅馬教會和康熙皇帝共同造成的。
回覆列表
此事件說來話長,1721年1月禁教令頒佈後對康熙以後的清朝皇帝對西洋教派的排斥根基牢牢樹立,並對以後中國宗教格局影響頗深。
康熙之所以頒佈法令驅逐基督教主要在於中西方文化差異所致,客觀地講,康熙帝前期對西方宗教並無反感,而且在康熙39年對耶穌會士聯名上書對中國禮儀的看法的奏摺上進行了御批,讚賞了以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為主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禮儀尊重的開明傳教思想,康熙在這段時間裡同意耶穌會在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和禮儀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西方耶穌會宗教傳播,這個階段康熙皇帝態度一直開明友好。並於1705年接見了新教皇格勒門十一世的使節多羅,還給他耐心的講解中國的傳統禮儀和相關祭天、祭祖、祭孔......的重要性,希望他轉達教皇,可是教皇格勒門十一世摒棄了亞歷山大七世開明的融合傳教主義做法,也置之康熙開放的友善示好於不顧,於1704年就一意孤行的頒佈禁止中國禮儀的決定,由此引發了著名的“禮儀之爭”,自此埋下了康熙四十八年“禁教令”的伏筆。多羅於1707年公開在南京釋出教皇禁止中國禮儀檔案,被驅逐出境,但康熙皇帝並沒有完全阻斷與羅馬教皇的聯絡。
1720年教皇使者嘉樂訪華,康熙帝又多次親自召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與他辯論禮儀之爭,這表明康熙並不想阻斷與羅馬教皇的聯絡。可是事與願違,1721年傳教士將教皇禁令譯成中文呈閱御覽,康熙看後龍顏大怒與羅馬教廷徹底決裂,隨即頒佈“禁教令”,與羅馬教廷和他們的耶穌會自此分道揚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