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淘沙
-
2 # 思行上善
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稱王建國,至534年魏孝武帝兵敗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歷經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初,建都雲中,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398年,遷都於平城(今大同),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拓跋宏493年起遷都洛陽,大舉改革。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1.道武帝建立北魏和北魏的崛起
鮮卑族拓跋部,原來居住於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過著遊牧生活。東漢以前,北匈奴被打敗西遷後,拓跋部在酋長拓跋詰芬的率領下,也逐步向西遷移,進入原來北匈奴駐地,即漠北地區。到酋長拓跋力微時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於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後又遷居到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發生往來,但這時,拓跋部仍處於氏族部落聯盟階段。公元338年,首領什翼犍建立代政權,都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逐漸強大起來。
公元376年,前秦苻堅攻代,什翼犍戰死,代滅。
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公元386年,鮮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孫)恢復代政權,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公元395年,後燕攻北魏,拓跋珪在參合陂(今山西大同東南)大敗後燕軍,並乘勝南下,奪取中山(今河北定州市)、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等重要城鎮,擁有黃河以北地區,成為北方的強大勢力之一。
公元398年,北魏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稱皇帝--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擊敗後燕進入中原後,獎勵農業生產,其奴隸主貴族也逐漸漢化轉化為封建地主。拓跋珪招納漢族大地主參加統治集團,加快了鮮卑拓跋部的漢化程序。
編輯本段2.北魏太武帝馬踏漠北,一統北方
拓跋珪死後,其子拓跋嗣(魏明元帝)、孫魏太武帝拓跋燾承其前業,擢用漢族大地主范陽盧玄、博陵崔綽、趙郡李靈、河間邢穎、渤海高允、廣平遊雅、太原張偉等數百人擔任官職,形成了拓跋貴族與漢人世家豪族的聯合封建政權,國勢大盛,拓跋嗣死後,16歲的拓跋燾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勝多,頂住了當時北方大漠政權——柔然的瘋狂入侵。拓跋燾開始主動反擊柔然,先後13次出兵柔然,以429年戰果最為輝煌(參見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戰)征服了漠北一帶,柔然臣服,為日後統一北方又邁出重要一步。另外,在對柔然的作戰中,俘獲的牛羊駱駝等牲畜也為北魏緩解了後來的饑荒。
於公元427年,用3萬騎兵攻破了堅不可摧的統萬城,從此北魏統一北方的形勢已經不可逆轉。
於公元431年滅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渾,又於436年滅北燕,439年滅北涼,使北方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復歸於統一,南北朝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拓跋燾統一北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同時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較為安定的環境。
編輯本段3、北魏孝文帝的卓越改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帝王,在位期間,進行了許多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實行均田制和改革鮮卑舊俗、實行漢化政策。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北魏統治者力求限制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使鮮卑貴族進一步封建化,並與漢族地主緊密結合,更有效地共同統治各族人民。因此馮太后和魏孝文帝元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①首先整頓吏治。延興二年(472),政府規定,地方牧守治績好的可以久任,滿一年升遷一級;治績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處罰,甚至降級。②延興五年,為改變過去州、郡、縣爭收租調的混亂局面,政府確定只能由縣一級徵收,徵收時禁止使用大斗、長尺、重秤。③太和八年(484)頒佈俸祿制,申明俸祿以外貪贓滿一匹絹布的處死。次年頒行的均田令中,又規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職高低給一定數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準買賣,離職時移交下任。④九年十月,頒佈了均田令,對不同性別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詳盡的受田規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別。露田種植穀物,不得買賣,七十歲時交還國家。桑田種植 桑、榆、棗樹,不須交還國家,可以出賣多餘的部分,買進不足的部分。還授土地時對老少殘疾鰥寡都給予適當的照顧(見均田制)。⑤九年或十年初,以三長制取代宗主督護制,採用鄰、裡、黨的鄉官組織,抑制地方豪強蔭庇大量戶口。⑥十年,孝文帝對租調製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新租調規定以一夫一婦為徵收單位,每年交納帛一匹,粟二石。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女,從事耕織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頭的租調,分別相當於一夫一婦的數量。⑦十八年,孝文帝排除穆泰、元丕及太子恂等鮮卑舊貴族和保守勢力的反對,把都城從平城遷至洛陽。⑧孝文帝改革鮮卑舊俗,主要是禁著胡服,改穿漢人服裝;朝廷上禁鮮卑語,改說漢話;規定鮮卑貴族在洛陽死後,不得歸葬平城,並改他們的籍貫為河南洛陽,改鮮卑姓為漢姓;鮮卑貴族門閥化,提倡他們與漢族高門通婚。⑨太和中,議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從。從品為北魏之首創。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標準,將代北以來的鮮卑貴族定為姓、族,姓為高,族次之,其中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勳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
回覆列表
拓跋珪是代國皇室後裔,在拓跋珪還沒出生時,代國就已經滅亡了。代國在前秦苻堅的打擊下勢力大衰,後來代國國內又發生叛亂,最後被前秦滅亡。
拓跋珪在母親賀蘭皇后的帶領下,先後在匈奴獨孤部和鮮卑賀蘭部避難。前秦在淝水之戰失敗之後,開始變得四分五裂,趁此機會拓跋珪在代國舊臣和鮮卑賀蘭部的擁戴下,在牛川稱帝,國號代,不久之後又將國號改為北魏,國都也遷到盛樂。
拓跋珪建國之後,面臨的困難很大,北魏四周強敵環伺,隨時都有滅國的危險。恰逢此時慕容垂已經建立了後燕,後燕國力強大,是當時北方的強國。在代國和前燕並存的時候,就有聯姻的關係,現在北魏和後燕也開始了聯姻。有了後燕這個強大的靠山,拓跋珪先後消滅了匈奴獨孤部、鮮卑賀蘭部、匈奴鐵弗部,又北上討伐柔然。
此時的北魏已經是地大物博了,成了和後燕一樣的地域強國,因此兩國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後燕慕容垂看著北魏日益強大,就試圖控制它;北魏則因為實力越來越強,就試圖擺脫後燕的控制。所以兩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接著後燕扣押了北魏的使者,憑此向北魏索要戰馬,結果被拓跋珪斷然拒絕,兩國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
北魏和後燕關係破裂之後,北魏就和與後燕為敵的西燕建立了同盟關係。後燕在慕容垂的帶領下,攻滅了翟魏,後來又派兵攻打西燕,北魏派兵救援西燕,結果北魏的援兵未到,西燕就被後燕消滅了。因為這件事,北魏和後燕徹底走上了對立面。
後燕派太子慕容寶領兵討伐北魏,結果被拓跋珪以退為進在參合陂打的慕容寶大敗而歸,數萬後燕士兵被坑殺。慕容垂為了給後燕和太子找回尊嚴,率軍親征北魏。老謀深算的慕容垂沒有沿上次的進軍路線攻擊北魏,而是派兵掘開太行山的井陘口,沿著當年韓信走過的路,後燕大軍突然出現在北魏重鎮平城面前,北魏平城守將準備不足,平城被後燕攻克,北魏朝野震驚,一時之間竟然不知所措。幸運的是,此時慕容垂舊病復發無法繼續進軍,後燕軍隊撤軍的過程中慕容垂在路上病逝了。
沒有慕容垂的後燕,拓跋珪再也不害怕了。在慕容垂病逝的同一年,北魏三路大軍討伐後燕,攻克後燕都城中山,慕容寶逃往龍城,後燕被一分為二。北魏成了當時北方和後秦並存的強國。拓跋珪此後不就被兒子拓跋紹刺殺,北魏拓跋珪時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