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諮詢師天生
-
2 # 凡眼看財經
美聯儲降息已是板上訂釘的事兒,唯一的問題是鮑威爾宣佈什麼日期降息以及降息多少個基點。很多人不以為然, 會以降息的負面影響進行反駁。
降息是把雙刃劍, 吃瓜群眾都懂,鮑威爾豈能不曉!?
鮑威爾雖有顧慮,但其內心也不見得很焦灼。或許,這只是他配合特朗普的一次雙簧而已。
1,美國經濟雖有陷入衰退週期的可能,但特朗普治下的當下卻是美國次貸危機以來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期。
2,三農資料顯示,美國的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
3,美股基本處在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高位。
從上面3點看,特朗普似乎創造了美國的經濟中興,常理上沒有必要進行量化寬鬆。
難不成,是鮑威爾腦袋被驢踢了!?
還是特朗普瓦特了!?
其實,我們在看白宮和美聯儲演戲的同時,不應忽略以下事實:
4,美國的平均工資幾乎沒上漲。
低工資抑制了美帝人民的工作意願,美帝人民福利好,辛辛苦苦工作領到的工資沒比救濟金高,何苦工作呢?所以,高就業率或低失業率恐難繼續維持。
5,通脹率超低位徘徊。
近乎低於2%的通脹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生產的熱情,不利於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
作為精明商人的特朗普和普林斯頓高材生的鮑威爾,會對2點事實視而不見!?顯然不可能!
其實,量化寬鬆的事,美聯儲已經在做了,而且力度不見得比降息小:
6,縮錶行動。
縮表的本質就是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其效應不見得比降息小。美股前期的表現,很難說沒有美聯儲縮表的功勞,只不過鮑威爾只做不說而已。
顯然,我們這些吃瓜所擔心的降息導致的流動性問題,鮑威爾早就深思熟慮過,並且早已透過縮表的方式在悄無聲息地進行市場測試。
既然,寬鬆是既定戰略,它能藥到病除嗎?未必!
因為:
7,美國經濟有結構性問題。
美國經濟失衡是結構性問題,特朗普揣著明白裝糊塗,把責任歸咎到貿易上,歸罪於中國和美國的其他貿易伙伴身上。
8,貿易戰增加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
聲稱美帝優先的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打壓對手,損人不利己,製造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陰影。
既然,寬鬆未必是良藥,那麼它對美國有沒有其他利益?
9,美元貶值,變相收割他國韭菜!
美帝的國債發行量巨大,美元的貶值可以減輕美國政府償還國債的壓力,這是美帝收割美債持有人韭菜的慣用手段,也是美元霸權的表現。
綜上,美聯儲的政策決策必定經過沙盤演練,單憑鮑威爾的一句話一個表情很難探究其背後用意。但可以肯定的是,寬鬆符合美帝利益!
-
3 # 陸燕青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面臨的處境確實尷尬,背景是其政策工具箱裡,“器材”及手段已經所剩無幾。
作為“鷹派”人士,鮑威爾一向主張堅持“加息縮表”的貨幣調控路徑,無奈被特朗普指責被迫轉向;他最近“由鷹轉鴿”,放棄了美聯儲獨立於白宮的歷史優良傳統。
今年5月2日 鮑威爾還在堅持:“沒必要降息 ,期待“暫時性”通脹疲軟過去 ”。不到一個月時間,6月初美聯儲意外放出減息訊號;雖然能夠暫時挽救美國股市的頹勢,但是,勿能解決其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美股價值高估,連美國各大著名投資銀行都坐立不安。
