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121435434

    曹操是唯才是舉的典範人物。其身處亂世,卻始終做到了知人善任,禮賢下士,講求民主,寬宏大度,並因深諳用人有道,為自己希冀開創的“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曹操“唯才是舉”、“優遇良才”、“賞罰分明”的用人方略,富含著廣遠醇厚的歷史借鑑意義。

  • 2 # 手機使用者6084820504

    曹操唯才是舉與九品中正制的真相。

    許多人包括一些所謂的歷史學家對曹操唯才是舉的理解都是望文生義,誤導受眾,自欺欺人。現在普遍(包括歷史教材)對這個“唯才”的認識不清,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歷史。這裡的“才”是與“德〞相配的,指不論品行好壞,只看“才能”,其求才令“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己經很直白不過了,而不是不論士族寒族。曹操唯才是舉與九品中正制的真相。所謂計程車族與寒族是相對的,在封建社會前期即兩漢、三國、南北朝時期因為生產力較低,讀書成本高的出奇(比如知識的主要載體書本是很昂貴的奢侈品),教育對社會下層的百姓來說經濟上承受不起,能上學讀書的只是少數的上層(士族)。只有到封建社會中後期隨唐以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造紙術,印刷術等等的普及,讀書的成本越來越低,這就為隨唐科舉制的開闢創造了條件,才使得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門閥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而這在兩漢三國南北朝時期是不可能的,在當時經濟狀況下,只有士族階層家境寬裕,才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教育被士族階層壟斷,這是由社會生產力決定的,寒族子弟連學都上不起,他們中怎麼可能出現“經天緯地之才”?又怎麼出謀劃策?痴人說夢。所以啊說曹操唯才是舉是不看門第用寒族,更有甚者說曹氏代表了寒族,甚至吹噓他改革用人制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說到曹操唯才是舉就以為高大上,不明就理為曹操張目,這些人總是拿郭嘉來說事,以此證明曹操用寒族,殊不知潁川郭氏就是名門望族,陽翟郭氏是潁川士族之一,資治通鑑記載,門閥大族袁紹對郭嘉是"甚禮遇之"(說曹操用郭嘉是唯才是舉,難道不能說袁紹是“唯才是舉〞?)前文說了,因為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的原因,只有士族子弟才讀得起書,在古代讀書是個成本很高的事情,寒族出人才,首先你得飽讀詩書,想飽讀詩書,首先你得能吃飽肚子,想吃飽肚子,首先你家裡得有田地,想有田地,首先你家得熬過了那段給地主家當僕人的時光,現在寒門子弟讀書逆襲的機率多大?往前推一千七八百年,完全可以用n次方乘了,所以說在那個時代窮人是根本讀不起書的(劉備雖是皇族後裔,但家道中落其父早亡,在家族叔伯的救濟下拜盧植為師),甚至可以說,上古時期能接受教育的絕對不會是寒族,就如今天能開勞斯萊斯的不會是窮人一樣(百年後情況肯定又不一樣了)。說曹操的唯才是舉是不管寒族士族只要有才就用,是不懂歷史想當然一廂情願的偽命題,是散佈虛假的歷史。

