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請叫灑家斯巴達丿
-
2 # 趣談唐宋元明清
包青天,生於公元999年5月28日,卒於公元1062年7月3日。好久沒有見過出生年月與死亡年月這麼完整的歷史人物了,由此也能窺探得出來,整個北宋時期對於包青天的器重。包青天,字希仁,從整體來說,他還對得起自己的這個字。
包青天,有一處疏漏包青天在二十八歲的時候,進士及第,開啟了官宦生涯。
包青天在去世前一年的時候,擔任樞密副使,開啟了人生最後一段路。
年輕時候的包拯是很有孝心的,一度被外人所稱讚。要知道,古代可能不會重視你的思想、能力,但是一定會重視你的孝心。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很難指望他去忠心自己的國家。宋仁宗天聖五年,因父母年邁,包拯辭官回鄉。到後來擔任監和州稅,父母又不願意讓包拯離開,包拯繼續辭職。直到幾年後,父母陸續死掉了,包拯才外出當官。
面對包拯這一系列作為,朝廷沒有說什麼,都記在了小本本上。
慶曆元年,包拯先後當上了端州知府和殿中丞,在擔任殿中丞的時候,包拯表現出自己的第一個優秀素養:廉潔。之前的官員,總會想盡一切辦法多搜刮一些硯臺送給上級官員,可是包拯一臺硯臺都沒有送,卸任時只有幾本書籍。
好了,包拯即將迎來人生的最高峰,在千年之後,包拯的這一段歷史被無數半吊子導演拍成了番外:包拯擔任開封府尹。
在擔任開封府尹這一段時間裡,包拯為人清廉剛強,不畏權貴,處理了很多大案要案。如果事情止步於此,包拯的人生的確是完美的,可偏偏出了意外。
嘉佑六年,包拯由原先的三司使調遣到禮部侍郎,包拯推辭不受。看起來很簡單對不對?但事情還沒有完結:張方平擔任三司使,包拯彈劾使其免官;宋祁接替張方平擔任三司使,包拯彈劾宋祁使其免官。數日後,包拯以樞密直學士暫代三司使,無人彈劾包拯。
沒錯,這就是事實在揭開這段事實前,還有句話要說:包青天,經常會被稱之為包拯。但兩者間的聯絡又不大,因為我查遍整個宋朝與包青天同時代的人物,包拯只有無數不多的幾位,還都是小官,不足為道。只不過,民間一直把包拯和包青天混為一談,咱們就姑且不再辨析了。
包拯為人仗義執言,又頗為廉潔,不畏百官,不畏權貴,是當時一等一的好官。
好話說完了,該說說壞話了:上一章節最後一個段落中,有關於三司使的爭奪。後代歐陽修說:包青天這是自己喜歡這個職位,只不過不好意思明說,只能透過不正當競爭手段獲得。對此,我只能說:歐陽修說的對。
結合歷史分析來看,包拯一生足以對得起:天下、君臣、百姓、父母、妻兒。儘管包拯也有自己的人生缺陷,但奪權是為了最終的正義,我認為沒什麼不妥。
嘉祐七年,包拯逝世,終年六十四歲。
歷史對他的評價不吝字詞,幾乎把對他的讚美之情一股腦的寫了出來,但這些都是他應得的。
-
3 # 野菜野菜
一,斷案鐵面無私,不畏權貴
二,為官清廉守法,一心愛民
三,從政不詢私情,嚴於律己
四,為民正法減賦,注重實幹
包彈之說,指的是他彈劾宰相,彈劾皇親國戚,總之沒有他不敢的。
歷史上的包拯本身就非常受人民群眾的擁戴,不然也不會叫他包青天。
自古以來,都是昏官,貪官縱橫朝野,人民飽受欺壓,所以更加期盼有一個不畏強權的清官為他們做主。這也就是為什麼小說,戲曲,影視作品都能看到以包拯事蹟為題材的藝術作品。
這些作品本身有一定藝術效果,難免誇大,甚至神化,這種文化傳播使得包拯形象有了很廣泛的群眾基礎。
這種神化了的形象更符合人們的心理期望。
-
4 # 史道驛站x
戲曲舞臺上的包拯是個大黑臉,黑色一般表示剛正,那包拯到底長得是什麼樣子呢。包拯包青天就是一張官員名片,他帶來的人氣是歷史官場上無人能比的。包拯是老百姓的庇護神,說到底他是一個能夠秉公執法的好法官,所以包拯成了正義的化身。以至於後來老百姓把他供奉到廟閣之中,他儼然成為了神,他也就是神,包拯的影響力一直影響到今天。
