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儒家排斥法律、法制和法治,儒家的一切努力,就是一個目的:先擁有知識,進而擁有話語權,進而掌握地位,最後可以隨便解釋“道德”!你怎麼看?
7
回覆列表
  • 1 # 儒者讀書

    這個問題真是莫名其妙,不知哪裡得出的結論把大同社會解釋成權力、道德與人情的社會,我也算是比較喜歡儒家的,但對於這個所謂的目標實在不敢苟同。

    從孔孟的言論來看,孔子期望建立的是一個以禮為基礎的秩序社會,保障每個人的生命,使老有所養、少有所安,與當今提倡的共產主義社會有一些共通之處,這不是所謂的權力、道德與人情社會所能概括的。

    退一步說,如果真的有人期望建立這麼一個社會,那麼他絕對不能夠被稱作儒者,只能被稱作孔子口中的小人。縱觀古今,以儒者之名行小人之事者不在少數,現代人應該擦亮眼睛,不能夠盲目相信。

  • 2 # 老驥1954

    儒粉們期望建立的是一個由權力、道德和人情構建的等級社會…,是理想社會嗎?謝邀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這種由道德和人情.權力不可能構建發展成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因為儒家理想的權力社會重視的這種君臣父子秩序原則,換言之社會等級化是天然的社會結構形態。這就是儒家最重要的社會權力的理念。簡單地說儒家社會權力結構理念原則反映了儒家政治理念守舊保守性。這樣幾千年來朝朝代代總是利用儒家的保守社會政治理念來維護著表現著歷朝歷代政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總是被歷朝歷代的統治所推崇所利用。實際上幾千年的封建皇權是建立在皇權天授和封建宗法權力制度之上的,是隻唯血緣宗親的,是不論品德才能和社會政治能力的,所以我們的民族社會越來越守舊沒有生機,以至於外強瓜分入侵差點亡國。事實上建立在仁義道德之上的儒家理念確有虛偽性。當然我認為儒家雖然政治理念守舊落後。但是孔子重視人的精神道德的後天教育和重塑是符合人的發展和客觀實際的,在今天和將來都是很有意義的。我覺得僅憑教育和道德的後天重塑是遠不夠的。理想的社會自律和他律兩者缺一不可,道德教育和法制制度更要有機結合!

  • 3 # 竹木一哥

    是屬於空想的理想主義社會,永遠實現不了。

    或者說儒家的理想主義社會就是一個大騙子,騙勞苦大眾,一代有一代,一朝又一朝,幾千年了,難道還不能證明他的假大空。

  • 4 # 東風別業

    理想?我們說理想,總是在於未來的,而等級制的社會早已建立了,何來理想之說?

    不管他是什麼粉,作為現代人,不知提倡自由平等,反而提倡等級?這不是反動嗎?哪裡還能被評為理想呢?胡說八道而已啦!

  • 5 # 紅塵倦客16

    如果沒有儒家所提倡的道德體系的存在,你連一個完整的人都算不上,你所生存的世界就是叢林,更別說構建什麼理想社會了?!

  • 6 # 銀河林泉

    不論某些人某些集團出於何種目的鼓吹儒家禮制社會,企圖建立德治的某種等級制社會,在中國註定會失敗,永無成功的可能,因為這嚴重侵犯中國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違揹人民的意願!

    當今世界,建立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國家,這是世界潮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唯一正途。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君主國紛紛在革命中解體,走向共和或虛君共和。目前真正的君主制國家已極少。

    孔子及其儒家大力讚頌和倡導的德治的禮教社會,透過仁義禮智信等層層包裝,似乎放射岀理想社會的誘人光芒。現在控制了各大學國學院的現代新儒家,大力喧染儒學中的民本、人性、和諧成份,絞盡腦汁地把《論語》《孟子》等作出馬克思主義的解釋,然而大多是牽強附會。因為他們根本從孔孟經典中找不到關於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權的確切論述!