    兩漢在中原地區耕耘四百餘年,這裡人口眾多,世族遍地,人才濟濟。三國時期的幾個世家大族幾乎都生活在北方,像潁川荀氏,代表人物有荀彧、荀攸,滎陽鄭氏,代表人物有鄭渾、鄭衝,譙郡夏侯氏,代表人物有夏侯惇、夏侯淵都集中在曹魏陣營。曹操的文官體系中不可能有寒族,曹操靠軍隊起家,軍人憑人頭獲得軍功,看看曹操軍中用人情況,真正掌握兵權的,全部是曹操的親戚或者宗親這些有血緣關係或者親戚關係,同時又是同鄉關係的曹氏和夏侯氏,哪怕這些人不如於禁、張遼、樂進、徐晃、張郃等外姓將領的軍事能力強,但仍然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管理著于禁、張遼、樂進、徐晃、張郃等將領,可見在武將中唯親是舉更甚。把曹操的用人和劉備的用人比較一下就會明白了,劉備手下軍事將領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人,哪一個是劉備的親戚?一個也沒有,全部是劉備從低層根據能力選拔起來的,關羽、張飛、趙雲(桃園結義是三國演義虛構)都是出身普通平民,而魏延甚至是出身奴隸,都能憑藉才能得到劉備的破格重用,相比於曹操,劉備才是不看門第的唯才是舉,可劉備說自己是唯才是舉了嗎?之所以說曹操的人才選拔制度還是察舉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曹操時代的主要人才基本還是推薦而來(鍾繇、荀攸、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等都是荀彧舉薦的),雖然與東漢的察舉制有些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最後的決定權控制在自己手中而已。所以曹操的人才選拔制度並不是不論貴賤的“唯才是舉”,事實是不論品行的”唯才是舉“。如同曹操打著“奉天子以令不臣”旗號一樣,不能以此就推論曹操是忠臣,“唯才是舉”(實則是不看品德唯親是舉)與“奉天子以令不臣”(實則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樣充分暴露了曹操奸雄本性,歷史上曹操也從來沒有唯才是舉,而是忌賢妒才唯我獨尊(殺孔融、崔琰、荀彧、天才少年周不疑等等),透過瘋狂屠殺打壓忠漢志之,架空漢獻帝,曹操周圍聚集的都是象司馬懿賈詡這樣的嗜利無恥小人,曹魏的迅速衰敗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用沒有品德的人才?這是因為兩漢儒學昌盛,儒學宣揚的君權正統觀念深入人心,並且世家大族多重氣節,所以持維護漢室正統態度的世家大族佔據了當時的主流(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比如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荀氏家族、崔琰的河東崔氏家族在北方世家大族中頗具影響力,不僅家學淵源、門生遍天下,還在動亂中接濟百姓,在民間也頗具聲望,所以說荀彧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北方世家大族的態度。正是得到了以荀彧為代表的北方士族集團的支援,曹操才能在幾年中消滅袁紹殘餘勢力、收服整個北方,所以說,促使曹操迅速崛起的是他最先迎接漢獻帝並以人臣之禮侍奉左右的舉動迎合了持維護漢室正統態度的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援,而這一切都在北方平定以後改變了,既然得不到品德端正計程車族集團的支援,那麼只有不論人品的“唯才”是舉了。舉幾個真實案例,《三國志》中我們看到陳群指責郭嘉不治行檢,而郭嘉是"意自若"。王模、周逵被他人引薦,陳群認為這兩人品行不端,不能當官,但“唯才”是舉的曹操,還是任用了。曹操手下有一個人叫做毛玠(後被曹操逼死),做丞相東曹掾,是負責人事遷除的官員。毛玠很有道德標準,看不得丁斐犯經濟錯誤,頻頻檢舉他。曹操則認為,丁斐有如自己偷吃又善於捕鼠的犬,所以曹操一直對丁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就是曹操真實的唯才是舉,歷史上你根本看不到曹操任用寒族的事例。所謂的寒族士族,都是不懂歷史的人偷換概念,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說到唯才是舉,不得不提曹操的九品官人法,據前引《宋書·恩幸傳序》沈約所述和《晉書·衛瓘傳》、《通典·選舉典》等有關記載,九品中正制始於曹操,九品官人法建立在漢末建安曹操時期,例如沈約在《宋書·恩悻傳序》中寫道: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中倉卒,權立九品。(由於心向大漢之士大有人在。身為丞相的曹操知道,不管外部還是內部反對他的野心的人仍然有很多,簡直是殺不完。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為此他在大肆打壓屠殺忠漢志士,以此架空漢獻帝的同時,推出這樣的制度以拉攏司馬懿、蔣濟、高柔這類計程車族勳貴集團),曹魏不具備統治國家的政治基礎,曹丕為籠絡士族集團繼續推行九品中正制,這一制度直接導致魏晉六朝社會思想文化日趨頹廢,大漢強大的軍政體制,至始至終英雄豪傑輩出的局面被終結,代之的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制度(大漢時期以軍功封侯,魏晉門閥是世襲只會比富鬥闊,有本質區別,究竟誰腐朽沒落?)就是整個士人階層徹底墮落了的原因!造就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動亂。九品中正制使權欲和利慾成為主宰和動力,人格和靈魂則被閹割和踐踏,是一個必然要以權欲和利慾代替英雄氣質和高貴精神的制度,也為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4歲,離婚10年了,沒孩子,還能找到另一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