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鬼雨齋主人
-
2 # 血山飛蟲
歐洲火藥到底是怎麼發現的?這個其實有極大問題的,從各種跡象看,有可能是英華人自己的,因為英華人開始就知道牲畜圈的地板可以提取火藥,中國是硝石,在化學不發達的時代,人類是不知道牲畜圈的地板和硝石是一個成分!華人有確切記載透過糞便提取火藥是明朝,比歐洲晚,看一下中國宋朝有沒有用堆肥法制造火藥的記錄,如果沒有,那歐洲火藥就是英華人自己發現的,這個很容易理解,歐洲牧羊人可能用牲畜圈的地板做烤爐,有可能發生爆炸,時間長了,英華人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這個發現火藥的過程,實際比中國還自然的!
-
3 # 國病
華人比西方人聰明,但是西方人有一個方面比我們強。
一個民族的優點或不足往往在細節上最容易看出來。如果論勤勞吃苦,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可以與東亞人比肩。這可能是農耕社會幾千年磨練出來的,這種品性與從事放牧、漁獵的民族是完全不同的。華人聰明,若是論攻克一個技術難關的絕對值能力也是出類拔萃的。就是都盡全力去研究,很可能華人會領先。這些是華人的優點。
有句話叫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其實以人為鏡還可以知短板。我們對比西方人有一個很大缺點,而且還是致命的。西方人祖上是遊牧民族,你讓他們去打家劫舍在行,你讓他們去吃苦耐勞就會很受不了。西方人智商僅僅是略低於我們,所以他們在解決問題上比我們更具有利用柺杖的心理,就是更喜歡工具。比如他們習慣於殖民,因為殖民可以讓自己不勞動,只需要指揮勞動就行。在沒有奴隸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去尋找可以利用的工具。於是文化裡,他們擁有更多改造生活的衝動。
華人的問題是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驅動是不願意去做的,看不到利益是刺激不了華人去動腦筋想辦法的。所以智商雖高,但沒有太用在點子上。沒有利益,那馬馬虎虎能用就行了,沒有開動大腦去想辦法革新的衝動。這就好比龜兔賽跑,兔子雖然跑得快,但他不跑也等於零。烏龜的優勢在於他一直在往前衝。所以改造生活的衝動是很重要的。
在《生活大爆炸》裡有一個折衣服的神器,華人就不會去發明這類東西,因為用處不大,因為我們沒有這個改造生活的衝動,不是必須要改造的方面是不會去動腦筋的。也可能是大腦計算太快,會認為這還沒有手疊的方便和快速。西方人學華人包餃子,他們不喜歡用手,於是發明了一個新的包餃子方法,批次包。
他們喜歡使用工具,這一點上超過了我們。又比如砌磚,西方人就能發明一個有點多餘用處不是很大的輔助工具,很嚴謹。雖然實用性不強,速度慢,但的確反應出他們更愛工具。
這其實就是一種改造生活的衝動而觸發的發明,我們不是不能發明,而是這種衝動心理不強。比如我們做吃的就有改造的衝動,所以不管什麼新食材進來,很快就能變著花樣的革新,做出各式各樣的食物。又比如我們有書寫的衝動,於是紙必定由我們發明。古埃及的沙草紙也是如此,就是華人在那裡。除了為數不多的發明衝動以外,華人只能依靠利益驅動去改造生活。比如商業利益刺激之下的當代。因為看到了利益,那發明和改造的衝動一下就調動起來了。你讓華人去發明一個用處不大且無聊的東西,沒有幾個人有興趣。但西方人不是這樣,有各式各樣的無聊發明,於是在這種文化心理的驅使下,又因為西方地理有天然的物流條件,天然適合商業文明,所以科技首先出現在西是機率更大。
火藥的問題很大程度也是這樣,推進技術的內心動力不足。所以結果也就不一樣。若是把利益加上,改進技術可以明確獲利,那就不一樣了。比如帝王下詔書宣佈改進獲得認可者封侯,那沒準歷史就改寫了。秦帝國就這麼幹,把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了。我分析了兩個方面是導致華人這個致命缺陷的原因。