    作為宗法農業社會的統治思想,儒學只是給專主專制皇權制度提供了充分的理論證據和辨護說辭。孔子孟子歌頌了夏商周三代、特別是周代奴隸等級禮制的盡善盡美,"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董仲舒二程朱熹則闡釋了秦漢以後君主專制的盡善盡美,朱熹更把鼓吹和擁護君主專制的儒家禮教上升到"天理"的權威高度。但孔孟及其後儒在思想實質上並沒有根本不同,不論是孔孟的仁義之說,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的目的神學論,還是宋儒們以佛釋儒、包裝神秘的理學,都是為君主的剝削壓迫和人間不平等制度提供合理合法根據,併為之大唱讚歌。

    孔子的仁學和孟子的"仁政"學說,以周禮為核心、為靈魂,他們孜孜以求者,就是"克己復禮"!周禮經典即《周禮》《禮記》《儀禮》,此是儒家最核心的經典,周公旦為三禮的創制者,所以周公旦成為孔子心目中最高的聖人,以致他以做夢夢到周公為光榮,又因久不夢見周公感到活著的沮喪。周禮是什麼?周禮就是在奴隸主統治階級貴族內部,如何詳細分配政治權力、土地財產的規定以及生老病死、社會交往的所有禮儀等級制度。在儒家經典中,嚴格遵奉周禮而不超越雷池一步,才能配稱仁義禮智信的君子;凡是違背周禮的,就是非仁非義非禮非智非信的,當然就失去了做君子的資格!

    現代新儒家,剽剝纂改儒家經典,置周禮的不平等壓迫制度的實質於不顧,大力宣傳抽像的仁義禮智信這一套東西,暴露了飢不擇食、慌不擇路,生呑活剝古人經典的實用主義態度。

  • 7 # 愛恨情儔

    從中國歷史發展來看,盛亦儒教衰亦儒教。

  • 8 # 資料完善度低

    真正要理解"儒家"要正本清原,就必須要研究和了解"孔子、孟子"所出生和所處的時代。離開那個特定時代去談"儒學"都是主觀意斷的"自以為是"。

    孔子以及孔子的門徒們,生活在"奴隸制時代"的東周末年。周王朝衰落,控制力大大減弱,從西周文王開始制定的禮法制度己沒有人尊守。分封的各國諸候做大,尾大不掉,周王室衰退自身難保、無力控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奴隸主"貴族勢力衰退;另一方,興新的地主階級崛起和形成,他們是:原"奴隸主"一小部分最先覺醒的貴族;一部分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絕大多數"自由民"(非貴族或已失去貴族身份的);商人階層、小手工業者和奴隸,有了變革的要求。這是一箇舊體制衰退,新興勢力興起求變的交替時代(猶如清末民國初相似)。

    孔子,及其門徒正是生活於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變革時代。而孔子出生於"奴隸主"舊貴族家庭,故而極力推崇、倡導恢復"周禮"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仁義、禮義廉恥、忠恕"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恢復"周朝"禮義制度。他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極力推廣、倡導,卻無一國願意接受。因為各諸候國國君都在求擴張、求發展,要擴張要發展就要變革和革命,就要打破舊有體制。反之就要尊循、恢復"周禮",周夭子是"奴隸主"貴族的共主,這顯然已是不可能的事。

    而"法家"則順應這一變革的時代要求。這就是歷史上的"儒法鬥爭",最終法家獲勝。變法成功的秦國,最終一統六國。如果秦始皇不因暴病而亡,最終也會"選擇"儒家",因為要想"一世、二世、幹秋萬世...永不變質"只有"儒家"更符合統治者需要。這就是為什麼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推崇"儒家"等級禮教秩序的根本原因。同時也符合家庭血緣人倫關係,即"父子、夫妻、兄弟"。要想改變這種關係除非你自已做"父親"但有你老子在,你仍然是"人子",到你老子死了,你才能真正做"天"。

    這與現代"民主、平等、自由"的現代價值觀是不相容的。現代社會,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契約型"、"合作型"社會。沒有民主,獨裁當道,權力、神學至上,人民沒有自已發展和上升的空間; 沒有自由科學技術難以發展,社會無法進步; 沒有平等,老百姓永無出頭之日,永遠處於被壓迫、掠奪、欺辱之下; 沒有"公正和法制"必定神權橫行、惡人當道、弱肉強食,人類社會退回到"動物世界"無文明可言。

    仁愛,仁義禮智信等並非儒家發明專利、專有,它是人類社會各階層,各民族、各種群的共同價值觀。所以,儒家之理想絕非人類社會最終之理想。而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才是人類真正的終極理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ta中有哪些英雄改動後,你便很少再玩這個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