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開收藏

    你說的這個東西、沒法對比,還不如來了解了解宣德爐的知識。

    明代的永樂、宣德時期所有的藝術品都發展得非常快,我們知道了永宣青花,漆器,其他的藝術品,比如掐絲琺琅器,都在這個時期蓬勃發展。銅器也不例外,最有名的就是宣德爐。

    宣德爐的款識

    宣德爐常見款識

    明清兩代瓷器下面都書寫年款,這也成為鑑定瓷器的一項標準。瓷器只要書寫年款,就變成一個標準器物。因為工匠及工匠的審美都會發生變化,比如工匠去世,審美髮生變化,都會反映在底款上,所以我們能夠很清晰地分辨出年代。銅爐也刻有底款,但因為是模製,銅爐的底款變化非常微小。

    過去怎麼判斷哪個是真的宣德爐呢?有一種說法:宣德爐底下的落款,只要德字少了中間一橫,就都是真的。但說這話的人就不知道翻模這回事,翻模的人直接照著真爐翻模,底款一模一樣,所以這種少一橫的說法不足為憑。

    宣德爐的底款非常有意思,寫的五花八門。有寫一個字的,宣,就寫一字兒,你有時候在市場上碰見一爐一翻手"宣"什麼意思?就是宣德那一年的。有寫倆字的"宣德"。寫仨字的"宣德年"。寫四個字的"宣德年制"。寫五個字的"大明宣德年"。寫六個字的"大明宣德年制"。一到六一個空不落,再往上,還有寫多少個字的呢?寫一大段話的"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底下寫16個字,這種款識呢,在宣德爐的收藏中也非常重要,大量是偽款,但一定有一個真款在裡頭。

    宣德爐的仿製

    宣德爐的仿製時期,大概推測有四個時期。第一個是當朝,我們說的當朝是指宣德在鑄造了18000個爐以後的,再有鑄造都可以算為仿製。

    第二個時期是明晚期,收藏熱的興起,對爐的需求供需發生變化,大量的需求增加,所以在晚代晚期的時候就有大量的仿製品出現,這個時期的東西非常接近於宣德本朝的東西。

    第三個時期就是我們知道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他所製造的宣德爐有很多離開了宣德的本樣,有相當一部分偷工減料,所以非常容易剝離出來,一看就不夠明朝,一看就是的東西,

    第四個時期就是到,有一部分很小的仿製,質量比較差,所以不足為慮。到了今天,宣德爐的仿品驟增,尤其近十年內,銅爐的仿品變得非常精美,非常接近歷史的真實面目,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今天市場上有大量仿製的宣德爐,完全能夠以假亂真。

    宣德爐的特點

    宣德爐這麼大的名氣,一定不是白來的。第一,它用材精良,經過反覆冶煉。這個過程不是我們想象的把化成銅水,一鑄造就成了。它需要反覆冶煉,每冶煉一次就要去掉一些雜質,剩下的就是精華,但分量就會減少。由於宣德皇帝親自督造此事,所以質量非常高。一斤進貢來的銅材料經過冶煉,最後只剩4兩。這4兩還是小兩,過去一斤是16兩,有個詞"半斤八兩",說的是舊制,今天應該說"半斤五兩"才對呢。

    當年宣德皇帝去看冶煉的時候問工匠:“怎麼能使銅器的質感顯得非常好呢?“工匠說:”至少要反覆冶煉6次,就自然會閃著寶光。”皇上財大氣粗,氣魄大,上去就說:“行,你給我煉12次。”工匠說我煉6次,一斤就剩一半了,你要煉12次,8兩又得去4兩。"皇上說:“那就去4兩唄。“最後冶煉完成,一斤銅就剩4兩了,按照今天的概念就說剩下四分之一。這是大在《》中的記載:“宣廟遂敕工匠煉畢十二。每斤得其精者才四兩耳。”宣廟就是指。

    第二,宣德爐採用了一種新工藝。過去做爐都是翻砂,它現在用的是失臘法,失臘法歷史上有沒有過?有過,但是做到爐這上面沒用過,它較之翻砂法,它就變得非常地光潔,好看,這個東西一光潔就好看,做出來以後有專業的人把它進行上色,我們不要簡單地理解上色就是拿顏色刷到上面就是上色,不是,它是用各種方法使它呈現一種自然的色澤,它有什麼樣的色澤呢?石青斑、硃砂斑、葡萄斑、桑葚色、水銀古、黑漆古、蟹甲青、鱔魚黃等等等等。《古玩指南》上的記載是有46種顏色之多,有的書記載比這個數量還多,有人認為有上百種顏色,那它都是微妙的區別了。

