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誰來給60後的我預測一下。
4
回覆列表
  • 1 # 智King

    25年後可能是這樣的:

    寫字不用筆了,可能用手劃了。

    電腦沒有屏了,找塊玻璃就可以了。

    下班不用走了,直接到家了。

    想多了,這些也就是科幻裡才有的!言歸正傳,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並不會這樣,25年之後唯一的就是我們老了,下一代長大了!生活上還會是跟往常一樣,吃穿住行不會變。而您提到的25年的科技肯定會比現在更加發達,但也變化較小,因為過去的20年中是科技發展最快的時候,基本都是從無到有,但現在到未來我們面對的都是解決科技瓶頸,對於行走緩慢的科技,智慧在未來將現在有錢人的生活帶入平民化!

  • 2 # 丿依然丿

    在時間跨度為10-25年這樣的長度,所謂的預測,都是一些科幻了,除此吃外,就是從歷史去尋找一些靈感。電影《回到未來》1,2,3分別是分別拍攝於1985年,1989年和1990年,是一部很不錯的科幻電影,當時的很多想法,現在已經實現,甚至超越了當時的想象;而另外的很多想法,在現在看來依然遙遙無期。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回到未來》裡的2015年10月21日,現實和電影裡有哪些差距? 對未來預測,特別是長時間的,確實很難。不過,仍然可以從歷史尋找腦洞!

    目前學界基本上都認可的觀點是,科技的進步是加速增長的。也就是,按照時間維度,現在的10年所發生的進化,在以前的某個時間段上可能需要100年,而在遠古時代可能需要10000年。同樣的,現在大約10年的進化,在未來某個時間只需一年,只不過我們還無法畫出這個具體的曲線,否則就好辦了。另外,點錯科技樹的情況也經常出現,戰爭瘟疫等各類黑天鵝也可能對人類的科技史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從而導致科技發展的停滯甚至倒退。也就是科技的進化,也不是平滑的。三體裡面就用到這點,並簡化為“科技爆炸”。

    目前正在經歷的,大概還屬於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叫資訊革命。資訊革命大概以廣播、電視和電話開始,這大概是第一波浪潮,簡稱通訊浪潮,將人聯絡在一起了;第二波是在第一波的基礎上,以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將人和資訊給聯絡在一起了;第三波浪潮大概是以網際網路和弱AI為代表,將資訊與資訊,物與物聯絡在一起了。目前大概是第二波浪潮的晚期,第三波浪潮的早期。未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個人以為是核聚變、量子計算以及基因、強AI為代表。未來10-20年,大機率是繼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三波浪潮內,第四次科技革命大機率還沒開始。

    從上述的判斷出發,接下來改變人類的,應該是,首先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變得更加基礎,可以認為和如今的電一樣,成為很大一部分人不可獲取的東西。就像現在的生活,停電1天會相當難受,停電一週估計會出現騷亂;未來在網際網路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變成基礎會導致網際網路相關領域就業的工人逐步跌落神壇,成為趨於平均收入的群體。

    物聯網會繼續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東西加入網路,可能所有電器的資料都會儲存與資料中心,同時越來越多的感測器被使用,資料幾大豐富,部分資料公司掌握人群的生老病死,中美之間在資料方面的競爭會加大,勝者通吃。由於感測器的極大普及,手機可能並不是必備的,而人體的某些特徵將成為個人的標識,如同身份證號碼一樣。利用這些諸如身份證或者人體特徵,對著強或者樹或者空氣等某些裝置直接呼叫,就可以通訊、影片聊天、控制家居等。對了,這時候智慧家居應該已經普及,並且有了一定的智慧了。無人駕駛估計已經實現了,對著天空大喊一聲我要去陸家嘴,幾分鐘後就有車在你身邊停下,然後帶你去陸家嘴。這點上看,汽車相關的領域,可能會更加集中於少數公司,有點類似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一樣,統治者基礎的交通。

    部分弱AI機器人取代了大量的體力勞動的工作,人口老齡化估計並不會太影響中國的發展。這部分老人因為機器人的工作,可以生活的還不錯的過著養老的生活。底層人民的生活總體上會生活的更好。弱AI機器人的存在,會讓中國在部分高精尖領域彎道超車,當前部分的“偽”發達國家,可能好日子就到頭了。同樣的理由,中國的汙染會大幅減少,藍天白雲在全國範圍內重新成為自然而然的東西。

    另外一個比較極端的想法是,在20年左右的時間,也會這個世界上會產生第一批AI和人類結合的產物,他們還是像現在的人一樣的思考,但會比現在更大的依賴於AI,部分當前科幻裡的內容也許會出現。

  • 3 # 小強Talk

    作為一名科技愛好者,我始終關注各種新奇的科技,我認為科技是現在這個時代最能夠改變我們生活的一個領域;王自如一直倡導的就是:真正的科技就是讓你感覺不到科技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我比較認同這種理念。

    接下來言歸正傳,問題談到25年後的世界會怎樣?科技和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現在是2019年,25年後也就是2044年世界發生的變化情況。

    觀點:從現在的科技發展狀況來看,我認為25年後將在電動汽車、人工智慧、智慧可穿戴裝置這三個領域可能會有較大的發展,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電動汽車

    其實電動汽車不算是一個新奇的玩意兒了,1832-1839 年之間,羅伯特·安德森給四輪馬車裝上了電池和電動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機動車,這比燃油車早了將近 50 年。不過,電動汽車真正被大眾所注意,要等到馬斯克的特斯拉時代。

    由於特斯拉把電動汽車的最核心的問題---電池問題,給出了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導致電動汽車的里程和速度有了極大的提升。並且特斯拉一度成為汽車領域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企業,由於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成功,各大傳統汽車廠商都在不斷加大投入研究電動汽車;就這樣,這個電動汽車領域熱起來了。

    我相信,隨著全球不斷在電動汽車領域加大投入,電池問題以及充電樁問題將會在全球範圍內被徹底解決。25年後,電動汽車將很可能替代現在的燃油汽車。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領域也是近幾年非常熱的領域,之前就報道過谷歌的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人類在圍棋領域徹底被人工智慧超越。還有在聯合國亮相的機器人---索菲亞,也是得到了全球第一張正規的類人類身份證,這一切都在預示著人工智慧在朝著超級人工智慧的方向上不斷前進。

    人工智慧領域隨著人才的不斷湧入,將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工廠的一些在做重複性勞動的工人或許將面臨下崗,現階段的一些智慧工廠已經在大量使用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機器人用來替代人工節省成本;另一方面,一些不夠創新的職業,例如:律師、稽核員、醫生...都有可能會被替代或部分替代。

    25年後,不管人工智慧是否能夠替代某些職業,都給我們現階段的人們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否則,被替代的很可能就是我們。

    智慧可穿戴裝置

    谷歌、華為相繼釋出自己的智慧眼鏡,還有智慧手錶、整合大量黑科技的衣服、鞋子

    ...

    都屬於智慧可穿戴裝置的範疇。

    這裡,我以智慧眼鏡為例分析一下。在各大科技公司普遍認為智慧眼鏡是未來最有可能的智慧終端,所以,25年後,我們很可能在智慧眼鏡上打電話、發信息、看影片、瀏覽網頁,也就是說,它將是未來最有可能替代智慧手機的智慧可穿戴裝置。

    到那時,我們將會看到每個人都會戴上眼鏡;並且手機產業鏈也會發生巨大的產業重組,圍繞著眼鏡的產業將會迎來大爆發。我作為智慧手機行業的從業者還挺憂桑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鍛鍊之外,減少內臟脂肪還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