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白啟明

    在明清時期,皇帝吃飯那可是件大事。明朝皇帝朱元璋,一介草莽出身忍飢挨餓受過苦,所以每頓飯必須有大塊的肉,但是菜的品類並不多午膳最多也就十幾種。而到了清朝皇帝每頓飯的標準就提高了不少,給皇帝做飯的廚房喚作御膳房。每日,皇帝在用餐前,先要查閱膳食清單,上面寫明哪樣菜是誰做的,以備皇帝核查和點菜。皇帝所點的菜品,如果沒有特殊說明要撤換,御膳廚房每次都要預備。在皇帝的膳桌旁還要另設一個几案,以備賞賜。傳膳時,由御膳房太監負責把3張膳桌拼在一起,鋪上桌單,手捧紅色漆盒的太監們將各種菜餚、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飯桌。皇帝就座後,傳膳太監先親口嚐嚐,一是看看菜裡有沒有下毒。二者是看看某些菜會不會導致身體不適或者引起身體過敏反應,確保沒有問題後,皇帝才開始吃。皇帝吃飯是一個人單獨吃,如果沒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飯。清代要求正餐108道菜,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鍋、粥、湯等。主食有米飯、麵食及糕點多種。

    皇帝用餐有一整套必須遵循的程式。按理說,享用這麼豐盛的膳食是種享受,可皇帝吃得並不盡興。比如,清代的宮廷裡有這樣一條規矩,用餐的人不能表現出自己“喜歡吃什麼”;即使對於非常喜歡的菜,也要嚴格遵守“吃菜不過三匙”的家法。這樣的吃法是非常浪費的,據說清代有人統計過慈禧一頓膳食要花上萬兩銀子,上百道的菜一個人哪能吃得完?所以皇帝就把那些不想吃的菜賞賜給自己的妃子或者是大臣,也有些時候會直接讓太監吃掉,不過接受賞賜的人有專門另設的桌子,他們要站著吃完,很多人即便是肚子不餓,也不能表現出不想吃,吃不完的樣子,否則這會當做是對皇帝大不敬來治罪的。

    後來在皇宮裡也出現這樣的人,專門以御膳的名義把這些剩飯倒賣到宮外,作為自己的盈利的手段之一,尤其在明清時期這種倒賣皇帝的剩飯剩菜更為盛行,甚至已達到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其中品相較全的打五折賣給飯館,經過加工後再以御膳的名義賣給有錢人;而品項較差的則交給宮外外賣商人拿至街頭販售,儘管百姓知道是剩菜剩飯,只要打上宮廷兩個字,也會搶破了頭,做這一行的人大撈了一筆。

  • 2 # 珞珈山的貓

    明清時期,皇帝的地位進一步得到了加強,而皇家的待遇也達到了封建時期的頂峰。皇帝每天用膳有哪些講究呢?其豐盛程度令人嗔目結舌!

    瞭解中國菜系發展史的朋友應該知道,中國的八大菜系最早脫胎於四大菜系。分別為魯菜、川菜、淮揚菜、粵菜。而四大菜系或是八大菜系,基本上都是唐宋時期初步形成,在明清時期形成規模並且不斷髮展直至成熟。

    中國地方菜系的發展,其實與統治者飯桌上的菜品發展緊密不捨!

    清朝前期的統治者尚且比較節儉,皇帝每次用膳也只不過幾十個菜而已,少則十幾個菜。一日兩次正餐,再加兩次點心。隨著清朝統治者不斷的貪圖享樂,到了乾隆年間形成了滿漢全席,乾隆皇帝每次用膳也開始打到了幾十上百。到了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每次用膳都要118個盤,擺了滿滿的一大桌子,從這頭望不到另外一頭,而慈禧太后每次只會對自己喜歡的菜少量進食,最多也不過三品,也就是夾菜不超過三筷子。

    那麼如此豐盛的菜品,皇帝用過以後,依舊跟沒有人食用過一般。如此精美的菜餚該如何處理吶?難得白白倒掉嘛?顯然不是,這些皇帝專用的御膳去處一般有三種:

