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宅喵追劇
-
2 # 極速影評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孫悟空是很多人 看著這部電視劇長大的,也包括我。讀書的時候也沒有什麼電視劇可以看,也只能看這部。現在很多上映電影也改編這部名著,包括《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西遊降魔篇》、動漫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話西遊》、《悟空傳》等等。然而《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卻少人問津,門可羅雀。這一熱一冷的現實猶如一黑一白的棋子,是吳承恩和命運對弈的寫照。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他的生卒年齡不詳,年份應該是公元1506年-1583年。吳承恩有三大愛好:一是受父親的影響,他愛讀《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非主流小說,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素材。二是喜歡下圍棋:平時以棋為樂,與明朝圍棋國手鮑景遠和李釜交情深厚。三是愛好收藏名家法帖:這與他的多才多藝有關係。荊府紀善是吳承恩人生中最後一個官職,他病逝後,棺木上寫“荊府紀善射陽吳公靈柩”。射陽正是吳承恩的自號,以荊府紀善的名義入殮,說明他對這份官職的認可。另外,《西遊記》中有個玉華國,當地的城市樣貌、風土人情、方言俚語等和荊王府、蘄州頗為類似。
五十歲左右,開始寫作《西遊記》,中途因蒙冤入獄、母親病故的原因,中斷了寫作。告老退休後,他先到杭州,後回故里,一邊以賣文為生,另一邊續寫《西遊記》,生活環境的困頓,並不能阻止他的創作熱情。收官階段,白棋步步為營,黑棋被動防守。
除了名著《西遊記》外,吳承恩寫作了《射陽集》、《春秋列傳序》等作品,也有《楊柳青》、《一輪明白滿乾坤》、《舟行》等詩作流傳於世。
《射陽集》著有《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及《續集》一卷,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刊刻。四卷按文體分類編排。第一卷包括:賦三篇,騷一篇,五言古詩九首,七言古詩十五首,五言律詩十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詩二十六首,五言絕句四首,六言絕句一首,七言絕句二十一首,頌六篇;第二卷收輯序二十六篇;第三捲包括:論一篇,表二篇,贊二篇,雜著三篇,志銘四篇,誄一篇,祭告文八篇,跋四篇,啟四篇;第四卷收障詞三十九篇,詞六十九首。(資料來自網上)
《楊柳青》詩作:村旗誇酒蓮花白,津鼓開帆楊柳青。壯歲驚心頻客路,故鄉回首幾長亭。春深水漲嘉魚味,海近風多健鶴翎。誰向高樓橫玉笛,落梅愁絕醉中聽。
《一輪明白滿乾坤》詩作: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星辰,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六宮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兩座樓頭鐘敲響,一輪明白滿乾坤。
《舟行》詩作:白鷺群翻隔浦風,斜陽遙映樹重重。前村一片雲將雨,閒倚船窗看掛龍。
-
3 # 福源國學起名
作者吳承恩。這是一部凡夫俗子透過修行,經過多次考試透過以後,成佛成聖的作品。唐僧是菩薩的化身,孫悟空是嗔的代表,豬八戒是貪的代表,沙僧是痴的代表。修行路上就先要把代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位山賊殺死。這樣才會正式走上取經之路,經過路上安排好的多次的考試後,貪嗔痴之火逐步的熄滅,最後到了西天之後,兩位羅漢索要金缽,可是對金缽的貪愛之心還沒有放下,給了無字佛經後,又回來索要,真正的佛境界如同道德經的無為境界一樣,都是不可說,不可描述,一經描述,分別心即起,境界既破,聖賢為了我等凡夫的學習,只能藉助與文字進行描述。透過這部作品,我等也要發願熄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見賢思齊,奪聖賢之志,對別人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
4 # 硤嘉嘉的心靈樂樂園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本書主要描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等故事,讚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等三大部分組成。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
5 # 教show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主要講述了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路上遇到種種困難,終於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的故事。
下面是具體介紹: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透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
《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擴充套件冷知識:
四大名著的評出:由出版社評出,受到認可,沿用至今
回覆列表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透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例如《大聖歸來》《西遊記》《齊天大聖》等等。
吳承恩(1506-1583)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明代小說家,其有《西遊記》、《禹鼎記》、《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等作品流傳於世。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