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柴火也有光
我以前很注重跟家長和學生說教,但其實基本沒有效果,這個其實就跟我們自己帶孩子一樣,你說的再多,還不如在孩子面前好好做事情,做好榜樣比你說一千道一萬還要好!自己的親戚也一樣,環境不同,思考方向、廣度、深度都不同,你的經驗對別人基本無用!總結下就是讓親戚重視孩子,首先你自己做好榜樣!
-
3 # 易家文化學府
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熊孩子去親戚家串門,不僅瞎按別人的鋼琴,還故意把水倒在了琴鍵上,美其名曰洗鋼琴。
熊孩子的父母不僅不教育孩子,反倒百般推卸責任,說小孩子不懂事,而且也是好心幫他洗鋼琴。
鋼琴主人雖惱怒,但沒有再繼續追究。可是事情並沒有不了了之,沒過多久,這個熊孩子就在商場裡用可樂“洗”了一架價值60多萬的鋼琴。
沒錯,孩子還不懂事,所以這賠償的代價就一定由不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長來承擔。
這樣的結果一定令鋼琴主人覺得大快人心,可是他究竟有沒有義務教育別人家的熊孩子?
一篇名為《沒有人會告訴你,你的孩子沒禮貌》的文章中說到:前幾天參加了一個婚宴,婚宴的桌上有一個孩子,那孩子很沒禮貌,把轉盤轉得忽悠忽悠的。一席下來,家長沒有阻止自己的孩子,大家因為不熟悉也沒有阻止。但是在家長帶孩子去上廁所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說:“這孩子真沒禮貌。”
在中國這是普遍現象,沒有誰會告訴你,你家孩子沒有禮貌,但是所有人都會討厭你的孩子。
我們把這種“不說”當成了一種禮貌,並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自己教。
調皮搗蛋的孩子都騎到自己頭上了,就因為是別人家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所以任由其肆意妄為。
貿然指出別人家孩子不對的地方,孩子的家長會不高興,甚至袒護孩子都是常有的事,於是旁人也不願意再多管閒事。
這樣做就對了嗎?我們再來聽另一個故事。
一箇中國朋友在德國和一個朋友路過郊區的一條小河,看到一個小孩在釣魚,旁邊卻放著兩根釣竿,德國朋友不高興地走過去,問道:“怎麼有兩根釣竿?”(德國規定釣魚一個人只能用一根釣竿。)
小孩回答說:“跟同學一起來的,他上洗手間了。”(果然不一會,上洗手間的孩子回來了。)
德國朋友繼續問道:“有執照嗎?”(德國規定釣魚要有執照的。)
兩個小孩趕緊掏出執照:“有呢,你看。”
“帶尺子了嗎?”德國朋友又問道(德國規定釣魚要有尺子,釣上來的魚不到規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帶了帶了。”兩個孩又連忙掏出尺子來。
“哦。”於是德國朋友就走開了。
你是不是也和這位中國朋友一樣很奇怪為什麼德國朋友要管那麼多?
中國朋友問:“那兩個是你家親戚的孩子?”
“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
“也不是,我不認識他們。”
“什麼?不認識?怎麼可能呢?那人家幹嘛要聽你管教?”
“教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孩子是德國的未來,我們每個德華人都有責任隨時隨地進行教育。”
高素質的民族性格,得益於對教育的重視。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她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談及文明,中國位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我們有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和優秀的傳統美德,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而幾千年之後的今天,禮儀幾乎被大部分人拋諸腦後,我們甚至不知道該怎樣去教育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那麼面對別人的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不會束手無策,孩子的父母也不會阻礙你去替他們管教孩子。
歸根究底,孩子不懂事還是家長的問題。不要試圖跟熊孩子的爹媽理論,有天生愚笨的孩子,但還真沒有天生沒教養的孩子。熊孩子如果有教育的話早就不熊了,正是他們的爹媽把他們寵成了面目可憎的模樣,讓身邊的小夥伴們一個個遠離他們。
他們年紀小,他們的世界裡沒有能不能做,只有想不想做。但是家長知道一件事能不能做,並且應該讓他們知道能不能做。
很多好習慣都是從家庭教育中培養出來的,應該從小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養,這將會讓他們受用一生。
-
4 # 意辛
自己其實也教育不好孩子,每個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同,所施以的教育方法也不同的,只能從經驗談談吧,下面幾點請各位自己體會。1)重要的一點是從小要培養孩子的生活,學習好習慣。2)父母意見得統一併要以身作則,須知家長一言一行對孩子成長影響大。3)儘量避免同樣話短時間重複說,以免引起孩子反感。4)非不得己不要動手打孩子。5)多說鼓勵孩子的話,孩子有一點進步都及時肯定。
回覆列表
親戚朋友家的孩子,教育主體仍然是他們自己,至於旁人還是不要插手別人的家庭教育。哪怕你們是親兄弟姐妹,也需要明白分界線的重要意義。
1.不要隨意指責別人的育兒方式
本來,每個人的家庭教育理念不一樣,所以大家走不一樣的路線再正常不過。你自認為自己的方式還不錯,其實那也只是你以為而已。說白了,可能你的方法對自己的孩子有用,對別人家的孩子就未必有用了。也許,親戚在某些方面做法讓你覺得不適,你可以適當建議,但是,絕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比如說,我和妹妹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就有很多地方不一樣,但是我們相互之間不會去指責對方,而是在恰當的時候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她進行探討。這樣的交流就是良性的,有助於雙方的共同反思和進步。
2.注重實踐的育兒方式才能走得更久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沒有什麼方法是一勞永逸的。每個家長的背後都有一套積累起來的實踐經驗。就像我們學習育兒知識,去聽各種各樣的經驗分享,但是我們依然不會依葫蘆畫瓢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們會借鑑參考,但我們知道有些東西不可能複製,而是需要結合實際來操作。比方說我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從英語繪本開始,並且堅持親子閱讀,一直持續到孩子上幼兒園大班,然後就培養他自主閱讀。孩子馬上就上五年級了,我覺得這些方法可以分享給家長們參考,但是我不會說我這個方法才是唯一正確的,別人的方法就是錯的。
3.不要喧賓奪主
有一些人喜歡打著關心的幌子,去幹涉別人的家事。尤其是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經常就會出現“你這樣帶孩子怎麼行了,應該這樣”、“你看我家孩子帶得如何如何,你就得像我這樣收拾”等等之類的所謂傳授經驗。殊不知,你這樣說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沒覺得你是關心。人與人之間,哪怕是至親,也要有分界線。我在媽媽家裡帶過一段時間孩子,那時候孩子還沒有斷奶,三個多月的樣子。天氣已經開始冷了,不過我還天天堅持給孩子洗澡。我小姨劈頭蓋臉數落我,覺得我在胡鬧。說真的,如果態度好一點,我可能就微微一笑了事,但是這種情況下我只好懟回去!
綜上所述,不要試圖以人生導師或者育兒專家的身份去改變親戚朋友的育兒方式,做好自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