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庸詩書

    很多人以為,寫詩如果是為了生存或者謀出路,那你註定不可能寫出好詩。原因就是你太功利性,違背了“不求佳方得其佳”的規律。我並不這麼認為。

    唐詩鼎盛的現實支撐是什麼,不是因為出了李白杜甫這樣千年一遇的大詩人,而是有一套尊崇詩人、待遇優先的機制。不管是太宗之前的舉薦,還是大周之後的科考,詩文在以才取仕中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因此,寫好詩,得功名,做大官,就是莘莘學子的奮鬥目標。他們不僅靠詩文得以生存,還寫出了燦若朗星、浩如煙海的傳世詩篇。

    一直到民國以前,詩文水準仍然是入仕擢拔的基本考量因素之一。即便不能當官,至少能辦個私塾做個教書先生,或者去官員財主家當個軍師幕僚,混口飯吃是沒有問題的。

    詩人真正徹底歿落,是上世紀50―70年代。受社會自然許多客觀現實所迫(比如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詩詞之學與其他文學文化一樣,被束之高閣。全社會各階層飯都吃不上,誰又會寫詩呢。

    改革開放之後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二十年,詩歌似乎了春天的曙光,特別是新詩甚至湧現了一個小高潮。汪國真、舒婷的朦朧詩廣為人知,包括顧城、海子等那一時期的詩人,還是有一定積極影響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漸趨多元,對錢看的越來越重。不僅是詩歌,其他文學也一樣,多少大學教授乃至是政府官員,都紛紛下海經商。詩人的地更加一落千丈,詩人甚至一度成為被人戲謔詬病的笑柄。我認為,這二十年,是中國歷史上詩歌最為墨暗、詩人最為尷尬的時代。

    最近的十年以來,國學逐漸被重新揀拾並重視起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隨著大國崛起和文化復興,詩歌必須會逐漸恢復生態、煥發光彩,詩人也將會迎來久違的春天。

    其實詩歌一直是可以養家餬口的,各級詩協官員,雜誌報刊詩詞編輯,各大院校中文系教授詩詞的老師,詩刊詩報的特約撰稿人,還有很多國學培訓機構的詩詞老師,總數加起來,也應是數以百萬計了。

    當然,你如果想靠寫詩就期望獲得公司老闆、企業大腕那樣的收入,那也只能是在夢裡想一想罷了。如果你懂詩真能寫好詩,基本的生存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 2 # 三月二十

    如果連寫詩和國學都容納不了,還有什麼容得下,等著去滅亡吧?幾千年的文化沉澱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如若一併拋棄,玉石俱焚,浴火鳳凰,一切從零開始,一切回到方外,從非人做起,與野獸同食,不是麼?文明已無存矣?

    文化,國之文明也。道德,人倫之規矩也。一旦丟失,國將不國,人人弱食強吞,蛇鼠橫行而互殘,遍地血汙而搶天呼地,國何以立?

    人倫喪失,個個瘋狂如病犬,處處邪惡若魔獸,國無國法,家無家規,豈能長久而太平?

    故詩死文明逝,國學退而民族危矣?1

  • 3 # 壁線

    在過去,識文斷字的人本就少,文人自然會得到全社會的尊敬,更是致士做官的最大通道。詩詞歌賦則是習文必不可少的一環。

    現在,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能認識幾個字就能獲得別人尊重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學習文化也不再為了更深層的研究文字而服務。科技、農業、各種技術……學習文化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文字基礎只是各種知識的載體而已。再想把單一的文字方向大面積的推崇到一個較高的位置是沒必要也不現實的。國學、詩詞都只能是一個分枝方向。雖然仍然需要一小部分人這這個專業領域裡深耕,但不會有太多人以此為養家餬口的首選了。

    做為普通人,詩詞歌賦應作為一種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來對待。修身養性、以文會友,邀三五好友,品茗斗酒,對句比文,豈不快哉?

    別把自己放到聖人的位置替國學擔憂。國學沒那麼容易消失,也不用以工作崗位來決定他的地位。做好自己該做的,享受詩文之樂就好。

  • 4 # 十方龍王

    寫詩,給誰看?

