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懷瑾經典語錄
-
2 # 阿鑫5Y9y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唐詩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唐詩著名詩人很多,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王勃、王維、孟浩然。唐詩體裁分類:古體詩、律詩、絕問。唐詩派別: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詩派、現實詩派。著名代表作品:《將進酒》、《春江花月夜》
唐詩比現代詩有名,影響較大。
李白、杜甫被人們稱為‘李杜’。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稱為‘小李杜’。
唐朝詩人眾多,各有千秋。詩人的稱號各異。
詩骨__陳子昂
詩傑__王勃
詩狂__賀知章
詩家天子__王昌齡
詩仙__李白
詩聖__杜甫
詩囚__孟郊
詩奴__賈島
詩豪__劉禹錫
詩佛__王維
詩魔__白居易
五言長城__劉長卿
詩鬼__李賀
詩雄__岑參
詩神__蘇軾
小李白__陸游
七律聖手_李商隱
-
3 # 一點學堂
唐代詩人寫的詩都不能稱之為唐詩,而是樂府詩。樂府詩是從漢代流傳下來的,雖然說是樂府收集到的詩歌,但其實依舊擁有其中的思鄉情感。而唐代詩歌再擁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後,就出現了唐詩、唐音,這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是一個時代發出自己聲音的象徵。
唐詩主要反映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和表現各種願望和理想,把詩歌藝術繼續向前推進,在創作了各種載體和形式,開創了眾多流派,表現了多種風格,實現了中國詩風的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的壯觀。
-
4 # 豫州劉志遠
一:先看一首南朝陳國亡國宰相,在唐初以一篇《閨怨篇》,開唐初七言排律之體的詩人,江總的詩。我們知道南朝陳代詩人詩風浮豔靡麗,內容貧弱。但隨著陳國滅亡和個人際遇的變化,詩人江總的詩也漸漸洗去浮豔之色,開啟唐初清新俊逸之風,成為唐初流行的詩格。
《秋日遊昆明池詩》靈沼蕭條望。遊人意緒多。終南雲影落。渭北雨聲過。蟬噪金堤柳。鷺飲石鯨波。珠來照似月。織處寫成河。此時臨水嘆。非復採蓮歌。“終南雲影落,渭北雨聲過”。"終南山”指陝西省,“渭北” 也是指陝西省,描寫一個地方的具體事物,不妨用這個地方的兩個稱謂寫一個事的具體過程。對初習詩詞寫作的人來說,不妨是個借鑑。
二:初唐四傑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
初唐四傑之詩被唐人說成是“綴錦貫珠,滔滔洪遠。”其詩意想象翩翩,意境超然入勝。五言律詩為律詩正始,正是初唐四傑之功。除了律詩,初唐四傑的五言絕句開唐詩先河。請看一首王勃的五言絕句《春園》:
山泉兩處晚,花柳一園春。還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我像一泓清澈的山泉,卻不得用世,不能有一番作為,兩次遭受變故,只怕已經晚了啊!你們這些花花草草憑藉轉瞬的嫵媚動人,卻能換來一園春色。還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但願長醉不願醒"的人。五絕之妙,可窺一斑。
三:七絕、七律。
古體詩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還有一首詩中,各言雜處,極不規則的。五絕、五律成立起來以後,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的創作提到日程上來了,聯合了若干韻的律詩而成為一篇長詩,即所謂的“排律”也開始出現了。唐初的七十年,是詩壇上放射最燦爛光彩的時代,是空前絕後的,是變異最多而且最快的時代。
七言律詩被世人所首先推崇和喜愛的大詩人是沈佺期與宋之問。“回忌聲病,約句準篇”是初唐七律的初始要求。
請看一首沈佺期所作七言律詩《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結合上篇詩文,
回忌:就是迴避,避忌。
聲病:就是詩文聲律上的毛病。指作詩講究韻律,探討聲病。
約句:就是約束句子,指作詩。準篇:準是標準的意思,準篇的意思就是通篇都有標準。
習詩者可注意“堂、梁、陽、長、黃。”押韻之字,體會粘對聯韻之美。
一般讀者可讀詩意韻律之美,習詩者可標其格律,慢慢揣摩,自得其妙。
回覆列表
大眾所愛,是不奇葩,不有病,健康,正常,正能量的,類似可口可樂,入口要甜,喝完要爽,回味要綿長(可樂這方面還要加強)。而就我所知,宋詩,明詩,清詩,恰恰再走精英路線,也就是說,不再照顧大眾,脫離了群眾。所以袁枚被批成翔,二錢尊文宗。
宋還好,大詩人口味雖然刁了點,但是和群眾還是打成一片的。但是後面就不行了,你要不讀書不學文,你就搞不懂詩寫的啥意思,那麼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大家覺得你的好,讓群眾這大浪淘你的金?
詩經楚辭,兩個極端。詩經裡很多小清新的東西,大家都樂意去看,無論自己知識水平咋樣,但一般不影響理解,但是楚辭就不行了,除非是可以直譯的個別句子。而就詩經來說,也是有許多無大眾問津的晦澀無趣篇章。大眾思維固然是直接的,但也是鏡子一樣的,你真的好,他就能給你磨出金子,你要真的不好,那他就給你磨滅了。所謂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你要在大地上好好經營,種花種草,自然大地給你一片美麗,但你要挖煤挖礦,老搞自以為很厲害的東西,大地給你來個山崩地裂都不帶說一下的。
唐詩恰恰符合了這一點。人們對唐詩的喜歡,並不是他是唯一的詩,在它之前也有許多好詩,但是卻並沒有如此影響,是因為開始也沒有契合大眾之心這個鏡面屬性。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唐人說理的典範。宋後的說理是什麼樣的呢?橫看成了,這是高境界的,低境界的……一時想不到,哦對了,出門俱是看花人。這個道理雖然也不錯,但是相比於欲窮千里目這種直景,理即景,景即理,到底是饒了圈子。由於這種直取詩境的被遺忘和替代,宋以後,詩便漸漸就成了精英文學。因為寫詩的人多了,詩人會無意間就進入我寫的大家都能懂這個印象中,因為他在他的詩人圈子中。
唐詩寫景和唐以後寫景也不一樣。同樣寫江天遼闊,有月的景象,黃庭堅這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在宋詩中應該很好了吧,但是在唐詩中呢?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樣一比較,就發現黃庭堅的開闊光明是不錯的,但還是笨了點,缺少了點溫柔,而且直接的美感並不太多。相比較來說,陸游的深巷明朝賣杏花就美了許多,但又太陰柔了,大眾只管賣花,不會管你賣什麼花的,從哪來賣花的。略高一層,能靜下心的人,才能發現這種情景的美。
再說寫相思思鄉這種情緒的,李白靜夜思可以說是唐的代表了,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訊息雨聲中,這個應該能算宋詩代表了吧。仔細一對比,就發現,客子光陰這句美是美了,但是還是在白領小資中徘徊,李白就徹底多了,管你黃帝還是屌絲,這幾句詩統統適用。
再說寫事,也就是送人這種,不好意思啊,我一時想不到宋以後的,唐的倒是一堆……這個先按下
再說平常的日記,這個也按下。
再說吃吃喝喝等等等,這些大家有時間可以自己去比對。
總之,唐詩沒有走上意無意拋棄群眾的這條路,而是本著眼前景事來寫的,所以對於大眾來說這就非常容易接受。而且也給了唐詩本身去經歷大浪淘沙的機會。但是宋以後就各種玩圈子了,所以後來的詩沒有唐詩的銷量和口碑,也是正常的。因為它定位的目標群體並不是大眾,只是白領小資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