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是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抵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回首第一次鴉片戰爭,我們依然會對一個問題感到困惑:為什麼當時清朝坐擁八十萬大軍,卻敵不過英國區區兩萬將士。當然,我們不能用簡單的加減法來計算戰爭成本,總是說四十個打一個用口水也能淹死這種話也是在說笑,但是大清近百萬豪傑真的只是因為裝備差距輸給了兩萬侵略者嗎?

    有一個數據對比很刺眼,在大角沙角之戰中,清軍277人力戰而亡,而英軍居然連一個折損的都沒有!妥妥的0比277簡直讓人無法直視。後來的虎門之戰,清軍再次戰死250人,而英軍方面依舊毫髮無損,只有幾人受輕傷。這一懸殊的差距直到吳淞之戰才稍微被“拉近”,那場戰鬥中,清軍陣亡88人,終於擊斃英軍2名戰士,三次正面對抗下來,雙方的死亡數比是615比2……

    可能你會問,當時我們不是已經有了長槍火炮嗎?為什麼跟侵略者的戰鬥還是這麼艱難,毫無還手之力?是,當時清軍確實已經開始裝配槍炮,但是數量極其有限,尤其是地方上所能配備的槍械更是屈指可數,大部分的兵器還是冷兵器。這就造成了在正面的戰場上清軍依然要用長矛大刀去和拿著步槍的英軍打肉搏戰……

    當時林則徐面對這種懸殊的實力差距,曾經感慨過“雖諸葛武侯來,亦只是束手無策”。作為主戰派的他深感無力,而後面發生的事更是加劇了中國的淪陷,那就是奕山的一系列愚蠢的行為。

    奕山奉旨到廣州抗敵,剛到沒多久就策劃了一次行動。1841年5月,他決定夜襲英軍,出動了士兵兩千,帶著火箭、火彈、鉤鐮等裝備乘船出發。但是萬萬沒想到當他們準備靠近英國戰艦時,被早已埋伏好的英軍殺的七零八落,而那些準備潛水登船計程車兵也被英軍幾乎全數擊斃,最後英軍連半個人都沒有損傷,就把清軍兩千人擊退。

    英軍為何會有防範呢?因為在偷襲行動開始前,英軍將領義律發現廣州城內計程車紳紛紛開始逃難出城,這麼反常的現象肯定是有什麼動靜,稍一打聽就知道是奕山要搞偷襲了。要說一次偷襲搞得全城都知道,也可算得上是史上最爛的偷襲了。

    隨後的廣州之戰,奕山也是“順理成章”地敗下陣來,進而與英國簽訂了“廣州和約”,不過他卻擔心受到責罰,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裡隻字不提自己的愚蠢和無能,卻瞎編了一道颶風,將“英軍刮進大海,溺斃者不可勝數。英軍損兵艦、貨船各三艘”,然後謊稱只有義律一人從災難中逃脫。

    奕山這一次謊報軍情讓道光完全錯誤地估計了當時戰爭的局面,他甚至以為戰爭就此就結束了——英國連船都沒了,拿什麼打仗呢?於是他便下令讓沿海官兵全撤軍,有些地區甚至直接裁軍。英華人一看都蒙了:我們正要攻打你們呢,你們非但不加強防守,還撤兵?那就不客氣了。很快,英軍相繼佔領廈門、定海、鎮海、寧波……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迅速滑落。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絕不僅僅是清軍與英軍在裝備上的差距所引發,更多的是人為因素。在民族危機之前,懦弱的官員只為自己的鼠目寸光,讓中國經歷了近百年的摧殘。

  • 2 # 忘川聽風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對戰,英國軍隊只有兩萬不到,而當時的清兵是二十萬。這樣懸殊的戰爭本應是一方倒,奈何倒的是清朝。當時的腐敗現象必是最嚴重的問題,英國軍隊有槍有炮是不假,但也是人,需要吃飯,需要喝水,需要休息。在他們吃的東西里放毒,在水裡下藥,在休息的時候放火暗殺,這不都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嗎,連這都能忘的一乾二淨,可以用的計謀說不完。我們的謀略都是對向自己人了,對上外人就這麼廢了。你能扣我大帽子,我也給你扣大帽子,乾死你個英國佬。

