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跨越時空的追溯人

    我認為安倍想去伊朗,是想當美國和伊朗的和事老,想在國際上出風頭,並在訪問結束後去老美那邀功領賞,並不是要和美國唱反調。

    但據6月8日訊息,根據伊朗訊社報道,伊朗政府最高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向外表示,伊朗政府已經拒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伊朗的行程,除非美國能夠回到伊核協議當中,才有可能訪問成功。也就是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想去伊朗訪問,但伊朗政府沒有發出邀請,直接拒絕了,這臉打的不要不要的。

  • 2 # 數學蔣一刻

    首先我們要先解答一個問題,日本為何要在伊朗問題上表現自己?

    1.伊核問題相關各方

    伊核問題源自於美伊衝突,並且與大多數人的認知所不同的是,伊朗核計劃並非始於內賈德當政時期,而是始於美伊蜜月期的巴列維王朝,並且是在美國的支援下開展的。

    然而其後由於伊斯蘭革命、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兩伊戰爭等多次衝突,美伊之間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美國也開始了其對伊朗長久的制裁。

    2005年8月,有著軍方背景的強硬派總統內賈德上臺不久,就在聯合國強調伊朗有權開發核計劃,雖然伊朗官方一直聲稱其目的是和平利用核能,但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伊朗是在為獲得核武器做準備,並且內賈德的宣告表明在此方面,伊朗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因為核武器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專屬權利,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國維持自己國際地位的基石,因此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條約,五常聯合歐盟領頭羊德國一起,開始就核問題與伊朗展開對話,開始漫長談判。

    講到這裡,很多人便能敏感的察覺到這其中的異樣,即五常介入很正常,為什麼還有二戰戰敗國德國?

    2.德國參與伊核磋商的原因

    與無常維護自己有核國家地位及限制和擴散的初衷不同,德國是作為伊朗問題利益攸關方,歐洲的代表身份出現在談判桌上的。

    伊朗核問題,觸動歐洲神經主要有以下幾點:

    1.伊朗在兩伊戰爭前獲得了前蘇聯彈道導彈相關技術,並完成防止生產,雖然限於技術勢力,無法將導彈投擲到美國,但是歐洲與伊朗僅僅相距兩千公里左右,因此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歐洲將首當其衝,受到極大威脅;

    2.由於美國常年制裁,伊朗自身工業勢力薄弱,大量商品以來進口,而歐洲正是伊朗大量消費品的原產地,雙方經貿往來密切,一旦伊朗鋌而走險,國際社會加大對伊朗的制裁甚至爆發戰爭,將極大的影響歐洲的經濟利益;

    3.歐洲在伊朗投資多個石油專案,並從伊朗進口大量石油,另外伊朗扼守的霍爾木茲海峽,也關乎歐洲能源運輸安全;

    4.歐洲有接受難民的傳統,而一旦伊朗爆發戰爭,其8000餘萬的人口產生的大量難民講給歐洲的經濟、安全、政治造成沉重的負擔。

    因此,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德國作為歐盟領頭羊,參與了伊核系列對話以及伊核協議的簽署。

    3.日本被排除在外

    與歐洲類似的是,經濟發達但資源短缺的日本同樣與伊朗存在著密切的經貿往來,並且與德國一樣,同為二戰戰敗國,但卻沒能站在這個重要的國際舞臺上,依然難以實現預期經濟實力對等的政治地位,這又是為何?

