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吹大雪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我都不用百度就能回答,現在的地面單兵毒刺導彈,就是那種電影演的肩扛式發射的,發射完了就不用管了,完全鎖定自動跟蹤制導,被躲過去了會轉回來接著跟蹤制導,一直打到為止,但是也有被精明飛行員躲過的,因為射程近。但是飛機發射的空對空導彈,鎖定你基本代表著死亡,因為導彈的速度比飛機快了很多,現在世界上比導彈快的飛機只有一種美國的飛機,中國也被外媒評論有這種飛機,但是你知道的,中國有啥好東西都不會去暴露的

  • 2 # 刀v鋒

    我來給你詳細說一下,不同的導彈制導方式不同。其中以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地地導彈為例。

    空空導彈:在戰機發現敵機後,戰機上的火控雷達首次開啟,短暫照射目標,將敵機的各種資料輸入導彈,然後劃定一個大概空域。將導彈往此空域發射,在導彈到達指定空域後,再次啟動火控雷達,長時間照射敵機,將敵機的各種資料來源源不斷地更新發送給已經到達離敵機不遠的導彈,導彈在將首次資料和後次資料對比識別後,導彈的火控雷達開啟 ,鎖定目標。在戰機火控雷達和導彈火控雷達的精確引導下,導彈就會直奔敵機而去,做到精確打擊。而所謂的發射後不管能力是指戰機只啟動一次火控雷達,將首次資料傳給導彈後就不管了,由導彈本身的火控雷達負責引導,相對來說抗干擾能力較弱。

    空地導彈就簡單了,打建築的,只需要將目標的經緯度輸入導彈,然後導彈就奔那去了,或者地面部隊用跟戰機配套的鐳射標記器照射目標,導彈就根據照射點進行打擊。打擊移動目標主要採用紅外製導或電視制導,跟空空導彈原理差不多,只是不需要考慮戰機存活問題,所以戰機可以全程引導,只要導彈上的雷達發現紅外輻射源,經戰機確認後就可以打擊了。

    地面部隊呼叫無人機空中支援主要透過電視制導,透過導彈上的攝像頭用手動方式引導導彈的飛行線路,直至擊中目標。

    地地導彈就是由計算機將目標經緯度輸入導彈後,發射導彈,在外層空間時,由衛星引導,進入大氣層後,根據衛星結果修正彈道,擊中目標。

  • 3 # 血染戰旗紅

    先說彈道導彈吧!彈道導彈一開始是按照慣性陀螺儀制導,打擊精度非常的低。你想讓它執行精確打擊任務,想都不要想。例如二戰末期德國射向倫敦的上千枚V2彈道導彈,雖然造成嚴重的損傷,也給倫敦市民帶來了恐慌,但它也只能亂炸一氣。打擊倫敦這麼大的目標是沒問題的。後來的彈道導彈,像“飛毛腿”“侯賽因”等等,它們都是隻能用於打擊大型的固定目標。因為命中精度低,只能寄希望於增加彈頭重量和導彈數量了。當然,裝備核彈頭的例外。核武器威力大,一顆可以抹平一座城市,命中精度低也沒事。當然,如今的彈道導彈除了有慣性陀螺儀制導外,還有星光制導,GPS制導,末端景象匹配製導,這幾種制導方式一結合起來,彈道導彈的打擊精度就非常高了。例如我們的東風21D、東風26就是在慣性陀螺儀+北斗衛星制導+末端景象匹配的複合制導下,可以精確命中海上移動的大型軍艦。

    再說巡航導彈。巡航導彈你可以將它看成是一架無人機。一開始它也是採用慣性陀螺儀制導。但慣性陀螺儀制導方式有個缺點,就是跑得越遠,它累積的誤差就越大。我記得好像是每跑一千米它的誤差就有一米,比方說射程一千千米的話,它的累積誤差就有一千米。這誤差也太大了。為了修正這誤差,於是人們又給它裝上了地形匹配製導。地形匹配製導也就是說把它沿途要經過的地方的地形全部輸入它的計算機數字地圖裡,讓它邊走邊對照,看看有沒有偏離航線。當然,地形匹配製導也有個缺點。顧名思義,地形匹配製導,它必需要有對應的地形才能精確制導,所以呢,如果它飛到平原、沙漠或者海面上,四面八方的地形都是一個樣的,它就抓瞎了:咦,我在哪啊?怎麼四面八方都是一樣的?我是不是走錯路了?所以啊,咱們看到,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在攻擊伊拉克目標時都不是走直線的,就是繞圈圈的。另外,它飛到目標上空後,還要對照一下它“看”到的目標是否和它儲存在計算機上的目標照片在外觀上是否一致。這些目標照片是美軍的間諜衛星、偵察機、地面偵察人員在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儲存在戰斧巡航導彈的計算機裡。如果你知道戰斧巡航導彈想打哪,你在它到來之前將目標的外觀改變了,它就抓瞎了:咦,怎麼我“看”到的目標跟我存在“大腦”裡的目標不一樣的?我是不是找錯地方了?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於是人們又給它裝上GPS制導,讓太空的衛星給它引路和指示攻擊目標。慣性陀螺儀制導+地形匹配製導+GPS制導,巡航導彈就可以精確命中目標了。

