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胖愛解說

    主食類

    餅類食品

    在唐人的主食結構中,餅食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唐朝麥類作物種植廣泛,為餅類主食的推及奠定了有利的基礎,當事人們以餅配菜,構成了日常主副食的基本模式。在北朝以前,餅是除麵糊以外的各種成型麵食的總稱,其範圍遠比現代餅類食品的範圍要廣,比如饅頭稱蒸餅,麵條稱湯餅,唐朝人雖保持了這種傳統稱謂,但對餅類的區分較前代更為詳細,史料記載唐朝餅名有蒸餅、煎餅、胡餅、曼頭餅、薄夜餅、喘餅、禾尞(前兩個作為一字,這個字實在打不出來)丸餅、渾沌餅、夾餅、水溲餅、截餅、燒餅、湯餅、煮餅、索餅、鳴牙餅、糖脆餅、二儀餅、石敖餅等等,多達幾十種,這在前代是不多見的。在餅類主食中,唐人食用最多的是蒸餅、煎餅、胡餅、湯餅。

    蒸餅

    唐代的蒸餅在廣義上包括各種上籠蒸熟的麵食,其中包括現代的饅頭,屬於發酵麵食。當時的蒸餅可以單純用麥面製作,也可以包含各種調料。唐人日常就餐,常以蒸餅作主食。就連皇家食品,其中也有蒸餅。蒸餅還廣泛流行於唐朝的飲食市場,成為麵食推銷者和購買者都百般垂青的食物。煎餅

    據史料記載,唐人多食煎餅,並且每家每戶都能製作。唐人把煎餅當作了節令美食。而煎餅也是兒童們喜愛的美食。唐朝市店中售賣主食,其中也有煎餅。但是迄今為止沒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唐時煎餅做法的文獻,所以有關加工方法,我們尚且不得而知。

    胡餅

    唐代流行胡餅,併成為一種飲食風尚(╮( ̄▽ ̄")╭唐朝流行的餅也太多了吧)自漢以來,胡餅傳播與中原各地,進入百姓家庭。在唐代,胡餅一般是在爐中或其他類似炊器中烤熟的餅。白居易雲: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白居易作此詩正在忠州,忠州胡餅按京師式樣製作,餅從爐內烤熟,含油,餅上有芝麻。這是唐代胡餅的典型模式。當然,胡餅亦能用蒸法制作。作為主食來講,胡餅在唐朝極受歡迎。市間食店,大多把胡餅當作必備的主食品種。遍及全國各地,胡餅隨處可見。

    湯餅

    唐朝湯餅,是指水煮麵條或面片一類的食物,與北朝的炊食模式大致相當。當時亦稱為索餅、水溲餅、餺飥。按北朝的時期的餺飥,一般做成薄片形狀。唐代博託與北朝形狀大體相似。在唐人的餅類主食中,湯餅一直採用水煮模式。有唐一代,湯餅花樣繁出,活躍在唐人飲食領域之中。唐人還有伏日、生日專門吃湯餅的習俗。唐人重食療,因而醫家又把湯餅視作食療保健的有效手段。唐人吃冷麵,當時稱之為‘冷淘"。《鑑誡錄》卷四記載前蜀時馮涓與王鍇行酒令,王鍇令曰:“樂樂樂,冷陶似餺飥”,這說明冷陶與餺飥大體一樣。而唐代的冷陶也有若多的花色品種。如《全唐詩》卷二二一杜甫《槐葉冷陶》雲:“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等,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比珠。”這裡吟詠的是用槐葉為配菜的冷麵。唐以後,冷淘廣為流行,後來人們才稱其為冷麵、涼麵。

    包餡麵食

    饅頭

    饅頭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發酵麵食,它的形成還有一段傳說呢。相傳在三國時期,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於是諸葛亮便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那時,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特別重而且那裡的瀘水還有毒。諸葛亮的手下便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按照當地人的做法,就是要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然後用他們的頭去祭祀瀘水的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了,可是他為了鼓舞士兵計程車氣,他想出了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代替“蠻”頭當作祭品去祭祀河神。後來,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我們北方。由於“蠻頭”太嚇人了,所以聰明的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稱為“饅頭”。唐朝的饅頭,在某種意義上屬於蒸餅的範圍。然而,唐代饅頭大多包餡,而且一般包肉餡,與單純的麵食蒸餅不一樣。因此在古代,屬於包餡麵食。