    其一,皇帝會經常將自己喜歡吃的或者不喜歡吃的菜賞賜給自己的大臣或者后妃、親信等人,這對於大臣來說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殊榮,獲得皇帝御賜的御膳一般都會感念皇恩浩蕩,並且站著將該菜餚吃完。其二,皇帝不可能將所有的菜都賞賜給大臣,也不可能每次用膳都想的起來賞賜給大臣,所以平時皇帝可能會將菜在自己使用完之後,便吩咐身邊的太監宮女將御膳撤走。撤走的膳食一般會由女官、高階太監、太監宮女依次取食。其三,在清朝後期,還有一些專門用來負責皇帝和后妃們膳食的宮女們,會將皇帝和后妃們食用的菜品打包整理後帶出宮去賣給一些高檔的飯店,賺一筆零花錢。這些飯店將打包來的菜餚稍作加熱後,便以皇帝御膳的名號賣給一些北京城裡的達官顯貴和富商豪紳。這些人有的是錢,不惜花高價錢,購買這些皇帝曾經食用過的御膳,就是為了要沾一沾皇家的喜氣。題外話:在舊社會的時候,還有一種窮人喜愛的食物:瞪眼食。

    而在曾經的農村,很多孩子們都喜愛去吃大席之後折在一起的大雜燴(雜菜)。那味道成了無數人兒時的回憶!吃過這種雜菜嗎?

  • 3 # 翊翊浩浩尉尉

    古代皇帝作為中國最高權利的統冶者,九五之尊,衣食住行都是很有講究的。單就吃來說吧,皇帝的桌面上排放著100多道菜,皇帝吃飯美名曰"用膳",給皇帝做飯的廚房都喚作御膳房,古代皇帝用膳講究多多,前前後後伺候的都有100多人,有的人上菜,有的人試菜,還有專門負責傳菜的人。如此浩大的陣仗,小編不禁感慨,為何咱們不能投身帝王家呢!言歸正傳,這皇帝只有一個人,菜吃不完了怎麼辦呢?

    一、用來賞賜

    如此大桌的菜,若直接丟掉實在太可惜。這是皇上就會將這些吃食,賞賜給宮中的宮女太監,有時還賞賜給大臣,以此來彰顯皇恩。這些可是御賜之物,只有運氣好時才能碰到。

    二、出售給京城的達官顯貴們

    雖然皇帝會不時的將御膳賞賜給大臣們,但是能享受到這種待遇的都皇帝身邊的紅人,作為不怎麼紅,但是又有權有錢的普通官員們嘗試一下皇帝的佳餚怎麼辦呢?答案就是買,一般宮裡的太監們會根據菜的品相,將那些皇帝每吃過的,還是保持完好的菜賣給這些官員們,滿足一下他們的虛榮心。

    三、出售給酒樓

    品相完整的菜已經賣給了那些當官的了,但是還有很多是皇帝下了筷子,已經將整盤菜給破壞了的,這些菜給怎麼辦呢,總不能扔掉咯!放心,精明的太監們怎麼可能會幹這種蠢事,他們會將這些菜裡面稍微好的賣給酒樓,至於酒樓怎麼處理他們就不管了,一般這些酒樓裡的菜都會被那些有錢但是沒權的人給買去,畢竟這是皇帝吃過的,說出去多有面子。

  • 4 # 密探零零發

    古代的帝王們作為全天下最大的大佬,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且還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有海量的妹子,衣食住行也是全天下最好的。他們一頓飯都是上百道的美味佳餚,極盡奢華。這麼多菜,皇帝每一道菜最多隻夾三次,甚至很多菜都沒有動過。那麼,皇帝們用膳之後剩下的菜到底是怎麼處理的呢?真相令人震驚,竟然形成了一條非常賺錢的產業鏈。

    關於皇帝用膳後剩下的飯菜一般有三種處理方法:一是賞賜給妃嬪、大臣。在古代君權至上,皇帝高高在上,特別是在清朝,只有皇帝是主子,其他人都是奴才。因此,對於皇帝賞賜給臣子的剩菜剩飯,他們視若珍寶,會感到無限的榮耀。於是,這些皇帝老兒的剩菜剩飯竟然成了皇帝籠絡臣子的好東西了!

    二、被高階的太監、宮女分食。在很多時候,皇帝們吃剩下的飯菜實際上都直接讓伺候自己的太監和宮女們分食了。畢竟,他們可是離皇帝最近的人,具有天然的優勢。在皇帝老兒吃完後,他們也可以好好吃一頓。

    三、皇帝的剩飯剩菜竟然形成了一條非常賺錢的產業鏈。古代皇帝們吃的都是御廚精心製作的美味佳餚,可謂獨一份,在外面是萬萬吃不到的,因此對於皇宮外面的吃貨們有莫大的吸引力。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古代的太監們會將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偷偷地賣到宮外的飯店,達官貴人趨之若鶩。據說,在清朝的時候,竟然形成了近萬人的產業鏈,異常火爆。

    總之,在古代,皇帝老兒的御膳可是好東西,絕對不會浪費的。這些太監們也夠膽大的,連皇帝的御膳也敢賣出去,鳥為食亡人為財死。當然,這也算物盡所用,光碟行動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歲,如何預防腦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