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輕兵器愛好者

    不是,劉易斯機槍採用的風冷原理,雖然他的散熱套筒很大,看起來很像是水冷套筒,但是其實套筒的前後都是不封閉的,空氣可以自由流動。而且劉易斯機槍是一種導氣式自動原理的武器,把導氣裝置裝在水冷套筒裡是非常蠢的設計,歷史上確實有過水冷導氣式機槍,但是非常失敗。

    劉易斯機槍的冷卻方式非常有趣,它採用了類似虹吸的原理冷卻槍管。槍管上覆蓋有一圈星狀的散熱片,散熱片外面套一個散熱套筒,先後貫通。套筒前部從槍口處伸出一端,在射擊時,散熱套筒前段因高壓火藥氣體噴出而產生超壓,會形成區域性真空,從而迫使套筒後部的氣體向前流動。讓空氣在套筒內不斷流動。冷空氣從套筒後部吸入,從前部流出,不斷迴圈,從而達到槍管散熱的目的。

    除了在飛機上安裝的航空用劉易斯機槍(因為高空氣溫低,而且飛機速度快,空氣流動速度快,自然風冷散熱即可),地面的劉易斯機槍都採用了這種原理。它比水冷原理重量更輕,維護更加簡單,而且散熱效果不差,是個非常成功的設計。

    現在俄羅斯的PKP佩切涅格機槍也使用了類似的原理冷卻槍管,由於這種散熱方式效果不錯,於是PKP機槍非常大膽的取消了槍管快速更換的功能,一根槍管就能保證火力持續性。PKP機槍的散熱套筒比劉易斯機槍小很多,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但是基本原理和劉易斯機槍是一樣的。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劉易斯輕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射擊時產生的高壓火藥氣體將透過與槍管連線的氣體調節器進入活塞套筒,推動活塞桿向後運動;活塞桿末端的豎直探頭壓縮槍機處的螺旋復進簧,透過復進簧的順時針形變壓縮和逆時針回覆運動完成開鎖和閉鎖;活塞套筒探頭固定安裝有撞針,在回覆運動中打擊槍彈底火,擊發下一發子彈。

    劉易斯機槍不是水冷式,而是氣冷式,設計有鋁製散熱套筒,透過將槍口射擊氣流吸入散熱套管來冷卻內部的槍管。不過這種散熱鋁管的有效性一直頗受爭議,因為二戰中許多改為步兵用途的老式劉易斯航空機槍並沒有安裝這種散熱鋁管,但依然下發英國本土國民警衛隊,略加改裝後投入使用。使用者們發現,即使沒有安裝散熱套管,劉易斯輕機槍依然可以正常散熱。後來一些槍械評論家們認為,劉易斯中校之所以堅持要在劉易斯輕機槍上安裝此鋁製套筒,主要是為了與之前麥克萊恩的原始設計相區分。

    一戰後期,一些作為防空機槍使用的劉易斯輕機槍加裝了專門的準星,這種準星直到二戰時期仍然在使用。劉易斯機槍重量只有維克斯中型機槍的一半,為12.7千克,可由單兵攜帶和操作使用。槍長1283毫米,槍管長670毫米。機槍使用的彈盤包括47發和97發兩款規格,後者主要應用於航空機槍。

  • 3 # 子屠龍

    劉易斯機槍誕生於20世紀初,粗一看槍口就像攝影家手裡的“大炮”,很有威武的特質。它經歷一戰、二戰的洗禮,在中國更是經歷直奉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考驗,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老槍!

    這款輕機槍的發明人叫“劉易斯”,最早興奮地跑到美國去推銷,結果被美國軍方無情拒絕。灰心喪氣的劉易斯跑到比利時兵工廠打工,一戰爆發後英國軍方看上這款輕機槍,從此劉易斯機槍開始揚名立萬。

    劉易斯機槍有著獨創的“抽風式”冷卻系統,這比當時大部分機槍的“水冷式”冷卻系統更為輕便。這一點對自動武器來說很重要,因為影響射擊精度、槍管壽命的重要因素就是散熱能力。

    你看劉易斯機槍的外形,最顯目的是1個夠粗夠大的圓柱形散熱套管,它的裡面裝著鋁製的散熱薄片。套管包裹著槍管,當機槍射擊時,火藥燃氣向前高速噴出,在槍口處形成低壓區,空氣從後方進入套管,經過溝槽帶走熱量。

