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戴草帽的85後

    “人才荒”通常來說,指的是技術人才缺乏。不僅養殖業,很多亟待發展和進步的行業普遍存在這個問題。從養殖業來說,我感覺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供參考:

    1.時代背景。新媒體時代發展太快,養殖業的相關理念不斷創新變化和發展,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太快,加上新時代資訊太過發達,所受誘惑太多,難免出現沉不下來的情況。

    2.行業待遇。同等學歷,搞養殖比搞AI相比,薪金差了數十倍。更重要的是工作環境對年輕人的婚姻、生活、教育等不利,大部分青年學生寧願留在城市。

    3.技術人才的自身原因。真正鑽研技術的人才,往往比較愛鑽牛角尖,比較認真,給人感覺不夠圓滑,與社會脫節,也不容易創造效益。可是如果花時間去處理關係,又直接影響力他的專業技術。

    4.人才的價值難以得到尊重和保證。中國最不缺乏“成功學”,可是養殖業是既辛苦又微利的行業,而且風險性極高,很多養殖企業老闆自己尚未吃飽,讓他有待技術人才,在境界上和物質上都有難度。

  • 2 # 貴港扶貧集市

    行業待遇吸引力不夠

    同等的學歷,搞養殖與搞AI相比薪金差了數十倍。更重要的是工作環境對年輕人婚姻、生活、教育等不利,畢業生為了留在城市寧願從事非職業,部分從業的年輕人選擇退出,經過歷練成為合格技術人才的寥寥無幾。另一方面從高校傳遞的資訊看,畜牧獸醫學科漸漸不受生源青睞,意味著將來畢業生越來越少。

    人才“水土不服”

    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大型養殖企業更換技術場長頻率很高。養殖場聘請了職業技術場長,操作規程、管理制度弄了一大堆,看起來井井有條,可經濟效益就是上不去。並不一定是技術場長能力不行,他處於老闆和職員之間,受到各種勢力的牽制,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再高的技術也無用。有的被抓住小辮子、被打小報告趕走,有的被派系擠兌下馬。千里馬難尋,伯樂更是少有。真正專研技術的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或者不善於表露,這些人用對了地方就是人才,用不對地方或者不用,那他們就是庸才。

    人才價值沒有得到尊重

    資本的本性就是剝削和貪婪,勞資利益水火不容,社會制度強制二者關係。我們的傳統文化、各種“主義”和經濟學說,它們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降低或掩蓋勞資衝突,尋找二者和平共處的路徑。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穩定勞資關係,企業就不會因為人而失敗。否則,在現實社會里,用情感、道德綁架沒用!勵志說教、前景誘惑沒用!華為全員持股模式很成功,相對公平,華為可謂是人才濟濟。但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效仿華為。中國最不缺乏“成功學”,歸根結底,原始資本的積累靠的是“血和淚”,可以是自己的“血和淚”,也可以是別人的“血和淚”,回過頭來要用資本贖罪,重建道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人才是最稀缺資源,人心散了,資本必將走向深淵。大部分老闆們明白這一點,可是,養殖業是既辛苦又微利的行業,自己尚未吃飽,讓他們優待技術人員在境界上、物質上都有難度。

    群雄並起,人才分散

    稍微上點規模的企業都按照全產業鏈目標去謀劃。寧當雞頭,不當鳳尾。家家都在招兵買馬,所以倍感人才稀缺。一個產業帝國的建立,必須是君主雄才大略,文臣陽謀賢明,武將忠誠神勇,有一種持續穩定的凝聚力,有強健的免疫功能和必要環境條件。否則,野心越大死得越慘。每個人找準自己的定位很重要,能力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有能力引導產業鏈你就當仁不讓做龍頭,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你就在產業鏈中找一個合適的位置,輕鬆自得地過日子。農戶在知識儲備、設施裝備等方面遠遠落後於現代化的規模場,但他們的運營狀態和單產水平總高於規模場。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由家庭成員管理,雖然不是科班出身,養殖場整體經營狀況最好,只要用心,不是人才,勝似人才。

