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數字運城

    我談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農村的老人,幾乎都是一輩子種農田的,離開了自己土生土長的土地,心裡不舒服。

    金錢,並不是沒一個農村家庭,都可以給老人在城市買一個一樓的住宅的。

    消費習慣,對農村老人而言,他們一輩子都沒花過什麼錢,他們捨不得。

    喝水都要花錢,他們眼裡是不能接受的。

    在家有熟人,去了城市,就是估計寡人。

  • 2 # 農村身邊事

    問:村裡有些老人為什麼不願離開村子去城裡生活?

    城市生活不是人人都比較嚮往的嗎,交通發達,熱鬧非凡,可是到了老人這裡竟然不喜歡城市的生活呢

    此類現象在農村比較常見,筆者村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是一個阿姨,家裡情況還是比較不錯的,有兩個兒子,都是在城市買了房,按理來說這個條件很不錯了,他們平常都是在外地,只有過年的時候回家。

    記得有次過節,大兒子就把父母接到了城裡去生活。想著過節呢,城市裡還比較熱鬧點,就把父母接過去讓他們轉轉,還可以看看外面的風景,可父母並不是很願意待在這裡。

    不習慣誠實的生活節奏,沒人嘮嗑。大家都知道,在城市,年輕人都是早出晚歸,可是家裡留下老人,孤苦伶仃,說嚴重點,就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記得這阿姨有次聊天就給我說,自己行動不是很方便,加上做飯也是問題,於是兒子每天中午都是給她叫的外賣,時間長了,父母也不願意了,唯有想回農村。

    說白了,還是沒有待習慣,加上老人在城裡出行都不是很方便。一般出門不是坐公車就是計程車,或者地鐵啥的,對於老人來說這些都是問題,還不如自己待在農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感覺很自由。

  • 3 # 山農小汪

    農村的老人,他一輩子都在農村,農村的老人一般閒不住,他去城裡幹什麼?有地種嗎?他們不會像城裡的老人跳跳廣場舞,在農村可以種種地,種種菜,養幾隻雞鴨?想吃什麼自己種什麼,吃的是綠色食品,何樂而不為?沒事的時候還可以串串門。現在的城裡人,弄得光鮮靚麗的,出門進門還要換鞋,作為一個農村人根本不習慣,不要說老年人,要是叫我去城裡走親戚,我也不願意去

  • 4 # 駐馬店張飛珂

    住城裡做飯菜,菜要買,米要買,煤氣也要買,物業管理費,閒暇時間跟城市老頭老太太格格不入,在農村多方便吃住都是菜地的,好多都不用錢,老家農村老人本身就沒有收入,老了還是落葉歸根

  • 5 # 小彪視覺

    農村是老人們根,這裡有數不清的左領右舍情,有抹不了的泥土情和大城市給不了的關懷和愛!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地溝油,沒有轉基因!

  • 6 # 妙妙一角

    320 其實我爸媽就是這樣的,他們寧願守著農村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方式也不願到大城市。

    首先是沒有歸宿感。農村雖然各種設施不健全,生活環境、品質都相對落後,但他們生活一輩子,整個身心都融進去了,所以也很難拔出來了。前幾年把老孃接到上海來,自打踏上城市的水泥地,就開始了諸多的不適應。看著前後左右都長得差不多的大馬路、居民樓,還差點兒走丟了!雖然因為兒女們在這裡,還有個家的樣子,但是他們的心還留在農村。

    其次是語言不通,孤獨。農村的日子裡,每天一睜開眼,就是鄉里鄉親,聽到的全是熟悉到骨子裡鄉音。來到城市,只好用蹩腳的“家鄉普通話”與人交流,弄不好還會被人特別地審視幾眼,心中頗為忐忑不安,生怕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攤上什麼事兒。只好退縮在城裡的小房子裡,繞來繞去也就百十個平米,打花時間的除了電視也就是電視,內心的寂寞誰能懂?

    再次是城裡花費大,價值觀相悖。在老家農村,吃的用的基本上都是自家地裡種出來的,除了一些工業產品需要花錢買,也是相對便宜的。到了城裡就不行了,不管幹嘛都是一個“錢”字,就連坐在家裡還得交物業費不是?不僅如此,在他們看來,生活在城裡還特浪費,家裡稍微用不上的東西很快就被扔到外面垃圾桶裡,甚至一些一次性的用品也被認為可以重複再利用。每次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如此這般,農村過慣了的老人,終於還是不能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又回到農村老家。還表示再也不想到城裡去生活!