而特朗普在國際商貿糾紛中四面樹敵的魯莽,使得其“美國優先”的戰略效果大打折扣。美國股市高處不勝寒,十年牛市終結在即;美元指數因為涉及到匯率,影響外貿進出口,亦處在上下兩難的境地。
能夠解決美國經濟窘境的有效方式,特朗普還是必須回到貿易多邊化的道路上來,否則明年全球經濟衰退乃不可避免。
-
4 # 凱恩斯
兩難選擇指的是維持美元幣值和提振通脹之間的兩難。
各國貨幣政策,都是在維持幣值穩定的前提下,發行多多益善。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大多數貨幣政策都有一種錯覺,就是央行可以承擔起經濟發展的重任,央行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透過推動通脹的方式。這裡面經濟學派就開始分支,一派認為央行貨幣發行是出售未來,將未來的錢用到現在,所有的寬鬆政策都會成為一次危機的導火索。因為經濟危機的那些年的錢已經透過信用借貸和超發貨幣的方式在前幾年花光了。另一派認為央行發行貨幣可以促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比如有人在家失業,你可以至少讓他就業,不至於浪費,一些由於缺乏資金而停滯的專案可以提前開工。融資可以使一些企業提前發展,諸如特斯拉,諸如頁岩油,諸如很多產業都是從燒錢開始逐步開始盈利。雙方都基本認同貨幣發行增量不宜過度。
一般政府傾向於相信後者,雖然我們通常認為主導美國金融,以弗裡德曼為主的芝加哥學派一般是主張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但是他們並不排除政府幹預,而是程度上有所收斂。不過美聯儲主席一般由總統提名,國會透過,在這個層面上美聯儲屬於政府機構。所以美聯儲傾向於有節制的擴張貨幣,拉動經濟。而這個衡量標準,在大多數國家就是通脹水平。
設定一個通脹標準,這個標準大約2%-3%,在這個通脹率水平之上加息,在這個通脹率水平之下降息。然而如今美國通脹沒有上升,於是穩定幣值和保持通脹這兩個天使和惡魔分別提出兩個方案,前者要求繼續緊縮,解除安裝美聯儲對於經濟在08年的干預,這需要縮表,後者要求美聯儲加大寬鬆力度,要讓就業更充分,經濟更繁榮。
很多國家都盯住通脹率,或者經濟指標來被動改變貨幣政策。然而美聯儲一直保持著靈活貨幣政策制度,一切看經濟學家如何預測經濟,如果鮑威爾認為美國衰退很遙遠,那麼他還是會讓縮表按計劃在十月之前結束,然後溫和轉向寬鬆。如果鮑威爾認為美國衰退可能性很大,近在眼前,他就會立馬改變現有的政策,降息的同時結束縮表,改為新一輪量化寬鬆。
同樣格林斯潘當年也面對如此困境,1996年格林斯潘演講提及“非理性繁榮”,並希望美聯儲預防,時隔四年,2000年科網泡沫在其“預防”中竄上天際,同樣的2008年次貸危機也是如此。格林斯潘當時在道歉,但是換個人在1996年或者2001年都會採取寬鬆的政策,因為這是作為政府機構天然的寬鬆衝動或者慾望(此處省略一本書的文字)。
兩難有解嗎?如果你是個官員,而未來有可能因為自己的決策承擔一些責任,你會怎麼做?個人認為大機率鮑威爾會將決定權交給經濟資料,也就是通脹,6月份決策前的美國經濟資料將決定是加息還是降息。
回覆列表
對於美聯儲來說,現在的政/策空間確實非常狹窄。
如果要加息的話,現在通脹太低。
如果降息的話,就業率又非常堅挺。
如果加息的話,由於市場對降息的強大預期,股市怕是會不可控下跌。
而如果降息的話,利率下降使公司可以維持借貸回購,股價是穩住了,風險和泡沫會進一步擴大。
如果加息的話,製造業資料現在已經非常糟糕,內生性增長動力正在衰竭,未來經濟下行趨勢可能非常明顯。
而降息的話,中間利率和實際利率的差距又拉的太大,降息會繼續拉大差距。
另一個非常頭疼的事情在於,如果現在降息,那麼美聯儲會被外界認為是屈從於白宮的壓力所採取的措施,這樣對於美聯儲的中立性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此在中長期來說是巨大危險,這可能導致前瞻性指引的失調,引發美聯儲政/策與市場預期之間的差異。
因此現在釋放預期,而不採取實際措施,恐怕是最好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