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角~瑩流花香

    世間多美好,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食物,不只是滿足口腹的需要這麼簡單,經過幾千年的文明進化,它早已變成一種學問,一種文化,甚至是一種時尚,有了更深刻的社會意義。記得《舌尖上的中國》裡有這樣一句旁邊:華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食物是一種獨有的媒介,人的思維和記憶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得緩慢直至消失,但是對於某一種食物的味道,卻可以銘記一輩子,這是食物神奇的地方。

    食物,是一種象徵。象徵童年、代表親情友情,甚至是用來傳遞感情的“紅娘”。小時候,校門口賣著棉花糖的單車,早餐桌上奶奶剛烙好的香噴噴的蔥花餅,放學回家後媽媽精心烹調的紅燒帶魚,都成為記憶中的永恆。

    食物,是一種回憶。用食物和味蕾來憑弔一段歲月或者一個親人。我說,奶奶烙的蔥花餅,配上她炒的土豆片,味道天下無敵。舅媽說,那我做給你吃吧。其實,我懷念的哪裡是蔥花餅。

    食物,是一種生活態度。富人有富人的美食,平民有平民的吃法,只要吃得心滿意足。你的鮑魚燕窩好吃,我的白菜豆腐也一樣美味。所有的一切都相輔相成,才讓每一道食物擁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古人多食物的要求真可謂精益求精。不過也正因如此,中國的飲食文化才能走向全世界。色香味俱佳的食物,在征服味蕾的同時,也帶給食客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悅。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男主人公是世界頂級名廚。他告訴自己的徒弟說,做食物的人要想讓食物變得好吃,一定要加上“愛”這份佐料。不知道他說的,是對食物的愛,還是對吃食物的人的愛,也許兩樣都有吧。畢竟,食物的本質就是給人帶來愛和溫暖。

    人吃東西,是為了得到食物的滋養,而不是為了給身體加重負擔,在吃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先了解食物,瞭解自己。比如:

    容易生氣的人,心血管相對就比較脆弱;

    容易抑鬱低落的人,消化系統就可能是脆弱的器官;

    什麼都憋在心裡不說的人,呼吸系統就是脆弱器官……

    當我們越是瞭解自己、瞭解食物,就越容易和食物自然相處,得到食物本真的滋養。

    對有的人來說,食物只是給予身體所需的營養,他們對食物的需求是乾淨、營養平衡。

    但對有的人來說,食物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是他們享受生命的最大動力,因為食物,他們甚至建立了獨特的人際關係,聚在一起,享受又滿足。

    食物有慰藉心靈的作用,那是有一定道理的。食物不只是能充飢而已,它也是我們心靈與外界相互聯絡的一種方式。也許有些食物會讓你哭,有些食物會讓你笑。但總而言之,它存在於你記憶的最深處。好好對待每一份食物吧,也許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就想起它了。

    如果深究我們國家的美食文化,就不難發現,幾乎每一種食物每一道美食都有其特有的象徵意義,有的食物是因為它的發音與某個東西相似,有的則是其形狀很符合人們需要的氛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蜘蛛俠:英雄遠征》中,神秘客的同夥今後會去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