    餛鈍

    唐朝的包餡麵食,以混沌最為常見。有關餛鈍的製作,唐人多有記敘。《食醫心鑑》記載了一種野雞肉餛鈍,作法是;以野雞一隻,治,如常作餡,溲麵皮做餛鈍,熟煮。當時,製作精良的餛飩,還可以成為一代名食。

    餃子

    餃子的名稱不見於唐朝史籍。據估計,唐代的餃子與餛鈍同時流行,即使在邊遠地區亦是如此。可能最初的餃子還沒有獨立的名稱,只作為餛鈍的一個附屬品種。宋朝以後,人們才用"角兒"一詞來專指餃子。

    不要以為我打欠字了啊,這種麵食的名字就叫餡,或者可以叫它全名,餕餡。是一包餡麵食,類似與今天的包子,宋初已廣為食用,唐朝時則初見蹤跡。宋朝的饅頭、餡、包子同為帶餡麵食。饅頭一般包肉餡,餡包素菜,包子則餡料隨意。所以唐五代的餡可能也是素餡。《清異錄》記載,四月八日專食“指天餕餡”此日乃佛門節日,寺僧食之,必然為素餡麵食。

    唐朝的時候,吐魯番人已經吃上香噴噴的餛飩了,這從考古發現得到了證實。1959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就出土了幾個餛飩,質地為小麥面,長約3釐米,寬1.9釐米,雖然已經不很“新鮮”了,但它們是中國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餛飩實物了,一千多年來儲存至今實屬不易,其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米類食品

    米類食品是指粒食食品。唐朝時,雖然麥類食品逐漸進入主食領域,但創痛的粒食仍然保持了較廣的食用範圍。唐人粒食穀物,多烹製成飯和粥,有時也做成粽。

    唐人將穀物烹熟,稱之為飯。在稻米產區,人們使用稻米飯。在慄米產區,人們食用慄米飯。米飯是唐朝人不可缺少的主食。

    稻米飯

    稻米飯的使用範圍最廣,唐人食用時,一般輔以菜餚。如果烹以魚類菜餚,那便是米飯的最佳配伍了,唐人為此垂意猶深。所以以菜配米飯,是唐人粒食時的主要方式。

    慄米飯

    除稻米外,其他穀物也可做飯,唐朝的小食店,通常為就餐者供應各種慄飯。

    飯就介紹這兩種主要的吧,其餘還有很多,有時間再補充。

    米類主食除了飯以外,還有粥為之輔助。這也是唐人粒食的常用烹調方法。一般來說,粥為輔助性的主食,花樣繁多。

    胡麻粥(芝麻粥)。當時很喜歡在飯里加芝麻,諸如王維的“御羹和石髓,香飯進胡麻”,粥裡也少不了啦,於是就有了胡麻粥(芝麻粥)。

    寒食麥粥。寒食節的時候,據《唐六典》,公務員們的食譜裡有寒食麥粥。至於民間,寒食節的時候多吃冷粥。

    杏仁餳粥

      冷粥味道不大好,所以吃杏仁餳粥就很普遍。做法是“寒食三曰,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按玉燭寶典,今人悉為大麥粥,研杏仁為酪,別以餳沃之”(《鄴中記》),簡單說就是大麥粥加上磨碎的杏仁,加上餳(麥芽糖)。

    而且唐人食療,以粥食為最佳方式。唐人的食療粥品多達幾十種,都是以米為粥,配入物料,以達到健身治病的目的。所以粥在唐人的米類主食中,同樣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粽在唐朝原是一種節令食品,又稱角黍。唐朝時,人們製作粽,主要還是自己食用,不再像之前一樣投江祭賢。因此端午節食粽者甚多。在唐代,粽子的形狀已經很多,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錐粽等。後來,粽子逐漸由節令食品向飲食市場擴散,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至於水果:梅、楊梅、梨、柿、棗、橙、枇杷、甜瓜、荔枝、櫻桃、楊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面騎士Eternal的T2記憶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