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
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孃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1.送親人走位及安排
送親的要走在新娘車轎的後面,穿著大方得體。現今社會進步了,娶親的一般要給送親的單備幾輛車。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親的就止步了,因為送親的要等男方派人來接。這等貴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親的一到,就有人響起鞭炮,告訴男方家人送親的到了。
2.送親人不進男方家
男方並不把送親的接到自個兒家,而是離男方家不遠的鄰里家。因為新娘子下轎或下車後,男方的小輩兒、姊妹們要耍笑,而送親的是不興看人們耍笑新娘的。
3.送親的進門講究
迎親的要站在大門左邊,伸手做出請進的姿勢。若這時門右邊正好有人,送親的是絕不會進的,因為那叫“黑狗鑽襠”。
4.送親人席間
送親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會不停地散煙,說些溢美之詞,生怕哪句話不當,攪渾了這場喜事。當然,這陪客也是有講究的,都是男方家的頭面人物,穿著長相出眾,能說會道。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嚴。
5.送親人的酒席規矩
菜上齊了,陪客要率先舉筷,說“請”,自己卻不動,等送親的夾了,自己才動。送親的每回只動一筷頭,不能一個勁地吃。送親的當然要喝酒,但不能乾杯,要小口小口地抿。席間的言語也極有分寸,不能多說也不能不說,不能多吃也不能不吃。倘若送親的一直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空氣就顯得沉悶無比,但若送親的過於隨便,也會讓男方家人笑話
一、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
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孃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1.送親人走位及安排
送親的要走在新娘車轎的後面,穿著大方得體。現今社會進步了,娶親的一般要給送親的單備幾輛車。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親的就止步了,因為送親的要等男方派人來接。這等貴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親的一到,就有人響起鞭炮,告訴男方家人送親的到了。
2.送親人不進男方家
男方並不把送親的接到自個兒家,而是離男方家不遠的鄰里家。因為新娘子下轎或下車後,男方的小輩兒、姊妹們要耍笑,而送親的是不興看人們耍笑新娘的。
3.送親的進門講究
迎親的要站在大門左邊,伸手做出請進的姿勢。若這時門右邊正好有人,送親的是絕不會進的,因為那叫“黑狗鑽襠”。
4.送親人席間
送親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會不停地散煙,說些溢美之詞,生怕哪句話不當,攪渾了這場喜事。當然,這陪客也是有講究的,都是男方家的頭面人物,穿著長相出眾,能說會道。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嚴。
5.送親人的酒席規矩
菜上齊了,陪客要率先舉筷,說“請”,自己卻不動,等送親的夾了,自己才動。送親的每回只動一筷頭,不能一個勁地吃。送親的當然要喝酒,但不能乾杯,要小口小口地抿。席間的言語也極有分寸,不能多說也不能不說,不能多吃也不能不吃。倘若送親的一直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空氣就顯得沉悶無比,但若送親的過於隨便,也會讓男方家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