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久古gg
-
2 # 正一品1
對李鐵和李宵鵬真不好評。沒甚麼接觸,都是經過媒體才有所瞭解。李霄鵬沉穩些,看他出席釋出會聽他的說話很有意思,口音特別,本以為是字正腔圓的山東普通話。可還是聽不太順。嘞兒嘞兒(二二)的。挺逗。他帶隊的成績很不錯,一直列中超前四,說明他的戰術和訓練卓有成效。關於李鐵更不好評了,總覺得他跟裡皮混過一段,有些狂。說話不太負責任。狂人的基本表現,就這些,如不入耳,請原諒。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一名普通員工,遵守規章制度,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按質按量完成本職工作。一名優秀員工,在此基礎上,超額完成任務、質量非常好、廢品率遠低於工作標準。甚至有的優秀員工一個人可以頂兩到三名普通員工,從來沒有廢品,或者說廢品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以此作為評價的標準,從一名足球教練的角度來,李霄鵬和李鐵是否具備一名優秀教練的條件呢?
一、李霄鵬:只會使蠻力+非理性固執。如果從成績來說,李霄鵬無疑是優秀的。因為他接手的
第一個賽季,魯能就取得了聯賽季軍、足協盃亞軍。但看看他手下的牌就知道,成績本來不應該只是如此。或者說,魯能可以做得更好些。
1、只會使蠻力。這是比較斯文的說法,通俗點說叫“三板斧”,這是指魯能的戰術特點。認真觀察、分析過魯能的戰術特點的人都知道,魯能缺少變化,準確地說是沒有變化。它的戰術特點非常簡單,就是透過邊路突破,傳中找佩萊的高點。由於有金敬道和吳興涵的速度,再加上王彤、張馳、鄭錚等邊後衛的助攻,所以魯能的邊路進攻打得非常活。而佩萊作為義大利國家隊主力前鋒(上賽季因非技術原因退出),其能力可算是中超頂尖水平,其高大、強壯、頭球能力好的特點在魯能這種戰術打法中非常適用。除此之外,魯能的得分手段大概就只剩下定位球戰術了。
魯能的主力本土球員中,金敬道、吳興涵、蒿俊閔、王彤、張馳、鄭錚、戴琳、王大雷等基本都是國腳或國腳級水平。替補席上的劉彬彬、劉洋、海濱濱、崔鵬等,同樣是國腳或前國腳。說得明白點,如果都不用外援,魯能可能是中超聯賽冠軍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另一個是恆大。
如果不是下底傳中,然後透過佩萊,加上除了定位球之外,沒有人知道魯能還有什麼辦法能夠得分。
其實,作為前國家隊主力中場,李霄鵬非常清楚一名中場球員如何組織好中場的攻與防、如何透過戰術配合撕破對方防守、為前鋒做球,或自已直接參與進攻。但魯能技術最好的中場球員蒿俊閔多年來一直就在後腰的位置上做著自已極不擅長的防守活。魯能之所以被人詬病戰術簡單,就是沒有發揮蒿俊閔的中場指揮才能,幾乎沒有打出任何有技術含量的進攻組織。至少,邊路突破不能總是下底之後起高球傳中,得有些技術以及節奏上的變化。比如中前場的二過一撞牆式配合、邊鋒或邊後衛突破之後或內切、或橫向帶球,或直接過人突入禁區,然後或傳球配合、或選擇自已射門等等,戰術配合非常多。可所有這些,基本上在魯能的比賽中看不到。
即便蒿俊閔,也不能總讓他留在後腰位置,他更多的應該主動前插組織進攻,類似鄭智,或者張稀哲、吳曦等。把一名技術型球員置於後腰位置,相當把一輛坦克當成碉堡,可以成為一件很好的防禦工事,但失去了其作為進攻利器的作用。
2、非理性固執。應該說,固執不見得都是壞事,世界足壇絕大多數優秀主教練都非常固執。但李霄鵬的固執多了一個定語:非理性。
一是主力陣容太過固定。前鋒佩萊、左右邊鋒吳興涵、金敬道,後腰蒿俊閔、費萊尼(上賽季的標配是U23劉軍帥,本賽季因為不符合U23,棄用之)。雙中衛吉爾、戴琳、左右邊後衛鄭錚(劉洋、張馳)、王彤(張馳),守門員王大雷。
別的廢話不多說,上賽季之前的恆大、本賽季的上港,均已飽受“穩定”的苦頭了。或許沒必要解釋,或許解釋了絕大多數人沒聽到,至於本人沒聽(看)到。對於魯能的“穩定”,這裡只有兩個問題:為什麼外援就不能輪換?斯德斯是真的是能力不行嗎?如果一定要有第三個問題,那就是,李霄鵬到底有沒有能力知道如何用好格德斯?