    一項協議,參與的人越多,需要照顧的利益也就越多,達成一致也就越難,聯合國五常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但為何非要將德國加入?這是因為英法兩國打起了小算盤。

    在伊核問題上,美國作為伊朗宿敵,並且保持著對伊朗全方位的壓制,處於我能打死你,你卻夠不著我的戰略態勢,因此對伊十分強勢;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則秉承實用主義思想,韜光養晦,在具體問題上,不選邊站,主張透過對話解決問題,說白了就是隔岸觀虎鬥,不關我的事;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因自身實力的下降,一直在被美國以及歐洲打壓生存空間,並且伊朗緊鄰俄羅斯南大門,兩國隔裡海相望,可謂唇亡齒寒,並且俄羅斯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伊朗核計劃,因此在伊核問題中,與伊朗處於一條戰線。

    透過分析可以發現,中美俄三大國都各有各的算盤,而設計自己核心利益的歐洲僅僅依靠實力大不如前的英法則很難與中美俄三大國向抗衡,因此英法強拉硬拽,也要把德國拖進來。

    所以說,日本在伊核問題上被排除在外,並非是因為伊核問題與日本無關,而是掌握世界權力的五大國根部不在乎日本的利益,也不願意給予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參與國際重大事務的權利。

    4.當前日本的小算盤

    雖然日本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驚人的100%,但日本在石油戰略安全上卻做了及其細緻的部署,其並不過分依賴於單一國家的原油供應,而是與各開採過保持良好關係,分散風險。在美國重啟制裁前,日本從伊朗進口的原油僅佔其全部數量的5%,並且在美國的豁免到期前,以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

    此外,日本與伊朗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絡,一是日本在伊朗有大量的投資,二是伊朗需要從日本進口大量商品、原材料。

    因此,可以說經濟利益時驅動日本介入伊朗問題的因素之一。但不論是能源或者是投資,伊朗對於日本都並非無可取代。伊朗真正吸引日本的,是在國際發聲的機會。

    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其國際地位一直受到壓制,難以與其經濟實力匹配,然而隨著經濟泡沫破裂,日本進入“消失的十年”,國內經濟停滯不前甚至衰退,政治不穩定,首相難以長期穩定執政。而這一切卻隨著安倍二次上臺後發生了改變,截止當下,日本已成為戰後執政時間第二長的首相,並且距離第一名差距也很小,國內政治的穩定,以及軍國主義思想的不斷泛起,讓日本不斷萌生恢復期正常國際地位的念頭。一方面,安倍政府著手修改戰後“和平憲法”,為日本恢復軍備、參與國際事務提供法理依據,另一方面,在國際上積極參與熱點事件,發出自己的聲音,為贏得國際支援做好鋪墊。

    因此,雖然在歷史上日本被大國排除在伊朗問題之外,但隨著日本國內政治的穩定,其迫切的想利用伊朗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為恢復期國際地位做輿論準備。

  • 3 # 稻門YAO

    當然不是。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充滿危機感的國家來說,貿然破壞與美國的關係,顯然是不理性的做法。安倍訪問伊朗的舉動,不僅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同時也是與美國協調的最終結果。

    第一,實際上,安倍去年就計劃訪問伊朗,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被迫放棄了這一拜訪。因此,這一次安倍的訪問,可以看作是去年出訪計劃的延續。畢竟從1978年的福田赳夫以來,再也沒有日本現職的最高領導人訪問伊朗。無論從能源外交的角度,還是從日本發揮其大國外交的角度來看,日本國內對這次出訪都非常的重視。

    第二,前不久,特朗普訪問日本的時候,就與安倍談論過伊朗問題。特朗普不僅支援安倍訪問伊朗的計劃,還強調除了安倍之外沒有更好的人選了。顯然,特朗普對目前伊核問題的惡化有一定壓力,並希望日本從中扮演協調者的角色。安倍對此如獲至寶,如果能協調美伊關係的緩和,不僅是送給美國的大禮,而且也可以提高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領導力。

    第三,馬上就是日本國內的參議院選舉,而且,自民黨目前的選情並不好。不少分析認為,如果安倍能成功的完成這次訪問,會給國內的選舉加分。另外,安倍有可能就勢解散眾議院,實現參眾兩院的同時選舉。如果能夠獲得大勝的話,安倍會大大加強他的執政基礎,維持其強勢地位。

    因此,從國內國際的角度來看,安倍這次絕不是與美國唱反調,既有其國內的利益考慮,也是與美國協調下的外交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98版《水滸傳》的主演們現在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