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心觀影

    《兵臨城下》故事背景是1942年春天,德軍為了佔領高加索石油區,與蘇聯軍隊在斯大林格勒展開戰鬥。

    影片的推動主要來自三條線:瓦西里和丹尼洛夫的友情,塔尼亞和瓦西里的愛情以及瓦西里和德國傳奇狙擊手康尼少校的生死對決。

    故事一開場,是童年瓦西里在雪地練習狙擊狼的一場戲,收場時並未給出結果。但後面借記者之口再次提及,也算解開了觀眾心中的疑惑。轉場便是伏爾加河上漂流的屍體,一看便知戰爭的慘烈。在這一場戲裡,丹尼洛夫登場,從遭遇困境到瓦西里彈無虛發解決敵人,自此瓦西里和丹尼洛夫結下友誼。斯大林格勒戰場越發緊張,民眾被禁止逃離,赫魯曉夫接替前任自盡的指揮官掌控大局。由於士氣低落,赫魯曉夫詢問眾人重振士氣的方法,其他人回答槍殺逃兵,而丹尼洛夫說需要一個能給人希望的英雄,而這個人就是天才狙擊手瓦西里。經過各方宣傳瓦西里的英雄事蹟,瓦西里名聲大噪,蘇軍又重燃希望。

    另一場戲裡,作為瓦西里忠實粉絲的小男孩沙夏登場,並將瓦西里帶回自己家中,在這裡瓦西里和塔尼亞再次相遇,但塔尼亞並未記起見過瓦西里。在這一幕中,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想爭奪塔尼亞的關注,輕鬆的氣氛也給整部劇的緊張壓抑帶來了充分的緩解。

    同年10月,德國為了剷除瓦西里,派來了傳奇狙擊手康尼少校,自此將整部劇推向高潮。在康尼少校與瓦西里的幾次對決中,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如在廢棄服裝店裡,由於有人形模特的存在,帶給了觀眾更為緊張的情緒,因為不知道狙擊手在瞄準鏡中發展的目標,究竟是敵人還是模特。還有瓦西里被伏擊時,雙方透過玻璃發展彼此位置,瓦西里在塔尼亞的幫助下從康尼少校手中逃脫,這裡所營造的緊張氣氛給觀影者帶來了非常強烈的感官刺激。

    對瓦西里和丹尼洛夫的塑造,也非常符合邏輯,顯得有血有肉:從瓦西里被蘇聯軍民崇拜奉為英雄,到遇到強大的康尼少校從而懷疑自己,接著在與塔尼亞的愛情中產生了對平凡生活的嚮往,不想再做英雄,到最後看到沙夏被吊死向塔尼亞發誓親手殺掉康尼少校,是一個英雄人物所經歷的成長中的錘鍊。

    而丹尼洛夫,從戰場上與瓦西里結下友誼,到共同愛慕塔尼亞,接著發現塔尼亞傾心瓦西里而產生醋意,被衝昏頭腦向上級報告瓦西里對革命事業不在忠誠,到看到塔尼亞奄奄一息感到憤怒且無助,最後甘願犧牲自己成為目標以換取瓦西里的勝利,這一連串的變化讓人物顯得不那麼“高大全”,但卻多了一份真實。

    這裡特別要說的是丹尼洛夫犧牲自己這個行為,感覺有三個理由:第一,認為塔尼亞已死,心如死灰;第二,雖然嫉妒,但仍不捨和瓦西里的友誼,所以甘願赴死;第三,為了給蘇聯軍民保留希望,因為在劇中,英雄般的瓦西里就是他們的希望,心中有了希望,勝利才有希望。

    最後提出個人覺得是本劇一個小瑕疵的地方,就是無論蘇聯還是德國,都是全程英語,如果各自用母語,觀眾的代入感會更強。但畢竟瑕不掩瑜,總之這部電影配得上外界的好評。

  • 2 # 迷影生活

    拍出過《熊的故事》、《虎兄虎弟》等溫情故事,以及備受爭議的影片《情人》之後,法國知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再次用一部描寫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爭電影,試圖深層次的揭示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善惡,然而,既要反映出反法西斯,又毫不客氣的黑蘇聯,讓這部片子自上映後就爭議不斷。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膠著階段,蘇德雙方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作為一名補充兵,瓦西里(裘德•洛飾)來到了這塊恐怖的戰場。

    憑藉小時候與父親獵狼的經歷,瓦西里很快成長成為優秀的神槍手,他被蘇軍宣傳軍官丹尼洛夫(約瑟夫·費因斯飾)發現,為了鼓舞士氣,瓦西里的英雄事蹟和戰鬥故事,透過各種宣傳手段進行廣泛傳播。

