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標準的70後

    小時候,我常看見奶奶用茶枯(即油茶籽榨取茶油以後的餅)敲一小塊,用開水浸泡,冷卻後,用茶枯液洗頭,那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

  • 2 # 鳳凰3821

    過去人們用植物皂角樹結的皂皂莢去洗衣服,洗頭髮。七十年代農村落後,有地方經濟困乏的百姓買不起洗衣粉、肥皂就用皂莢用石頭砸碎來洗衣、洗頭髮的。我小肘候經常見農村人洗衣拿三、四板皂莢板去河邊用石頭砸碎洗衣、洗頭的。

    歷史發展了,人們記憶淡了,其實古人是很聰明的,他們千方百計利用大自然的恩賜去探索、發現和利用它們為人類生息、發展和服務。李時診的《本草綱目》就是古代勞動人民知慧的結晶!

    從人類直立到鑽木取火,再到刀耕火種,一代又一代人用智慧和潛能在探索和發現、發展中一步又一步走到了現在,我們慶幸我們所處時代!

    願中華民族:興旺發達!

    永遠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 3 # 守竹園的老熊

    記得老人說過,以前肥皂可是配給品,更沒有什麼洗髮水、沐浴露這些,一般都是用皂角(這個可是好東西,洗頭、洗澡、洗衣服都可以,只是使用時味道不太好,不過洗頭髮後很舒服很順滑的)、茶籽、木棉籽這些。廣州一帶上年紀的應該都會知道。其它地方應該也差不多吧?

  • 4 # 朝暮九歌

    古人洗澡比較講究,洗頭叫“沐”,洗身體的叫“浴”,早上起來洗臉洗手洗腳就統稱“洗”了,或者叫“盥”,甚至還有專門的“休沐”制度,漢朝就有規定5天放一次休沐,就是放假給人休息洗澡的,另外很多重要的祭祀之前也是需要沐浴的。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下,古代的人們在洗頭洗澡的時候都用了什麼。

    草木灰製作簡單,草木灰中的碳酸鉀具有去油汙的功效。

    (草木灰)

    蘭草(古代花瓣浴)《楚辭》裡記載了“浴蘭湯兮為沐浴”,裡面就有用蘭草作為浴湯,唐宋時期還有專門的“浴蘭令節”,蘭湯沐浴,渾身可以散發香氣,更有護膚功效。

    淘梁(米)水

    《禮記·玉藻篇》就有記載“日五盥,沐稷而靧梁”這裡面的就記載了用淘粱水來洗臉。

    類似的淘米水也是非常實用的清潔用品。

    粗麻(等粗纖維類)

    《禮記》有粗葛布作為擦澡巾的記錄,地位高的人還有浴衣。農家也有用絲瓜絡曬乾用來搓身。

    (葛布)

    搓石

    顧名思義,也是搓澡用的,不過不是普通的石頭,多為扁平,長圓形的素面火山石製作而成。陶製的也有,還會有花紋裝飾。不過這些一般屬於貴族用物。

    (爽身陶器和搓澡石)

    胰子

    豬的胰臟具有一定的洗滌能力,去掉血汙,颳去脂肪,曬乾就可以用來洗浴。後來

    曹操在《上雜物疏》提到過一種“純銀藻豆奩”,裡面的澡豆,就是用胰子搗碎混入皂豆粉,香粉製成。

    (胰子)

    皂角、無患子等植物洗滌

    宋代時候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肥皂,將天然皂莢(皂角)搗碎加上香料,揉成桔子大小,俗稱“肥皂團”

    《本草綱目》裡的李時珍記載過有用無患子(肥皂莢)洗髮洗面,不僅可以去頭屑還可以增白祛斑。

  • 5 # 有書共讀

    看到這個問題,有書君先問一下您,您最長不洗澡的時間有多久?10天、20天,還是一個月?

