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
-
2 # 三點文墨
題主說了四名著,我就來說一說我個人的看法吧,我認為要讀原版文言文。
我讀的四大名著第一本就是《西遊記》,是文言文版的,當時我在讀小學五年級,之後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到目前為止我都沒讀過,也說不上來原因,就是很牴觸。
讀古代小說還是要讀原版文言文其實這些古代的章回體小說,說是文言文,其實也就是當時社會的白話文。為什麼這樣說呢?古人識字率低,這些章回體話本的流傳,主要是靠說書人的傳播,所以這些著作成書也都是老少咸宜,讓人一聽就懂。
四大名著的現代白話文版本我沒讀過,但是我想只要是受過基礎的教育後,通讀文言版是不難的事情,白話本的家長拿來給小孩子講故事倒是可以,這樣方便小孩子理解。
讀原版文言文有什麼好處呢都說“少不讀水滸”但是《水滸傳》確是我小時候看的最多的一本書,我是先看的《三國演義》;後看的《水滸傳》,但是水滸傳看的次數最多。看得多了也是有好處的。
01.可以體會到文字微言大義的意蘊。看的次數多了在上學期間,寫作文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引用裡面的話。印象最深的是引用過其中一句“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哎呀,描寫的太美了,畫面感十足。
02.可以激發對文學歷史的愛好就是因為特別喜歡看這些章回體小說,遇到看不懂的地方,總要想辦法去弄懂,間接的瞭解了很多古代的風俗史志,同時激發了對古文學的興趣。
上初中之後,很多人對“背誦全文”感到很厭惡,可以我卻樂此不疲,從《傷仲永》《木蘭詩》《口技》《桃花源記》再到《五柳先生傳》《岳陽樓記》《湖心亭看雪》,有很多文章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
其實如果只是想了解故事梗概,休閒娛樂,不論是看現代白話文,哪怕是看電視劇都行,但是如果想透過書籍和作者形成對話,瞭解書本深處的事情,還是建議看看原版著作。
-
3 # 愜意讀書
一、
看古代小說我喜歡白話文+文言文的方式來閱讀。
因為看的是像《四大名著》這類的小說,所以它值得我多讀幾遍。
但是我的文言文不是很好,所以我會用白話文看個一兩遍,熟悉一下劇情和人物。
然後我會用文言文看,因為大致的內容已經知道了,所以讀起來會比一開始就用文言文閱讀來的順暢。
首先第一遍我會讀一遍,不知道意思的字詞忽略,就順著書讀一遍。
接著就是把不懂的字、詞、句子弄懂,可以查字典或者網上詢問,最好就是身邊有語文老師,可以幫忙解釋。
第三遍就是再讀一遍,查漏補缺。
二、
用文言文閱讀的好處,第一是原汁原味,第二是學習文言文。
所以如果只能選擇一種方式的話,我會用文言文來讀。
-
4 # 待曉兒
古代小說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小說建議不一樣。
第一、純文言小說,建議配合白話文、註釋一同閱讀這一類小說一般是文人寫的,多屬於雅文學的一種,自然也不會用很多世俗俚語。比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等,一般都屬於短篇故事,語言比較精煉簡短。
這些小說是給文化人看的,所以語言上會比較難懂一點。現在已經不使用文言文系統了,所以今人對這些小說的理解上會有隔閡,這不是文化程度造成的,而是語法差異。能讀懂自然最好,讀不懂的時候就需要看一些註解了,能更好地理解書中所運用的典故。如果結合註釋也不能理解的時候,就需要看一下白話文的翻譯了。
不要把文言文和白話文對立起來。文言文是原本,但註釋和白話文是我們閱讀的工具,用好工具是為了我們能更好地閱讀,沒什麼低階的。
第二、長篇通俗小說,直接看文言文的就可以了這一類的小說,比如“四大名著”一類的,是屬於通俗小說,和上面提到的《世說新語》等不一樣,是給市井百姓看熱鬧的。所以我們會發現,這裡面的言語和現在的白話文也差不了多少,口語比較多。
