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月夏志

    第一,本子的頭盔反光,正愁沒地方瞄準呢,就他那兒亮!

    第二,作為士兵來說,戴鋼盔後往往會產生"頭盔會保護腦袋"的心理暗示,更加敢於冒頭,中彈率自然增加。

    第三,本子士兵裝備鋼盔的時候,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老兵比例下降了,新兵比例較高。新兵死得快嘛。

  • 2 # 瘋狗的輕武

    這又是個地攤文的杜撰了

    有些時候真想吐他們一臉狗屎,日本侵華時期主要使用的是90式鋼盔(神武紀元2590年),這盔在大量被我們在抗戰中繳獲,一直用到八十年代。甚至我們的80式鋼盔都一定程度借鑑了90式鋼盔,嘲諷別人等於嘲諷自己。

    然後來看看有些地攤作者噁心到了什麼程度

    首先我就不知道這紅星是什麼鬼,日軍90式是沒有塗色的。即便早期有塗色也是黃色五角星,說日軍塗紅色顯眼?怕不是說80式鋼盔...我也很難想象在數百米外能這麼發現這麼個五角星...

    還有說90式反光率高的,真當日本人傻啊,要作戰需求的話也會上頭盔罩和偽裝網的好嗎

    另外鋼盔雖然不能直接抵擋步槍彈,但是戰場上更多的都是爆炸破片。一戰早期,德國法國還沒配發鋼盔的時候,80%的死亡都是因為頭部被爆炸破片所致。

    所以說,大家都理性去思考一下不難發現,地攤文真的很蠢。

  • 3 # 不正經的軍棍

    很簡單,因為這些增加的死亡率都是被一些無良的地攤文作者擊斃的。日軍傻?發明個送命的保護裝備?這簡直就是扯淡。

    很多地攤文為了博眼球,根據一些謠傳,或者根據某個個例,就開始杜撰臆想。然後以訛傳訛,很多人就信以為真了。我估計我在寫這篇的時候應該還有人在百度上找地攤文,然後準備寫這篇回答。

    前邊一個回答,也是比較神的。

    頭盔反光,這個問題呢,在每個國家的頭盔上都有,不反光的頭盔不存在,蘇軍的頭盔也反光,國軍的M35反光更重。而針對反光這個問題,各國軍隊都有解決的辦法,偽裝網,盔罩。這些問題完全避免反光了。沒偽裝網和盔罩,反光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白天反光根本沒事,頂多夜晚反光會出現點問題。

    ▲這個對比很明顯,不要說黑白的看不清了

    士兵帶頭盔後會有心理暗示敢於冒頭?難不成平時不戴鋼盔麼?非得特意某場戰鬥帶頭盔?再看第三條,日軍裝備鋼盔的時候老兵比例下降?1932年日本的90鋼盔定型,貌似七七事變的時候就全面裝備了。日本老兵比例下降,主要是太平洋戰爭中後期。

    還有一種神論是說,日軍頭盔上面有一顆紅星,敵軍都是瞄著那顆星打,然後日軍被爆頭。

    ▲這是紅的麼?

    這個大小也就一公分,放20米開外就看不大清了,放五十米外,更看不清了。這個時候士兵還要瞄著那顆星星射擊麼?拜託,戰場上沒那麼多機會讓你聚精會神的擺好姿勢瞄準射擊的。這點上,這些作者矛盾更多,先說反光,後說有星星,便於瞄準,你都反光了,你還怎麼看得清?

    地攤文,害人。矛盾點太多,而且居然有人信,明顯誤導讀者。

  • 4 # 若安的每一天

    如果是真的,跟日本鋼材缺乏導致過薄以及噴漆不好容易掉皮有關。諾門坎戰役以及天門山日本“戰神”的死或許能說明一點問題

  • 5 # 勇戰王聊歷史

    我們來聊聊日本鋼盔的事。

    日軍裝備鋼盔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防止炮彈彈片傷害,不是防子彈的。從一戰戰壕戰中,日軍發現炮彈碎片對於戰壕中計程車兵傷害很大。因此,日軍發起了研製中國產鋼盔的計劃。

    日軍鋼盔跟日軍裝備的步槍、軍刀、刺刀等其他武器以後,都是抄襲歐美的。當時,日本人相繼抄襲了德法英三國的鋼盔,開發出幾十種型號:英國式遮簷、德國式護頸,甚至,還有頭頂櫻花的!