公元999年,包拯出生於安徽,他的出生和普通的人出生沒有什麼兩樣,更沒有神仙再世的異象。他的家庭條件不錯,所以包拯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9 歲中進士,後任建昌縣(江西永修)知縣。包拯記住古訓:父母在,不遠遊。他嫌江西太遠,於是辭官回家陪父母,直到二老去世,守孝三年。
包拯與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都有交集,范仲淹主政開封府時,34歲的包拯還是個待業人員。他不想離開家鄉,後在鄉親的勸說下,到揚州天長(今安徽)做知縣,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之路。包拯身材矮小,但長得卻是眉清目秀,是一個十足的白面書生。看來包拯與舞臺上的自己差距很大。
我們知道的包拯是斷案如神的,但在史料上記載的政績並不是斷案。42歲時包拯任大理寺丞、知端州,成了今廣東肇慶的父母官。愛好書法的人都知道,端硯是非常有名的,這也是文人雅士喜歡的器物。之前的官員都會就地取材,拿這些寶貝去賄賂朝廷官員。包拯新官上任三把火,堅決杜絕行賄之風,使端硯生產正常化,他在端州為官三年,硬是沒要一塊端硯。
正因為這一舉動,包拯得到了仁宗皇帝的賞識,45歲的他被任命為監察御史,相當於現在的紀檢委。看來仁宗還是很有眼光的,包拯是適得其位。接下來包拯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對北宋政權的內政外交,提出了批評和改良意見,打擊販賣私鹽, 堅決反對北宋以進貢示好西夏,出使契丹,讓北宋重新找回自信。後來包拯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揭露其罪行,這就是戲曲《陳州放糧》的起源。
包拯是一個無黨派人士,他既抨擊范仲淹慶曆新政的人事改革弊端,又不同保守派同流合汙,慶曆新政流產後,包拯卻建議皇帝繼續重用范仲淹選拔的人才。可見包拯就是包拯,秉性耿直,不入派系,不結朋黨。嘉祐6年(1061年),包拯任樞密副使,他曾任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因此後人有稱包拯為“包待制”和“包龍圖‘’,民間稱他為‘’包青天‘’。
包拯廉潔公正,剛正不阿,不依附權貴,依法辦事,鐵面無私。正因為他不站隊,只以社稷江山為己任,因此很多人都怕他。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名望,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孝順,包拯生於公元999年,28歲時中進士 ,任為大理評事、建昌縣知縣。後父母過世,包拯守孝滿三年,還不想遠離家鄉。
2、工作失誤,由於包拯推薦官員失誤被問責,被貶到池州。直到1056年,才升為刑部郎中,同年被任權知開封府。
3、外交才能,包拯代表北宋出使遼,大獲成功,為北宋贏回了面子。
4、剛正不阿,包拯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當然民間還有流傳陳世美的故事。
5、嘉祐四真的稱謂,宋仁宗嘉祐時期:富弼為宰相,歐陽修為翰林學士,包拯為御史中丞,胡瑗為太學侍講,四人在各自領域都是翹首,有士大夫評價稱:富公真宰相,歐陽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
6、有原則,這是包拯流芳千古的根本原因,包拯不拉幫結派。維護了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正因為包拯做到了這一點,1062年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後離世。所以他一步步走向了事業的巔峰,也因為他不畏權勢,能為民做主,所以老百姓把他當作神。
回覆列表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