雖然可能剛開始看的時候有輕微的不適應,但熟悉之後就感覺和我們現在的白話很接近了,所以不用再看現代白話文翻譯過來的了。因為翻譯這種小說比較簡單,門檻低,會有很多粗製濫造的譯品。
文言意味稍微濃厚一點的比如《東周列國志》,裡面還有一些文言用法,像用“讓”來表示責備含義。這些也可以簡單推斷出來,看看註釋就好,還能提高一下閱讀水平,不用看白話文翻譯。
中國古典小說還是很值得一讀的,故事情節和文字技法都很成熟,尤其是通俗小說。
-
5 # 文化壹壹
這個問題,我有一些特別的想法。
關於古代小說,特別是經典的古代小說,在文采、構思等方面有著巧妙絕倫的安排,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我的看法:
1、我的做法,通常是,對於經典古代小說,先看一遍白話文,瞭解了其中的脈絡、人物形象,對這部小說有了整體的印象後,然後再翻開原版的文言文小說,細細品讀其中的韻味。
2、這種做法,就好像是經典小說原著與翻拍電影的區別一樣,如果只看翻拍的電影,原著中的意味和情節,是永遠也不會體現出來的。
白話文雖然精彩,但文言文中的精髓,是不可能翻譯出來的。
舉個例子,《笑傲江湖》中有一場嶽不群的打鬥戲,張紀中多麼厲害的導演,但是我感覺也是隻能拍出原著的十分之一而已。
另外,莫言的《紅高粱》,原著和張藝謀的翻拍電影,應該說都達到了很高的文化藝術水準,但是,如果把兩者拿來做個對比,電影是永遠也不可能拍出原著的韻味和表達的思想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的見解,不當之處,請包涵。
-
6 # 北京大太陽
觀古今中外,閱人生百態。這是我高中就訂下的人生偉大藍圖。
我看文言小說當然是看原版的文言版了。從小喜歡語文,高中訂下人生藍圖。接觸文言小說是從高中開始。四大文學古典名著,紅樓夢是從木石前盟的寶黛愛情作主線看了下去,我在紅樓夢中看到的是愛情。如果你看懂紅樓夢,那麼你可以平蹚其他三部小說了。西遊記和水滸傳文字淺顯,其中西遊記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可以讀州童知道大體意思。三國這部小說介於二者之間,既不像紅樓這樣雅,也不像西遊水滸這樣淺顯,所以評價為文不甚雅言不甚俗。俗話中有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就包含著這種意思。
古典文言小說歷史上大多是文人釆用當時大多數勞動人民的白話文寫作的,在當時淺顯易懂;隨著歲月變遷到如今你要讀懂,肯定要下一番苦功的。
-
7 # 達拉姆大主教阿塔尼斯
四大名著用的是古白話,而非現在的白話文。至於我自己,看古代小說的話,還是優先看文言文或者古白話。不看翻譯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別的,只是我個人認為既然看得懂古文,沒必要去看翻譯的白話文,因為有的古代文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翻譯成白話終有不合理的地方,僅此而已。
其次就是我個人比較喜歡閱讀文言文的那種感覺。至於是什麼感覺,我也說不出來,反正也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因為平時看四大名著之類的小說覺得文言文一類的描述精簡扼要,富有意境,可以讓讀者發揮更多的想象力,缺點是有些文字意思是晦澀難懂;翻譯過的則簡單明瞭,一看就懂,但容易一晃而過,讀文時停留時間短,不能引發讀者更多的思考!
回覆列表
我嘗試過看《聊齋志異》原文,能看懂也挺精彩的,不過說實話,還是看翻譯成白話文的更簡單,更省事。文言文,閱讀速度會慢很多,得讀的很仔細,白話文一眼看過去就可以了,做不到一目十行,一母兩行總可以吧。文言版的基本得一個字一個字看,就是費勁。聊齋志異還是清朝人寫的,我都讀的這麼累,其他的我基本望而卻步,古文觀止看的我就更累了,我不是個刻苦的人,真是讀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