  • 7 # 小唐話三農

    為什麼村裡有些老人不願意離開村子去城裡生活?

    為什麼村裡有些老人不願意離開村子去城裡生活?每個出色的孩子背後都有著一對用心的父母,孩子越來越出息,父母卻越來越孤獨。為什麼這樣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城裡買房買車,有了穩定的生活,讓在家裡的父母一起去老人們都是會拒絕,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生活習慣

    小唐的弟弟在村裡算是有出息的一撥人,大學畢業,在城裡工作,買了房車也娶了媳婦,有穩定的生活和收入。弟弟是個有孝心的人,執意要接爸媽去城裡生活,可怎麼說,爸媽都不去。

    用爸媽的話說,他們在農村呆習慣了,城裡住的太麻煩,這不讓做那不讓做,天天呆在屋子裡像關在籠子裡的鳥一樣,連個嘮嗑的地方都沒有。在家多好,沒事可以去別人家喝喝茶,聊聊天,還可以打打牌,消磨下時光。雖然城裡生活方便,環境也好,但還是比不上家裡自由,空氣也沒家裡好。老人在農村已經習慣了這種質樸的生活,初去城裡還是有很多不適應,正應了那句老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消費觀念

    在農村每個月除了交點電費錢,買點肉別的都不用花錢,糧食自己種的有,青菜自己也種的有,一個月下來根本花不了多少錢。不像在城裡,一個月水費電費都要不少,還要交什麼物業費,供房子的費,吃的樣樣要買,弟弟說他們每個月差不多要六七千塊錢的開支。

    媽媽是個特別節儉的人,從來不捨得亂花一分錢,她說去到弟弟那裡,別說吃飯,一個月就水電費都要多花些,弟弟一個人上班,每個月開支那麼大,還要還房貸,能省點就省點。反正她們在家過的也挺好,還能做點事賺點錢,總比在那閒著好。農村老人不想去住,多花子女一分錢都覺得心疼

    環境好又安靜

    小唐的孃家是在桂林的一個小山村,村子依山傍水特別美麗,早上起來,村子被淡淡的薄霧籠罩,彷彿置身仙境當中,讓人不由自主的放鬆。因為離鎮上遠,村子裡特別寧靜,沒有什麼嘈雜的聲音,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相當安逸。反觀城市,城裡人口密集,車水馬龍,尾氣排放就夠受的了,而且城裡的夜生活是特別精彩,賣東西的,吃宵夜的,跳廣場舞的,熱鬧的不得了,在農村九點以後就是睡眠時間了,這麼熱鬧讓在農村呆習慣了的老人怎麼受得了

    個人覺得,雖然城市生活是每個人心神嚮往的地方,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多尊重老人的想法和意願,偶爾去城裡小住,不是非得接到城裡生活才是有孝心。

  • 8 # 三農張老師

    近年來,由於農村各種自然條件所限,學生讀書、年輕人就業等問題要想解決必須去城裡安家,隨之而來就牽連了一部分老年人也必須進城幫助年輕人帶孩子,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不願離開村子去城裡生活,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過慣了清閒自在的農村生活,不想面對生活的突然變故,畢竟是把大半輩子的心血拋灑在養育自己的土地上了,那種割捨不下的心情只有農村人才能理解。

    第二,城裡的樓房與村裡的平房相比,表面上看確實是省去了很多體力活,比如,冬天不用自己燒爐子,也不象農村除了打掃房間還必須打掃院子,但實際上,老年人的身體雖然閒下來了,他們卻暫時適應不了象關在籠子裡一樣的生活。

    第三,土地是老年人的命根子,荒了土地對於他們來說是遭人笑話的一件事,在農村,誰家的土地荒蕪了就被看著是一個懶散不帶勞動的人家,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年人自己不捨的花錢,自己地裡產的東西能為孩子們省下不少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一女排與巴西奪冠之賽中袁心玥的扣球都是拱腰釦,這是不是傳球高度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