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000450206

    知識改變命運,再簡單的問題都包含很多知識。老師講的知識看似簡單,也需要不停地去練習實踐,強化老師講的知識。

  • 2 # 高中數學毛老師

    我是一個從教十四年的高中數學老師,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

    首先先解決你的疑惑,為什麼一聽都懂,一做就錯。

    學會一樣東西(或知識)分三個層次。

    一是聽的懂,看的懂。

    比如我們站在岸上看教練游泳,就是掄胳膊甩腿的,腦子中回憶這畫面多少遍,多清晰,下水就玩完。因為沒有實踐,實踐的過程才能發現自己的真正問題。

    二是做的明白。

    聽明白以後,自己去做,會發現卡殼的地方,別失落,這是好事兒,因為你發現了自己真正不會的地方。這時再去回顧一下答案思路,這樣你就會發現自己原來以為懂的地方不懂。反覆去思考這地方的問題。

    三是講的明白。

    記憶分瞬時記憶和長期記憶,我們學習的過程要保證是長期記憶,這樣才不會過段時間,會的又變成不會的了。過段時間做這類題,還是思路清晰,這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會。

    那麼這和講有什麼關係呢?

    講的過程是脫稿的,不是照著唸的,講的過程也是把你理解的思路變成語言,因為和所以的連貫性,就是思路的連貫性。

    如何解決一聽就懂,一做就錯呢。

    明白學習的三個層次以後,去刻意的練習。

    你聽懂的是別人的思路,把這個思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不怕囉嗦,先表達通順,然後再言簡意賅。這個過程就是把別人的思路轉換成自己的思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記憶。

    最重要的是理解一道題以後,要明白這一類題,去分析這個題型。同一個題型問法兒很多,但思路一樣,過程基本一樣,最後你會發現做題的感覺很爽,看完題馬上有思路。

    我在講高考題的時候,每個題只分三個題型,用關鍵字速辨題型。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找到適合自己的,把類別歸納的越簡練越好。

  • 3 # 高中數學之Sunny數學

    從學生到現在的老師,身邊一直不乏這樣的人存在,打個比喻吧!看別人做飯,和自己親自動手做飯,肯定不是一回事吧!所以不要把能聽懂老師講課,與自己會做題等同於一個問題。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老師上課講述的內容,都會精心準備,以最簡單的方法,透過例項,對比,分析,歸納等等方式,把複雜的知識點,讓學生簡單明瞭的理解,所以很多學生都會聽懂老師講課。

    第二,學生聽講的方式可能存在問題,正確的聽講方式應該是聽老師的分析思路,這個題目考察什麼,怎麼理解題意,如何突破,用什麼方法,最後如何解答。很多學生沒有注意老師的分析,只注重結果,這是不對的。

    第三,學生聽懂了,就以為自己掌握了。其實掌握一個知識點需要時間的,需要學生自主的理解,自主的體會,自己動手去做相關的題目,在練習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就像我的比如,看別人做飯簡單,真正自己動手做飯,估計真的是不會了,學生只知道每個步驟,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也是問題的核心!

    第四,課後學生必須要歸納總結,很多學生忽視了這一點,其中做筆記是最後的方式,只有多歸納,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才能轉化成自己的能力!

  • 4 # 我是杜佩玉

    這個問題很簡單,舉幾個例子就完全解決了。

    小學階段的例子吧,可以淺顯易懂。

    一條公路長60千米一輛汽車,用兩小時做完全程,它的速度是多少?

    很簡單的,用60÷2=30千米。

    一個環形公路,直徑是10千米,騎腳踏車,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多長時間能走完一圈?

    不像這種問題的時候,有些孩子就懵了,他雖然知道,可以用,路程除以速度等於時間,但是路程的計算又需要了一個其他的知識,那就是圓的周長,如果不知道圓的周長的話,他就不知道如何計算了。

    可能很多孩子本身他會,但是他胡亂做,他不在意答案正確與否,他在意的是自己的隨心所欲,他把數學當成了語文,他從來就是天馬行空,在實際的學校生活中,課堂教學中我們很容易發現這樣的孩子,數學題發下去之後,龍飛鳳舞潦潦草草,能有多快就做多,快抓緊交上作業出去玩兒。

    但實際上如果老師靜下心來,把這樣的孩子圈在自己的講桌上,他幾乎能夠全部做對,但是這種,狀態,長時間不得以改變的話,可以預測的話,這個孩子絕對不會學習成績優秀。就是說這樣的孩子,表面開來聰明,但實際上沒有毅力,學習品質不好,學習習慣不好。

    大多數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之所以上課能聽懂,是因為上課的知識相比較唯一,而課下所做的一些練習和複習,都是一些綜合處理的問題。

    所以說對於孩子們來講。不要過於相信自己在課堂上聽會的聽懂的那些,而應當拿出來練一練才知道真假。

    所以趙老師說的那句話非常有道理,沒事走兩步。

  • 5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很多家長經常在問,孩子平時上課都還能聽懂,可為什麼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呢?這個問題在很多的學生身上都有發生。

    為什麼麼會這樣呢?因為聽課與完成作業有著不同的邏輯。聽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師的思路去進行,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方法,解題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重點、難點和突破口都在老師的指導下一一突破了。當在課後完成作業的時候需要學生自己去解決所有的問題,哪怕中間存在著任何的一點問題或疑惑點都會導致整個題目出錯。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學生沒有把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只是介於似懂非懂,模稜兩可的情況,也就是常說的沒有理解透徹,不能靈活應用。

    數學的學習關鍵在於思路和方法,所以聽課的關鍵也在於聽思路,學思路,掌握方法,而不能侷限於題目本身。作業題是類似於課堂上講的題,但又不同於課堂所講的內容,所以對學生的應變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

    數學的題目有很多,我們無論怎樣都做不完,但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卻相對有限,聽課的關鍵就在於思路和方法。聽課的時候要把著眼點放在老師對題目的分析過程,看看是如何找到突破口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關鍵步驟和思路是什麼?最關鍵的是要能用自己的思路和語言把題目的解析過程能自己總結一次,將老師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一般來說,很少有學生能一次性將老師所講的內容完全掌握,課後做題遇到問題也是正常的,作業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所以對於作業中的錯誤必須要重視起來,第一次出現時就需要想辦法將其解決,否則問題會一直存在。

    積累錯題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每次出現的錯題整理,經常去複習鞏固就可以幫助我們去避免一些錯誤。

  • 6 # 簡學英語

    只是表面看起來懂了,實際上根本不知道考點在哪裡。

    孩子學習,肯定離不開應試,要考出好成績必須大量做題,透過做題把課堂上聽懂的知識點和融會貫通了才是真的學會了。

    舉個例子,文盲老太太也可以跟大家流暢交流,你甚至可以跟她算數,但考試肯定老人就不行了,孩子上課聽課也是一樣的道理,道理上是聽懂了,但實際的操作還差火候。

    安慰別人的話誰都會說,可是為什麼輪到自己情緒淪陷的時候,卻無法自拔呢?道理一樣都懂了,可是就是拯救不了自己啊。

    你問問孩子們,肯定沒有幾個人是課上聽不懂課的。做錯題就是因為做題少,加上沒有針對性,其實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解決辦法如下——提前預習,課後多做題,把重點知識複習放在做題中進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藤蘿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