    國學範疇很廣,不是簡單的寫詩。

    國學包括各類技術,道教的五術,中醫,律師,醫生,魯班的技術,太多了,都是國學。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學箇中醫,懸壺濟世。

    國學,太多生存之術。

    寫詩生存太難。作家不容易。

  • 5 # 黃強黃不息

    如果僅僅寫詩,沒有其他職業,沒有收入,99.99%的詩人生存不下去。嚴肅的國學推廣、研究者,沒有其他經濟做支撐,不忽悠,依靠國學也活不下去。因為在現階段,寫詩、國學的經濟回報率太低,收入低微,無法生存。

    寫詩也好,做國學推廣也好,必須有一個社會的良好氛圍,認同這是一個正當的職業,正經的事業。全社會意識到國學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對於人格培養,文化薰陶,禮儀建立,道德遵循都有幫助,那麼,全社會就會對國學等傳承文化傳統的知識、職業、行業尊重,並支援。

    我們現在的國學熱,熱在形式,都說重視國學,編輯、出版了一些典籍,但是文化教育中是否真的貫徹執行了呢?我們的國學又有多少傳承下來了?詩歌有些受眾,寫詩的人也還有些陣地發表詩歌,但是詩人寫詩獲得的報酬很低,稿酬800元就徵稅。一個詩人發表一首詩歌,又能獲取多少報酬呢?詩人如果靠它的寫詩稿酬,百分之百是要困窘潦倒的的。專業詩人是作協駐會作者,有一份工資保障,寫詩再獲得稿酬,才有了專業詩人的存在。

    國學現在也比較尷尬,舉凡中國傳統文化都屬於國學,誦經讀詩只是文學類別的一個內容,琴棋書畫都有學習的,但是最重要的不是技能、形式,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如果我們不懂、不能遵循華人的傳統美德,學習他們的精神文明,僅僅有一個皮囊,依然是不懂孝敬,不知廉恥,不講誠信,沒有勇氣的野蠻人。

    如果有健全的機制,對於文化事業的傾斜,詩人靠寫詩可以生存;國學傳播者也因這個事業而生存、發展,那麼振興國學就不是空話。經過傳統文化的薰陶,華人的素質、涵養、見識都會有大大的提升,民族的自信力,文化創新力,科技創造力就會有一個躍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到來了。

  • 6 # 把每一天都過成詩

    彭公祠外/

    牡丹空枝//

    斜徑宮燈/

    高柳梧桐//

    竹茵裡/

    藏絃樂聲/

    老叟圖樂//

    我心歸處/

    不與夜色相和//

    夜漸深/

    遊人簇簇/

    歌舞成群/

    音樂起起落落//

    尋一靜處/

    不與繁華相和//

    槽舟夜泊/

    閉目聽風過/

    幽深處/

    輕輕關上心門/

    不與風雨相和//

    ————《仲夏夜色——人民公園》

  • 7 # 鳳凰嶺老叟

    請國內“國學專家”100名,將我“國學倉庫大清倉”,全部放到媒體、網群。13億人口大討論,“全民投票”,有用的,堅決傳承,列入學校教科書。沒用的,堅決倒進歷史的垃圾桶,“古玩專家”們,如覺得好玩,可再到垃圾桶裡撿點,賣了回家打油買鹽……

    所有“國學內容”必須全民投票,決定優劣。嚴禁全國就那麼幾十個“專家”壟斷國學領域!!

    國學屬全民所有,全民所用。

    不是“專家”私藏,“專家獨享”。工農兵學商一張嘴,“專家”就一票否決,“你不懂!”“你們不懂!”

    就是你懂?全國就您幾十個書蟲子懂!

  • 8 # 春榮2091

    作詩、填詞我們可以作為個人愛好,找幾個知已玩轉于山水之間,感悟人生,也是人生一大樂事,若希圖賴此謀生,恐不現實,現在業餘生活豐富多樣,有幾人在欣賞或者說關注這玩藝?因為沒有市場所以沒有生存空間。回到現實中吧,朋友,你的想法很"美妙",僅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地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