    此時,廣為人知的神槍手瓦西里,遇到了堅持不撤退的女兵塔妮婭(雷切爾·薇姿飾),兩人陷入愛河,卻被丹尼洛夫強硬阻止。另一方面,為了獵殺瓦西里,德軍派出了狙擊手學校的校長康尼少校(艾德·哈里斯飾),一場圍繞著兩位天才狙擊手之間的對決徐徐上演。

    亮點一:經典的狙擊手對決

    在《兵臨城下》中,瓦西里藉助斯大林格勒殘垣斷壁的掩護,遊走於犬牙交錯的戰線中,不斷尋找著狙擊的戰機。

    德華人很清楚,瓦西里的狙擊讓德軍前線瀰漫著恐怖的氛圍,想消滅對方的狙擊手,只有用狙擊手。德華人派出了自己的王牌狙擊手康尼。他的任務只有一個,擊殺瓦西里。

    透過一系列互有勝負的較量,兩人終於在廢棄的車站中展開最後的對決。為了引出康尼,丹尼洛夫犧牲了自己。最終,這場鬥智鬥勇的殘酷戰鬥,因康尼別無選擇的離開掩體而告終。

    亮點二:丹尼洛夫的“造神運動”

    片頭,瓦西里所在的部隊損失殆盡,瓦西里躲在屍體中,卻遇到了幾名德國軍官。為了活下去,他拿起了步槍將這幾名軍官一一點射,無意中創造了一次戰鬥奇蹟。

    在赫魯曉夫面前提出“我們需要英雄”的宣傳軍官丹尼洛夫,發現了瓦西里的英雄事蹟,並動用自己的關係,試圖將瓦西里打造成為一名百戰百勝的狙擊英雄。事實證明,他成功了。在丹尼洛夫的不斷宣傳下,蘇軍中充滿了必勝的鬥志,越來越多計程車兵以瓦西里為榜樣,組建狙擊小組獵殺德軍,膠著的戰爭態勢逐漸對蘇軍有利。

    為了延續狙擊英雄的神話,他不得不使出各種手段,加強對瓦西里的控制,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蘇聯英雄活著,激勵更多的人參戰。然而,對瓦西里的複雜感情,讓丹尼洛夫選擇留下,對祖國的忠誠與欲加荒謬的“造神運動”,讓他陷入痛苦的兩難,唯有一死才能讓他從中得到解脫。

    亮點三:殘酷的戰爭與殘酷的愛情

    雖然被萬人敬仰,讓敵人談虎色變,但瓦西里依然是普通一兵,他有喜怒、懂感情。在殘酷的戰場上,他不得不被丹尼洛夫利用,試圖讓自己變得更強,無形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這時,他恰巧遇到了女兵塔妮婭。

    對戰爭的厭惡與對生存的渴望,讓他很快迷戀上了塔妮婭,被蘇聯英雄追求和喜歡,塔妮婭受寵若驚。在殘酷的環境下,兩顆年輕的心碰撞在一起。

    丹尼洛夫的強硬態度與塔妮婭的負傷離開,讓瓦西里清醒過來,面對最強狙擊手的挑戰,瓦西里的內心只剩下了生與死。

  • 3 # 鹿鹿家的電影院

    名為《兵臨城下》一共有兩部,一部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老電影,講述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放在那個年代來說劇情有一定突破,就是畫面太老,現在的人估計啃不動,我對這部片兒的記憶也相對模糊。

    另外一部是法華人指導的電影,描述二戰傳奇狙擊手的瓦西里的電影——《兵臨城下》

    電影講述的時間節點是二戰的轉折點即——斯大林格勒戰疫,透過瓦西里的視角講述了蘇聯人是如何用督戰隊的政委,迫害前線戰士逼迫他們衝鋒,以及如何利用瓦西里樹立一個英雄來給戰士們洗腦的,當然作為一部描寫瓦西里傳奇的電影,他對於狙擊戰的描寫還是很不錯的,無論是最後的雙雄對決,還是前期的冷槍狙殺都還可以。

    但是!

    在真實的歷史上,蘇聯戰士們的衝鋒全部是政委帶頭衝鋒,他們悍不畏死,是偉大的戰士,絕對不是電影當中表現出來的督戰隊的模樣,蘇紅當中政委的傷亡率是最高的,是他們用血肉鋪就了衛國戰爭的路。

    蘇紅的戰士們,即便是傷員也會跟著政委大聲喊著衝鋒的口號,不懼生死的衝向敵人,這從來都不是什麼督戰隊,這是蘇紅的信仰,是紅色的信仰!

    烏拉!烏拉!烏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車吉利遠景X6頂配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