一是西方人提到的睪丸素問題,我們千萬不要忽視了內體體質對人的心理影響。比如孩子膽小,很可能就是因為肌肉不夠。一個強壯的人就其個體來說是一定比他瘦弱的時候要大膽許多的。所以能刺激男性衝動的睪丸素不足是我們很大的一個問題。這就是衝動可以牽引龜兔賽跑中的行動動力。你能力再強,但不去跑也沒有用。二是我們的文化沒有培養孩子動手的習慣,我們文化所謂動手就是幹活,幹活是有效勞動,有效勞動是被限制了別的可能性的一種動手。這裡說的動手是學習動手,是無效勞動,是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體驗的,是可以帶著思考去做的。西方人就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我們學校教育則幾乎都是紙上談兵。這個不同最後培養出的習慣也就不會一樣。
綜合起來看,動手能力是急需家庭和學校注入的一個方面。比如家裡的事,首先要學會做。中國的家長很多都是以一種做不好不許做的態度加以禁止,這就錯了。實際上小孩都有動手的衝動,只不過他是去體會去玩的,而不是為了有效勞動,而你是把勞動的有效性當作標準了。有效勞動的標準對於孩子肯定興趣不大,因為被限制了。然而無效勞動裡的天馬行空的體驗、改造和玩才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和動手衝動的源泉。所以文化裡培養動手能力的理念認識需要改。睪丸素的問題,需要的一是飲食結構改進,牛羊肉、牛奶蛋類攝入可以多一些。二是尚武精神下的體育磨練。為何說磨練而不是鍛鍊。老年人肯定是鍛鍊,不能太過於劇烈。年輕人、小孩子就是磨練當先,你軍訓一週回來都會荷爾蒙爆棚。你去徒步旅行、登山都可以磨練自己的極限。這才是尚武精神的本質,就是打造體魄的同時促進意志力、青春亢奮熱血。我們農耕民族艱苦的勞作只是打造了忍耐力這一個方面,熱血衝動不足夠。沒有這種衝動,也沒有動手的習慣,甚至沒有動手擺弄東西的體驗,可不就不能觸發你改造生活的衝動了。只要是勉強能用的絕不會去改造,除非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因為對無效勞動沒興趣。
-
4 # Man139876657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東西方環境的不同,因為不同的環境使用和發展不同的武器,很多人以為西方首先發明瞭火繩槍等武器,就比中國發現快這是錯誤的。因為環境不同,武器發展思路不同。
西方封建時期,國家面積都很小,並且由於封建體系,國家本身的凝聚力不強,各個國家面臨的主要對手都是鄰國,甚至國內的貴族。而當時西方軍隊得主要戰鬥力是騎士,在西方,一個騎士的戰鬥力等於十個步兵。也就是說一千人的步兵可能被一百騎士擊敗,如果步兵是農民起義之類的烏合之眾,一百騎士可以打更多!當然一個騎士的價值成本也是非常高的,除了裝備等因素還要從小訓練。而騎士由於裝備精良,弓箭無法對騎士造成太大的傷害,就連英國長弓成名之戰也是佔了下雨,土地泥濘,騎士自己混亂的成分。所以,當火藥進入西方後,其發展理念就是精準打擊,只要十個一下的步兵用火繩槍能打死一個騎士那麼就是佔了便宜。
東方世界則不同,東方的敵人主要是蒙古騎兵,人家幾萬人打你長城一個點,這個點可能只有幾千人防守。所以東方發展的思路是火力,在最短的時間打出最多的彈藥,造成最大的傷害。比如火箭,比如三眼銃,比如攻絨炮。如果在北方軍隊都裝備火繩槍,軍隊只能放一輪,無疑開完槍就等死了!
回覆列表
第一:民國以前,中國的國家教育制度“重政治灌輸、輕技能研究”,同時民間技能傳承缺乏系統性和標準性。所以火藥(黑火藥)的質量一直難以保障,甚至於到了抗戰時期,很多土地雷依然出現火藥威力不夠大或者過大的問題,使用者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第二: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一直處於一種自我封閉狀態,除了閉環內競爭未曾遭遇過強敵;而且火藥初期應用在戰場上的效果與冷兵器相比並未有太大的差距(可參考日本戰國末期的實戰應用,歐洲早期資本主義革命時的武裝鬥爭,以及明清之戰);這也就導致中國執政階級開始藐視火藥,將其和其它技術均劃歸為奇巧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