    有書君想來,“做過月子”的女人,會有一個月不洗澡的經歷。但也僅是不淋浴、泡浴,還是會借鑑慈禧的方法,擦拭一下身體。

    但據說,古代蒙古人一生之中只洗三次澡。

    第一次為出生之時。

    古代蒙古人出生之時,會由父親抱著洗一次澡,代表著乾乾淨淨的開始;另外一個涵義是,因為當時新生兒的存活率很低,所以給新生兒洗澡,也有一種祈求孩子平安成長的願景。

    第二次是大婚之時。

    古代蒙古人結婚之時,新郎與新娘會分別洗一次澡,代表著男人真正成年,女人邁向新生活的開始。

    第三次是在去世之時。

    古代蒙古人,在家中的老人去世後,會為老人洗一次澡,代表老人乾乾淨淨的一生。“質本潔來,還潔去。”估計說的就打這來的。

    其實,這些習俗也是因為當時的生活環境造成的。古代蒙古人以遊牧而居,居無定所。而草原上,水資源很緊張,飲水都是問題,哪有水洗澡?

    不過隨著蒙人逐漸漢化,古代蒙古郡主與中原女子是一樣,恐懼臭哄哄的味道,也會效仿漢人香湯沐浴。

    但是,作為普通的丫鬟,頂天也就是用盆接水,用布擦一下身子,而作為蒙古的郡主,沐浴級別一定要比丫鬟高階多了,下面有書君就來安利一下。

    一、加入各種花草的木桶泡浴。

    古代蒙古貴族與中原經常通婚,其漢化程度已經很深。據說,在漢元帝時,南匈奴大單于求娶了王昭君後,便經常讓手下人準備香湯木桶,滿足王昭君泡澡的習慣。這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木桶泡澡也就風行起來。

    還有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蒙古郡主洗澡的事實。據載,明朝建立之初,派遣大軍北伐,元朝皇帝在倉皇逃跑時,還不忘記帶走他的專用楠木鑲玉的特製浴桶。

    一個大男人對於沐浴這件事都如此上心,更何況是那些追求美貌的郡主呢!至於木桶裡面放些什麼,可是自己的木桶自己做主。

    二、盛滿花瓣的浴池沐浴。

    有人問,蒙古是遊牧民族,一般都會選擇水豐草澤的地方,為什麼蒙古人不去河裡洗澡呢?

    原因一,這個習俗來自於祖先成吉思汗的祖訓。

    蒙古人的《大扎撒令》裡就有明文規定:第五十八條 保護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溺於水中。連手都不讓洗,更何況洗澡!違反了成吉思汗制定的《大扎撒令》可不是鬧著玩,要掉腦袋的。

    原因二,是怕遭到天譴。

    蒙古人很怕打?,認為打雷這種自然現象是上天發怒的表象。因為一場雷電下來,蒙古人經常會損失很多牛羊,甚至牧民。

    所以為了不惹怒老天,蒙古人無論冬夏,不在河裡浣衣和洗手,更別說被視為極為不尊重的在河裡洗澡了。

    但是,畢竟成吉思汗的詔令與身上香噴噴,在選擇上還是一目瞭然。再說郡主根本不可能去河裡洗澡,奢華的會在自己的領地建一個如楊貴妃般的湯池。

    其實這香湯沐浴我們會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不過有一個君主很特別,記得酒池肉林麼?很特別是吧!

    畢竟作為貴族,還是能更多地接觸到中原的文化,自創不可能,但是效仿還是比較容易的。

    三、用洗手果洗澡。

    有一種類似於現在人的沐浴露的洗手果,有書君也只是聽說沒有見過,想來一定是有著天然的果香,洗在身上不僅可以清潔,而且還可以香味持久吧!

    其實,古代蒙古很多人,還是保持不洗澡的習俗,但更多的貴族,因為接觸了漢人,很多習慣被其漢化。

    逐漸改變了很多不好的習慣,香湯沐浴就是其一。尤其在清朝,蒙古的郡主多半會選入後宮,這渾身臭哄哄的,怎麼可能受寵?

    一生只洗三次澡,清朝蘇麻喇姑真的做到了,不過她人在宮中,相信也會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密法,有書君只能想到她用布擦拭,和蒙古丫鬟的方法一樣。

    不過,這深宮內院,又經常會伺候在太后、皇帝左右,想來她一定有絕妙的方法。有書君回頭去翻閱典籍,找到一定推廣一下。

    畢竟如今的水資源太緊缺了,有書君家的熱水太貴啊!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進職員劇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