    劉易斯機槍的基本資料有:槍長1280毫米,口徑7.7毫米,淨重11.5千克,有效射程800米,初速達到每秒745米,射速是每分鐘550至750發。

    一戰是劉易斯機槍大出風斗的時候,當時除英國軍隊裝備外,像澳洲、加拿大、法國、挪威、俄國、德國等交戰方都有裝備。到蘇俄內戰期間,劉易斯機槍因其實用性,還是深受紅白雙方士兵的喜愛。

    1938年劉易斯機槍被布倫輕機槍所取代,但二戰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軍因火力緊張就再次搬出劉易斯機槍。隨著布倫輕機槍產量的增加,劉易斯機槍逐漸退出陸戰一線,開始被裝備在飛機、船隻等軍事裝置上。

  • 4 # 漩渦鳴人yy

    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除了馬克沁重機槍以外,一戰到二戰期間發明的機槍全部都是氣冷式,就說你說的這個劉易斯機槍,那也是氣冷。

    在20世紀初,劉易斯機槍發明的時候就面對著這個問題,我想發明氣槍,但是機槍射速太快,導致槍管熱量一直上不下去,所以必須得想辦法散熱,簡單一點的方法就是水冷,可是發明專利不是在別人手裡嗎?沒辦法,所以就發明了這種氣冷式的。

    劉易斯機槍,我們看他的槍館很大,事實上那不是搶管那事,散熱筒,裡面它有很多的散熱片,真正的槍館在內部,一槍每次發射的時候會在自己的幾槍槍口形成一個低壓區,低壓區會迫使機腔後方的散熱筒內部的空氣流動,這孔的後方實際上是一個開口,用於吸納後方的冷卻空氣,不開腔都會帶動著散熱筒內的空氣進行流動,這樣的話,空氣的不斷流動,不斷的氣槍管進行散熱,那麼機槍就可以保證連續射擊。

    這種設計的方法特別巧妙,比起像日本九二式重機槍那種單純利用金屬片進行散熱的這種方法,相比來說,這種方法肯定更加先進,而且更加高效,但是這種機槍設計起來以及製造的時候有著各種各樣的侷限性,尤其是那一根大管子,不僅維護起來不方便,而且製造的時候也要增加製造成本,與其有那麼多價錢去製造這麼一臺輕機槍,還不如去多購買幾臺其他的輕機槍,這也就是後來劉易斯輕機槍被布倫輕機槍或者是我們俗稱的捷克式的輕機槍的改進版給淘汰掉的原因。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所有的輕機槍都是氣冷原理,只有重機槍才能水冷冷卻。因為輕機槍追求的是重量輕易於機動,如果用水冷卻的話除了要攜帶水套筒內幾斤的水,還要攜帶一個迴圈用的水箱和水管,這樣的話違背了輕機槍重量輕易於機動的設計。所以作為輕機槍的劉易斯機槍一定是氣冷機槍,而你看到它槍管上那碩大的套筒其實就是個散熱器。它的材料是鋁製,槍管內鋁製散熱片緊貼著槍管,增大散熱面積,和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上的散熱片差不多一個意思。而且它開槍後槍口附近的氣壓降低空氣將空氣吸入套筒內,而那個套筒不是前後封閉的空氣是可以流通的,加快槍管的散熱速度。

    這一款武器是世界上第一款軍隊正式裝備的航空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主要交戰國使用的制式武器。而且相比同時期的其他五星機槍劉易斯輕機槍可以說是出類拔萃,所以協約國的喜愛,而且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47分的大彈鼓裝彈,則它可持續輸出的火力高於其他輕機槍,剛在飛機上的還可以使用97發彈鼓,在空戰時其火力持續就更加生猛。

    而後來蘇聯的DP-27/28型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吃雞裡的大盤雞)就是按照劉易斯輕機槍為原型來製造的,47發的大彈鼓、射擊時彈鼓轉動就是繼承了劉易斯輕機槍的特點。而且它也經歷了一戰和二戰,並且在東方和西方晚上都出現過它的身影,其實中國戰場上除了我們知道的捷克式輕機槍以外,其他國家各個時期的老爺槍在中戰場上也有出現過。不過相比後期出現的輕機槍,它更換槍管的方式還是比較麻煩的。1941莫斯科紅場閱兵蘇軍裝備的劉易斯輕機槍

  • 6 # 使用者18177028401

    這個不對,大家的都不對,它是風冷確實,但是它的抽氣式散熱設計並不理想,我是怎麼知道的?是很久以前就看過一篇美華人的文章,那個人的原話是,實際效果並不突出。我覺得他是對的,我認為這也正是抽氣式散熱沒有流行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商周歷代朝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