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公務員是自然晉級,而教師是有條件和指標限制的,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夠條件評上的教師,不能聘用。教師吐槽的也是因為指標條件限制造成權力尋租,你認為職稱制度該取消還是限制條件該取消?取消了職稱工資制度,用什麼工資制度取代之呢?
6
回覆列表
  • 1 # tangwenmin

    總有人提出取消教師職稱,認為教師職稱不合理,評定過程,評定條件不切合實際等等,為什麼有這種認識,我認為,這與教師的職業特點不無關係。

    一、教師職稱與教學業績,工作量不符。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個學校,一個年級,幾個到幾十個班,教同一科目的幾十個老師中,年齡不同,職稱不同,卻在做著相同的工作,甚至初級教師的工作量還大於高階教師的工作量。而考試成績還不如初級教師所帶班級。同工不同酬,可你高階教師卻比初級教師哪的工資高,是最大的不公平,心理不平衡,要求取消職稱。

    二、教師職稱受指標的限制

    教師職稱有高階(包括正高,副高)、中級、初級三個級別,比例是金字塔式,級別越高,人數越少,受指標限制,一部分老師工作一輩子,最後只能以中級職稱退休,而同時期的同事卻以高階教師退休。面子上過不去,錢又少拿。內心就會不平靜,吐槽職稱評定。

    能不能取消教師職稱呢,我想是不大可能的,畢竟職稱對教師是一種激勵,也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工作成績的肯定。只有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階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才是王道,你對職稱評定,有什麼高見,請在評論中吐槽。

  • 2 # 77878rmhh

    從來不評職稱的臺灣教師 我先在屏東師專音樂組學習,再到臺南師院特教系,再到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從音樂到特教再到數學,不僅跨學科而且跨專業。這樣的學習經歷,對於專業修煉,對於教育教學,我相信都有很大的幫助。 臺灣從來沒有評職稱這回事,大家都是教師,沒有不同的職稱,若有也只是職務上的不同罷了。 只要沒犯什麼大錯,每年薪資都會升一級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資愈高,這個與你有沒有發表論文,有沒有上公開課都無關。 除了教齡,臺灣教師的薪金水平,還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若是去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就會一次跳3~4級;若取得博士學位,又會再跳幾級。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從此就在那個頂級了。 以剛畢業的教師為例,每月薪資約四萬新臺幣(約八千多元人民幣);頂級教師吧,每月薪資約七八萬新臺幣(約一萬七千多元人民幣),不過這還要看他的學位。 大陸的學校,每學年末都有一個年度考評(考核),有不合格、合格與優秀之分;還會評出一些不同型別的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 臺灣沒有,從來沒有什麼優秀與不優秀的評比,大家都是一樣的。教育是一種良心志業,大家都一樣優秀。 學校如何評價教師? 是由學校教評會來考核教師的,每學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沒出什麼亂子,都會透過四條一款(即甲等考核過關),薪資會晉一級,年終獎金相當於一個月的薪資; 若是被評為四條二款(即乙等),則薪資也可以晉一級,但年終獎金只有半個月; 若是被評為四條三款(即丙等),則薪資不晉級,也沒有年終獎金可領。 校長多數會尊重教評會的裁決,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才會提出異議。 學校從來不統一出卷考試,而通常是由教師輪流出卷,雖然也交換監考及批改,但並不會出現那種惡性競爭和成績上的比較。不過有時,班級間也會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其他班級是否有太大落差。 校長多數不會太乾涉這些事的,只是鼓勵老師們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時的教學研修活動,通常圍繞哪些主題? 因為我們實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師除了要參與學科方面的教研外,還有一些專門課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議題。 另提的一點是,現在教育必須“零拒絕”,所以還需要考慮到各種特殊的學生,如視障生、情障生、學障生、智障生、過動症學生、妥瑞氏症學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 因此,教師每年都要參與有關特教的研習,學習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 和大陸相比較,臺灣很少透過公開課進行聽課研習。 新近興起“學習共同體”或“教師專業評鑑”,有人開始主張推行公開課活動,但關注的焦點在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效上,而非批註教師的教法。 且這樣的公開課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觀摩的形態,而多屬小課室的觀摩。 這麼多的研修內容,老師們幾乎每項都要參與,教研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會感到負擔很重。 不過,有些教研活動老師們是非常喜歡的,以我們數學輔導團辦的數學研習活動來說,老師們偏好創意教學、數學工作坊、資訊融入教學這樣的話題。 尤其是我們在寒暑假做的數學工作坊(實物操作性的研習),幾乎是秒殺的,就是你剛剛釋出公告,名額就報滿了,有時擋也擋不住,說名額已經滿了,老師們還是來,甚至攜家帶眷一起來。 我屬於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較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我喜歡教學,所以常常在學習,或開發新的教學材料及學具。 還有,我平時的很多教學點子,主要來自數學書籍,所以也有購書的癖好,主要是偏實務性的那種,就是可以應用在我的教學中的,也就是很好“下嚥”的書籍。然後,我還喜歡打羽毛球、上網、看影片,這些。 我們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會特別給他什麼附加的學習任務。 我們不會給他買什麼額外的參考書、練習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固定的讀書和做家務的時間,其餘的時間由他們自己支配。 當然還會給他們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玩計算機的時間,不排斥他們玩電玩,也不排斥他們看卡通,有時我們會在晚餐時間一起看卡通,有時,我比他們還著迷。 對孩子的學習,如數學的部分,我們是在生活中與他們聊數學,而不會刻意教數學,從小就是如此。對孩子沒有什麼太高的期待,開心就好。 不擔心他們玩計算機玩上癮嗎? 不會的,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學習的。 比如我兒子,小時候超喜歡打“三國志”的電玩,所以他對“三國志”瞭如指掌,這沒有什麼不好。 臺灣的孩子,幾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學還是私立大學,看學校優與不優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競爭了,不過這也是我們憂心的。 有兩次統一的考試。 第一次叫學測考試,時間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節前。 那時,學生只學到高三上學期的課,下學期的課程都還沒有學習呢。考完評估分數,選擇自己可能被錄取的學校,申報參加甄選,就行了。若覺得考得不理想,或是想要考更好的學校,則可以再參加紙考拼拼看。 紙考是在每年的7月1—3日,那時,他們已經修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課程,有點類似大陸的高考。 例如,一個學生學測後,覺得自己的成績可以進入高雄醫學系,那麼,他可以選擇不參加紙測了,直接選擇填讀高雄醫學系。 當然還得參加甄選面試,每個人可以填選六個志願,通常不想再參加紙考的人,選填的最後一個志願一定是要有十足把握的學校才行。 如果 他希望進入臺灣大學醫學系,覺得學測成績不足以達成他的願望,抑或覺得自己面試成功的機會比較渺茫,他會選擇用紙考的成績來證明自己。 (作者:何鳳珠,教師月報)

  • 3 # 回頭找你3

    簡單談一下個人看法。教師晉升職稱可以,但為什麼標準年年變?去年還可以達標,今年就不行了?難道教師為了評職稱過了一年反倒退步了?你可以定標準,哪怕定高一些,比如要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十篇論文。最起碼我還知道等我十篇文章發表夠數了我就晉級了。現在是標準一次跟一次不一樣,連個奮鬥目標都不清楚。還有,認為參與的太多,只要有人為參與就少不了腐敗,幹嘛不用制度去評,符合條件就自動晉級。弄個人去評,感覺就像當年推薦上大學一樣,好多五王八猴的一個字不識的都能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玩家精打細算,一套春節下來竟然能回本2E,反而倒賺策劃的錢,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