    第三,宣德爐裡含有合金,這是被很多人忽視的。除了精煉銅外,還有鋅、錫、銀、金。歷史上有這樣一個說法:當年皇宮裡著大火了,金銀珠寶一同全燒壞了,然後皇上就說燒壞這東西不都在嗎?一塊兒給我化了,重新鑄爐,所以它裡頭就含金。史料上風磨銅當時進貢的那些單子上都寫著明確寫著含有黃金。今天用科學的方法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一測試就知道了。最簡單的測試是用比重,黃金的比重非常大,銅的比重大概是黃金的三分之一。

    我聽一個老師傅跟我說,最好的宣德爐含金大約3%。我買過一個宣德爐,特別沉。我很高興,直接上菜站找了個普通秤一約,八斤四兩,也就是4200克。我乘上3%,大概是126克。你想,這樣一個香爐裡如果含126克黃金,那質感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對衣料比較熟知,如果純棉的衣料里加3%的毛,質感馬上得以改觀,如果純毛的衣料里加3%的化學纖維,它可能就變得不易起褶。古人顯然也發現了這個規律,所以我認為好的宣德爐裡一定含金,一加上金,就不易生鏽,而且顏色明顯地跟普通銅器拉開了距離。

    鑑於上述三條,宣德爐的名氣就極大。

  • 2 # 杜興華51775718998

    古代瓷器底款主要可分為紀年款、吉言款、人名款、讚頌款、紋飾款、堂名款等。

    按你說的貞觀字號的落款屬於紀年款,題款在宋代後才漸漸出現,唐朝瓷器極少有落款的,也可能是人為仿上去的款。

    在清康熙之前的瓷器很少落款的。常見的落款稱年號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

    僅以落款為依據來判斷古瓷器的年代是不全面。古瓷鑑定的方法也複雜,簡單1梳理為以下方法:

    1、察看古瓷器的形狀與造型 。因為瓷器的形狀與造型,是對當時社會審美觀念的記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因而透過古瓷器的形狀與造型,能大致判斷古瓷器的年代、燒製的窯口。 與各窯歷史上的造型款式、資料記載進行對比比較。

    2、細看古瓷器的紋飾 。花紋圖案等古瓷器上的紋飾,每個時代的紋飾圖案都是有區別,也是製作年代流行紋飾的記錄,每個時代都有流行色,這是對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透過古瓷器的紋飾的對比,能對古瓷器進行一定的鑑定。

    3、從釉面老化程度來辨別真偽。

    先看釉面的光澤:光芒內斂,有如薄霧覆蓋其上,這是非常老化的釉面才具有的“如霧狀膜皮”,若是一般狀態的老化釉面,只是光芒柔和、不刺眼。

    再檢驗釉面老化形成塑膜狀區域性斑塊和結晶:首先要絕對確認這種斑塊和結晶是天然的、不是人為可製造出來。因此,凡是生長有類似的“天然如霧如膜狀”的瓷器,絕對是真古瓷。

    第三檢驗釉層內部結晶來辨別真偽 :釉層內部老化產生出很有規律的結晶,形成花朵狀,而且在釉層的上中下層次非常清楚。這是顯微拍攝的效果,肉眼裸視根本看不到。這是人力無法仿製的。

    4、察看陶件的底足 。因各時期的燒製工藝不同,在燒製時支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著明顯的差異,底足因為有支撐物,凹凸點不同,有的上釉、有的無釉彩,這些都是鑑別瓷器時代的重要特徵。因而透過對古瓷器底足的鑑定,能判斷其一定的資訊。

    5、看古瓷器的款識。 款識是刻、印、劃在瓷器上的文字或圖案標識,目的是為了表明古瓷器的產地、年代、用途、人名、堂名以及吉祥語等內容。 因而透過古瓷器上的款識,能辨別出古瓷器的許多資訊,用於辨別其是否仿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了40歲,職務介於主管和經理之間,你還敢辭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