    社會不浮躁,人才缺口就會降低。不要擔心這種觀點引起社會消極懈怠,因為攀比和不甘落後是靈性動物的天性。偉大的思想家老子主張“無為”,我們把它奉為經典,但是一代代風流人物總是大有作為,推動社會不斷地發展。

  • 3 # 沂蒙養蠍人

    畢業後一直搞飼料和養殖行業打交道,現在也從事蠍子養殖行業,談下個人的一點見解。

    首先養殖行業給人的感覺是“底層”行業,工作不夠高大上,好像養殖就等於是農民,以至於年輕人都不願意入行,特別是農村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都不願入養殖行業。自己家也有親戚朋友的孩子,年輕沒有學歷,想帶他們入行,家長甚至都直接說:在家搞養殖就怕更難娶到媳婦啊,女方一問幹什麼工作,說在家搞養殖多不體面啊!目前來看說,連農村青年都不願意入行,更別談從農村考大學走出去的年輕人了,好不容易考個大學,也沒有幾個願意報考畜牧養殖行業的吧!

    再者從實際農村養殖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村養殖也很難發展成大規模的,大致兩種情況:一種是搞幾年養殖賺到些錢的,就想著脫離這苦髒累的行業,做點別的生意吧,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養殖行業相對於產業鏈中的飼料、獸藥、屠宰加工等行業來說,確實屬於最“底層”、苦髒累又利潤最低、風險最大的行業!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養殖戶有可能幾年賺的錢,都不夠突來的一場瘟疫賠的,所謂“辛辛苦苦好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還有一種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看到行情好了別人賺錢了,特別是特種養殖行業,誤信一些廣告上的虛假宣傳,盲目投資養殖行業,投資直接賠了,這種也就直接脫養殖行業了,這些都是輸給了現實。

    另外,現在對養殖業的要求更嚴格了,環境汙染治理等致使不少養殖戶直接脫離養殖行業。在治理的同時,雖然對一些養殖業的扶持力度加大了,比如大學生回家創業有扶持,農村婦女創業有扶持等,可是對於沒有人脈關係、沒有資金的弱勢群體來說,這些扶持真的很難落實到實處。

  • 4 # 閩鄉樂樂

    主要還是因為銷售的問題,很多人會養,但是找不到渠道。銷售是養殖利潤回收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讓最多想創業養殖的人望而卻步的一個環節。

    很多技術很好的人都寧願去打工,而不願意去做養殖這個行業。所謂養殖業風險大,銷售方面也是關鍵,畢竟對於養殖技術精湛的人來說,生產這一塊完全把握控制,但是市場可不是人為可控的。

    前些年筆者這裡就有幾個獸醫出身的人一起合夥養雞,當時也想邀我入股,但是因為資金問題沒有參與。開始他們養五黑雞,不到一年轉型養土雞,然後又轉養野雞,兜兜轉轉三年,最後還是決定徹底退出養殖業。回顧他們的情況,雞養得特別好,而且都是以健康的模式散養的,但就是賣不起價錢。

    分析其原因有兩個,①、當地屬於山區,交通不是很便利,養殖的產品被限制在了本地。②、所養的三種雞隻有土雞比較被當地消費者們認可,其他兩種雞人們比較陌生,有抗拒感,而對於土雞,人們又單純的認為只有農戶散養的才是純土雞。

    還有就是人的觀念問題,老一輩的人思想比較傳統,認為只有打工才穩定,幹一天活就有一天的工資,還不用像養殖那樣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年輕人怕辛苦又好面子,養殖業本來就是個辛苦的活,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連飯都不會煮,更不用說去養殖了。再一個就是覺得養殖業是農民做的事情,而農民在很多人的眼裡都感覺低人一等,這個在現實中再常見不過了。

    不過筆者卻認為養殖業一直都是個比較吃香的行業,畢竟人人都離不開衣食住行。現在出現“人才荒”也許在接下來的若干年裡會是養殖人的好訊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後日本到現在的軍事實力一直髮展,現在有完整的軍工業體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