    最終,在1930年(天皇2590年),日軍開始列裝90式鋼盔。並在1932年,正式定名為“90式鐵帽”。

    90式鋼盔選用碳素鋼製成,厚度1mm,全重1公斤。(這個厚度,用中正式7.92毫米步槍子彈能在300米距離將其擊穿。)鋼盔內部是採用皮革製作的內層,鋼盔與皮革內層之間是麻布製作的內襯,內襯下聯固定帶,方便攜帶。這款鋼盔有大小兩種規格:大號高153mm、寬236mm、長280mm;小號高150mm、寬234mm、長268mm。

    另外,在鋼盔的頭頂上部有4個小的氣孔以作通風之用,前部正中印有日本陸軍的星形徽記。而就是這個黃色“星形”標記,讓日軍在諾曼坎戰役中吃了大虧。

    據說,在1939年,日軍和蘇軍進行諾門坎之戰中,蘇軍發現日軍鋼盔上的黃色星形標記在所有光線中是最醒目的。於是,蘇軍就以此作為射擊目標。而鋼盔本來就不是為了防子彈,而是為防碎片傷害。所以,很多頭戴鋼盔的日軍被爆頭。

    這個道理其實很好理解。士兵射擊的時候總喜歡找“準星”,而日軍頭盔的“黃星”剛好給蘇軍一個瞄準目標。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士兵服裝上有別的“醒目”標記,那麼,這個部位就會成為被擊中最多的位置。不過,後來日軍鋼盔就沒有在刷“黃星”,整體都是一個顏色。

    (不過很悲催的是,解放軍後來的鋼盔刷的是“紅五星”,更加醒目。。。。因為這件事,我軍在越南戰爭中吃了大虧。)

    而且,日軍還給鋼盔配套了附屬品:防止日照過熱的布制鋼盔套和用來插偽裝物的偽裝網。

    1938年,日軍開始裝備新式98式鋼盔。98式鋼盔採用了鎳合金鋼,厚度增加到2mm,內層用了大厚度的纖維織物內襯代替了麻布。當然,重量也由1KG上升到了1.9KG。這款鋼盔的前面可以增加一個2mm厚的鐵板,增加防護性,能在300mm距離抗住7.7mm 步槍彈的射擊。不過,這款鋼盔裝備不多。日軍主要是使用90式鋼盔。

    總之,鋼盔不是用來防子彈的,被爆頭也是情理之中。

  • 6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現在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日軍佩戴鋼盔後頭中彈死亡率增加,這樣的說法十有九點九是杜撰出來的。以前看過有人寫的以前文章,說日軍的鋼盔反光,只要瞄準反光的地方打就是一打一個準,甚至說日本鋼盔上的那顆星太醒目了,只要瞄準那那顆星打隨便爆頭,所以在諾門坎戰役被暴打。不得不承認那位作者有著很強大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文采,因為他的說法和今天抗日神劇中手撕鬼子、包子雷、一人滅一隊鬼子這樣的手法是如出一轍。簡直就是在誤導大眾,估計有不少人相信。在抗戰前組建“德械師”時,就算中國沒有自己研發鋼盔的能力都要從德國原裝進口M-35鋼盔,這也體現了對士兵生命的最大限度的保護

    首先,鋼盔不是來防子彈的,而是用來防炸彈爆炸時產生的破片以及飛濺起來的石塊等,還有一定的機率防400米外流彈。在200米內任何鋼盔是扛不住全威力步槍彈的直射的。而說日軍頭盔反光容易爆頭的,一般只有優秀的射手才能做到,而抗戰時期中國的兵員素質比日本兵差的可不止一個檔次,而當時中國武器效能普遍都很差,除了個別優秀射手外其他的就算了,而相反的日軍這邊幾乎個個都是比較優秀的射手,所以中國抗戰的傷亡人數才如此之大。這哥們的頭盔顯然救了他一命

    而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60-70%的傷亡都是被炸彈所致,要知道蘇軍在此次戰役中消耗的炮彈資源比中國8年抗戰消耗的還多。而在70年代,兔子對猴子的反擊戰中,開始的時候也是沒佩戴鋼盔,後來因為頭部造成的傷亡太大,緊急給一線部隊配發頭盔,後來因為頭部受傷而導致的傷亡人數在下降。所以帶頭盔其實也就相當於多帶了一條命,從古代冷兵器戰爭到現代熱兵器戰爭,無論武器、戰爭形式怎麼變,但是唯一沒有變化的是作戰人員都有頭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癌症術後的化療可以減少復發的機會嗎,癌症的輔助性化療一定要開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