    接著聊打飛機的導彈。打飛機的導彈主要有地空導彈、艦空導彈和空空導彈。這些導彈如果是中遠端、中高空的,它們一般採用雷達+無線電指令+末端自主尋的制導。以電視劇《絕密543》為例,裡面的543部隊一開始裝備的是蘇聯的薩姆2地空導彈,後來我們將其中國產化,命名為紅旗2防空導彈。這種導彈是怎樣擊中目標的呢?大家在電視劇裡看到,導彈二營不但裝備有導彈,還有雷達,有電源車,有燃料車。將導彈陣地設定好後,它的目標搜尋雷達就開機了。目標搜尋雷達搜尋到敵機後不斷的將敵機的方位、速度、高度等資料傳到控制室。當敵機進入薩姆2導彈的有效射程之內時,制導雷達就開機,鎖定敵機,然後發射導彈。搜尋雷達將敵機的資料來源源不斷的傳到控制室,控制室又源源不斷的將這些資料傳給制導雷達,制導雷達再將這些資料來源源不斷的傳送給導彈的導引頭,薩姆2導彈就根據這些資料飛向目標,直至將敵機擊落。當然啦,現在這種遠端、高空防空導彈比薩姆2更先進了,制導方式也更復合化了。有些在其彈頭還安裝有自主尋的導引頭,在接近目標的時候,這裝置就開啟,自動尋找目標。而地面或者海面、戰機上的雷達可以關機不管它了。遠端反艦導彈的制導方式也和它們差不多。

    至於近程空空導彈和肩扛式防空導彈,它們一般都是採用紅外或者紅外成像制導。飛機在飛行的時候,發動機會產生極高的溫度,溫度高了,其紅外特徵就非常明顯了。近程空空導彈和肩扛式防空導彈就是利用飛機發動機工作時產生的高溫形成的紅外特徵,追著敵機打的。當然啦,這種制導方式也是有缺陷的。因為它只認紅外特徵,別的不認,所以敵機在遭到攻擊的時候,它們一般會釋放紅外誘餌彈,誘騙導彈上當。而我軍飛行員在對付第一代紅外製導空空導彈的時候,則更加乾脆,直接朝著太陽飛,然後一拐彎並暫時關閉發動機。那時候的導彈還沒有現代聰明,它追著咱們的飛機,突然不見了。而太陽的紅外特徵比飛機大得多,於是它馬上就傻頭傻腦的將太陽當成攻擊目標了。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人們就將原來單純的紅外製導加上紅外成像制導或者是電視制導,就是在它的彈頭加上個攝像機,讓它能“看見”敵機,別被敵機的紅外誘餌彈給騙了。

    反坦克導彈的制導方式主要有有線制導,就是在導彈的屁股裝有一根電線,操作手就像玩遊戲一樣,利用一個類似於遊戲機手柄的裝置控制著導彈飛向目標並擊毀目標;半主動鐳射制導,也就是有人拿個鐳射指示器瞄準目標,導彈再根據這指示器指示的目標進行攻擊。這種鐳射指示器既可以裝在飛機、裝甲車上,也可以由特種部隊便攜,悄悄的潛入到目標附近指示目標。所以啊,半主動鐳射制導不但能應用到反坦克導彈上,空地導彈、地地導彈、巡航導彈、鐳射制導炸彈都可以用。電視劇《鷹隼大隊》最後一集裡,中國空軍就是讓特種兵潛入目標附近,用鐳射指示器給空地導彈、巡航導彈指引目標的。雷達、無線電指令、紅外、光電制導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反坦克導彈上。

    至於反輻射導彈,則是根據敵方電子系統發射的電磁波“順藤摸瓜”的找到目標,摧毀目標的。它自己本身不發射電磁波,只接收電磁波,敵人的電子系統一開機工作,它就順著這電磁波的訊號找到目標,摧毀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鍋50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