可以預見,用不了多久,現在的恆大陣容老化、上港的“板凳薄”的現象,會在魯能身上應驗。
二是對周海濱和崔鵬的使用。這件事已經說過一千遍了,現在再說一遍,反正蝨多不癢了。在後腰的位置上,劉軍帥上個賽季不是打得不錯嗎?怎麼突然就不能用了?周海濱確實還有一定的能力,但他的體能顯然無法適應90分鐘的高強度對抗比賽需要了。換言之,用周海濱,必須同時得考慮在他這個位置要作好相應的替補準備。而實事求是地說,崔鵬上場(無論是替補還是首發),其作用真的沒辦法看得出來。能解釋一下為什麼總用這兩員老將的原因嗎?特別是5月8日,亞冠小組賽主場與慶南FC之戰,第77分鐘直接用崔鵬換下週海濱,其理由是什麼?
為什麼不嘗試用劉軍帥打後腰,或替補登場,然後將蒿俊閔位置提前,讓中前場打得更活呢?這種戰術平時訓練過嗎?甚至考慮過嗎?個人以為,李霄鵬是因為媒體、球迷對非議怪甚多,故意氣人的、賭氣式的固執。他就是心裡在與球迷較勁,在抬槓。你越是說不能用,我越要用,並且直接將二人互相替換,氣死你!
可想而知,要是這場比賽輸給了慶城FC,李霄鵬將面臨一種什麼樣的輿論。極為可惜的是,自稱“運氣帝”的李霄鵬,繼續得到好運氣的眷戀。
二、李鐵:亂拳打死老師傅戰術
相比於李霄鵬,作為中超一年級班主任就顯得簡單多了。有人說,李鐵跟師裡皮多年,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我看來,除了所謂的“壓迫”式打法,卓爾至少到目前為止,所展現出來的戰術——如果稱得上是戰術的話,那只有一個字:亂。戰術意圖就是:亂中取利、混水摸魚。說白了,是毫無技術含量,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毫無戰術。文雅一點說法,叫博懵。
但是,李鐵的博懵,可不是亂來,而是極功心計。比如說,他每一場比賽所排出的陣型幾乎與上一場不重樣。如果說,上一場用的是433,這場一定會改成4231或者532,或者4141等等。至於這種陣型的變化,是否適合球隊的戰術需要、是否與球員的技術能力相吻合,那不是他考慮的範疇。
李鐵的博懵戰術,最經典一戰是中超聯賽第5輪客場挑戰上港。全場90分鐘(不含加時)所有球員除守門員外幾乎一刻不停地跑,而不管這種跑是否戰術需要。當然,由於上港的雙線作戰,此時再處於疲勞期,這種戰術非常奏效。如果不是埃爾克森的絕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問題是,每一場比賽都如此,那就不是戰術,而是切切實實的“亂來”了。
個人技術差一點,可以訓練,也必須透過訓練來提高,不能因為技術差就因簡就陋、以陋對陋,那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說李鐵不會變化,也是不正確的。聯賽此前8輪(卓爾實際上只有7戰),卓爾最令人譏笑的是犯規極少,幾乎“不會犯規”。但聯賽第9輪,即5月11日客場與一方之戰,卻來了個360度轉圈,卓爾玩起了“功夫足球”。全場雙方犯規次數之比為22-16,卓爾佔“優”。而這22次犯規,是卓爾7場比賽中唯一一次犯規次數超過20次的,前面7場分別是:15、13、12、12、10、3、14。如果一直按照這7場比賽的犯規趨勢打到賽季結束,它可能被評為“年度犯規最少”的先進。可能正因為此前外界的議論被李鐵聽到了,第9輪一賭氣,來了個顛覆三觀式的變化。
結論:李霄鵬和李鐵,都是中超本土青壯年教練的代表,確有其特點。但這些特點,不見得都是優點,他們二人,更稱不上優秀。戰術素養低是他們的共同特點,而不願意提高、無法提高戰術素養,則是他們共同特點中的最不能令人接受一點。長此以往,別說國足主帥,能坐穩中超恐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