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蛐蛐兒
-
2 # 英特爾知IN
藉助英特爾人工智慧技術,非營利組織RESOLVE*的新型TrailGuard AI*攝像機可以檢測到進入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偷獵者,並近乎實時地通知護林員,從而制止偷獵者獵殺瀕危動物。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基金會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構建了反盜獵原型,TrailGuard AI正是建立在該原型上。
“人工決策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可幫助我們解決非法偷獵瀕危動物等重大挑戰。採用英特爾Movidius技術,TrailGuard AI攝像機可以捕捉到可疑偷獵者的影象,通知並幫助護林員相應地採取最恰當的防範措施。”——Anna Bethke,英特爾人工智慧社會公益部門主管
工作原理:TrailGuard AI透過英特爾®Movidius®視覺處理單元(VPU)進行影象處理,在攝像機內部執行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進行物體檢測和影象分類。該攝像機能夠對由運動啟用的影象進行捕捉,如果檢測到人類,就會觸發電子警報併發給工作人員,從而在偷獵者傷害野生動物之前調派護林員進行防範。
重要意義:RESOLVE稱,每15分鐘就會有一頭大象被偷獵者獵殺,每年被獵殺的大象大約有35000頭。據專家預測,十年後或將滅絕。犀牛、大猩猩、老虎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也正在受到偷獵者的威脅,長頸鹿、羚羊和角馬也經常被偷獵者捕獲。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基金會(LDF)為反偷獵原型系統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資助,同時致力於將這些系統廣泛地部署到野外。該基金會執行總監Justin Winters說道:“人類肆無忌憚的偷獵行為正在導致物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減少甚至滅絕。最近的報告顯示,20世紀70年代以來,多達60%的野生動物已經不復存在。如果對野生動物的非法偷獵行徑繼續以當前的速度進行下去,在我們有生之年,大象等眾多大型哺乳動物將會完全滅絕。LDF自成立以來一直以保護野生動物為己任,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英特爾以及RESOVE合作應用這項突破性的AI技術。這必將徹底革新護林員監測和管理瀕危物種的方式。”
獨特性:TrailGuard AI使用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能夠非常準確地識別人和車輛。TrailGuard AI沿襲了RESOLVE第一代TrailGuard攝像機的成功經驗,該攝像機部署在動物保護區之內,每次檢測到任何運動影象都會向護林員發出警報。但是,使用第一代攝像機時,護林員會收到許多照片,並需要手動檢視這些照片,以確定是否存在偷獵威脅或是其他運動引發的誤報。透過在系統中引入人工智慧技術,TrailGuard AI能智慧地檢測出潛在偷獵者,幫助護林員快速攔截和抓住偷獵者。
TrailGuard AI由體積小巧但功能強大的英特爾®Movidius™ Myriad™ 2視覺處理單元(VPU)提供支援,為攝像機帶來視覺智慧,有以下若干重要優勢:
·誤報率低:TrailGuard AI只有在檢測到人或車輛時才會向護林員傳送影象,而不是檢測到任何動靜都會警示護林員,如雲層漂移、鳥類和動物活動。誤報減少意味著護林員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專注於他們的工作,而不用每天耗費時間檢視數百個誤報。
·電池使用壽命長:英特爾Movidius VPU能夠以極低的功耗支援TrailGuard AI的所有處理需求,包括運動喚醒、影象處理、AI推理以及通訊協議。TrailGuard AI有望在野外工作長達1.5年,同時仍有電量,這與最初的TrailGuard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 TrailGuard設定了單獨的計算單元,需要護林員每四至六週進行一次耗時長且危險重重的現場維護。TrailGuard AI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還意味著出現在隱蔽攝像頭周圍的腳印更少,降低偷獵者發現攝像頭的機率。
·尺寸小:由於英特爾Movidius VPU的體積非常小,TrailGuard AI的大小和鉛筆差不多,方便其隱蔽偽裝而不被偷獵者和野生動物發現。
RESOLVE公司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主管Eric Dinerstein說:“英特爾Movidius VPU透過在已有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中新增人工智慧,讓我們對TrailGuard AI進行了徹底革新,從而阻止世界範圍內的非法偷獵。除了提供人工智慧技術,英特爾工程師還與我們密切合作,構建、測試和優化了這款令人驚歎的反偷獵解決方案,這將為拯救動物帶來切實的改變。”
TrailGuard AI的部署範圍:在2019年,RESOLVE將與國家地理學會、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把TrailGuard AI部署到非洲的100個保護區,最早將從塞倫蓋蒂和加蘭巴開始,並將逐步擴充套件到東南亞和南美洲。
美國國家地理實驗室副QuattroporteFabien Laurier博士說道:“邊緣計算技術能夠改變我們瞭解和保護自然遺產的方式。國家地理學會很高興能夠與英特爾就TrailGuard AI開展合作,並在全非洲範圍內部署這些反偷獵系統。這次合作非常重要,有利於我們加速野生動物保護以及共同努力實現保持地球生態平衡的使命。”
回覆列表
講一個鳥類研究上用的。
過去我們研究鳥類的遷徙,採用的方法只有環志,也就是說把鳥抓住,在它們的腿上套上一個有唯一數字的金屬環,然後再放飛。之後我們只能期待這隻鳥再次被捕捉,或者死亡而且被人發現,腳環上的數字還要被上報,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它飛到了哪裡去。用這種方式研究鳥類遷徙,純屬撞大運的行為,必須環志大量鳥兒才能得到很少的資料,而且鳥兒飛到哪裡,飛了多久,飛行速度是多少這些資訊,我們透過環志也無法得到。
之後出現了衛星追蹤技術,這一技術在20世紀八十年代出現,但是最初的衛星追蹤器太大太重,沒法按在鳥類身上,直到80年代後半期,衛星追蹤器逐漸小型化,才有條件按在大型鳥類,例如天鵝的身上。
在衛星追蹤器小型化開始的時候,每個追蹤器的重量還在20克左右,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能造出只有幾克的發射器,能夠適應更廣泛的鳥種了,例如杜鵑這種中型鳥類,也可以採用這種發射器研究。而且這種發射器精度比較高,資料比較全面,鳥類的飛行速度,高度等資訊也可以得到。還有一種追蹤器更為輕便:它們不發射訊號,只是記錄這個鳥和太陽的相對位置,結合時間,就可以計算出鳥的大概位置,有些鳥每年的營巢地點是固定不變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做到第一年佩戴這樣的追蹤器,第二年準確的回收,取得資料,瞭解這一年裡這個鳥兒都去到了哪裡。這樣的追蹤器更為輕便,北京之前做的Swift遷徙研究,就是利用的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