  • 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在夜視技術成熟之前,採取夜襲等非常規戰術,確實是裝備劣勢一方常採取的方法。

    在鴉片戰爭時期,這種方法並非沒有得到使用,至於效果嘛?我們慢慢看。

    襲擊散兵遊勇,效果明顯

    鴉片戰爭時期,奕經就玩過這種非常規方法。

    他曾經開出價碼:買人頭,黑人士兵20兩一個,白人士兵50兩一個。

    一段時間內,江湖上風起雲湧,各路英雄好漢紛紛出來行動。月黑風高殺人夜,發家致富正此時。這種名利雙收的買賣有的是人幹。

    據英軍保守估計,這一波“買人頭”行動中,英軍至少損失了50人(該資料大於任何鴉片戰爭中的任何一次攻城戰)。

    因此,月黑風高殺人夜,各路大俠去摸幾個人頭,還是可以的。

    那麼,有沒有可能月黑風高,火燒連營八百里,搞出個決定性的勝利呢?

    夜襲組織難度極大,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先說說以近戰、夜戰聞名的我軍。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擅長夜戰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以致美軍感嘆:“月亮是華人的”。

    可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志願軍時期爐火純青的野戰能力,是我軍長期實踐積累的過程。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利用夜晚襲擊敵軍就已經成為我軍常見的襲擊手段。可是,當時絕大多數的夜襲,僅僅只是一種騷擾手段。跟當年的大俠一樣,沒事去摸個哨,放個火,敵駐我擾!

    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只有四方面軍在萬源保衛戰中嘗試過團級的夜襲。而那次夜襲的目標,主要是情報得當,先襲擊敵軍軍事素質低的預備旅,然後再與兄弟部隊一起夾擊。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也多次嘗試夜戰。不過,目標也多是襲擊日軍分散的據點。

    夜襲陽明堡,打亂了日軍析口會戰的節奏,但僅靠這種夜襲,是不可能改變會戰結果的。

    可見,在很長時間內,我軍的夜襲,目標都是選定在對敵軍薄弱部隊或者分散據點的打擊,打亂敵軍的防禦部署和進攻節奏。

    正是在長時間的實踐後,我軍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才可以在解放戰爭後期和抗美援朝時期,發揮出夜戰的優勢來。

    更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時期,我們的野戰,已經不能被視為襲擊了。當時,美軍幾乎可以確定,夜晚,志願軍會發起持續到天亮的進攻。因此,此時,我軍夜戰中的優勢,是建立在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上的。而不是心血來潮,月黑風高來一把。

    同樣,二戰時期的日軍,在打美軍時,也曾多次嘗試夜戰,可是,其結果基本就是“玉碎”。

    小鬼子打美帝時也愛玩夜襲,幾乎等於自殺。美帝或許想不到,此時正被小鬼子壓著打的中國,不久後會告訴他們:什麼是真正的夜戰!

    夜晚對雙方都是不利的。裝備劣勢的一方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彌補自身劣勢。但若是組織不當,那結果就是“玉碎”了。

    英軍近戰優勢明顯,夜襲也沒用

    夜襲,確實有機會使得清軍靠近英軍。

    可是,不玩火器玩拼刺刀,其實英軍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在廣州三元里,因為大雨英軍火器無法發揮,只能近戰突圍。

    結果呢?英軍以極小代價就突圍而出了。其中,一個迷路的印度連,面對清方數千人的圍攻,在火槍難以發揮的情況下,突圍而出,僅僅損失了3人!

    細看鴉片戰爭,英軍以刺刀擊敗大清軍隊並不是個例。

    很多朋友可能以為鴉片戰爭,英軍大船火炮射程遠,遠遠炸大清就可以了。

    實際上,大清軍人也不傻,不會乖乖站在炮臺上讓人幹掉,他們也嘗試過隱蔽襲擊等戰法,可是,效果並不理想。

    在那個時代,大清並不缺乏英勇將士,也不缺乏民間智慧,但就是找不到剋制英軍的辦法。

    志願軍的小兵群衝鋒,一個戰術要有效實施,需要各級指戰員都充分掌握要領。

    因為,一個足以克敵制勝的戰術,絕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就如同十月懷胎,是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反覆的實踐總結,才能發揮作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時間使用長效胰島素,降糖效果下降,這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