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過AA

    一、摘抄式筆記

      採用摘抄式筆記須注意:

      1.要摘抄那些精彩、有價值、有必要的內容;

      2.摘錄後要經過核對,注意與原文相符,甚至標點符號也要與原文一樣,否則就有可能把作者的原意弄錯;

      3.摘抄前後或中間有所省略,要用省略號表示。如果遇上原文已有的省略號,要加括號註明“(省略號為原文已有)”,以便區別;

      5.使用卡片摘抄資料,一張卡片只能記一條材料,不能因為怕浪費紙張而在一張卡片上記幾條材料。否則,不便於分類,也不便於檢索;

      6.如果能在抄錄後,隨時寫一點體會、感想,可以促使自己對原文的理解。

      例一:(妙錄名言)

      類:名人名言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序言,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頁。)

      ——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習慣

      例二:(摘抄優美的語句)

      類: 寫景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星羅棋佈玉立婷婷的荷花。紅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帶雨,皎皎無瑕;怒放的,嫩蕊搖黃;含苞的,嬌羞欲語。再加上綠蓋疊翠,青盤滾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描寫夏日荷塘景色。摘自《荷葉詠》)

      二、讀書心得

      讀書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經過認真的思索,參考有關的資料,聯絡社會實際或個人的思想、學習、工作的實際,總會有一些見解、體會和心得,把這些體會或心得寫下來,形成完整獨立的一篇文章,就是讀書心得,也叫。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與批判。總之,讀書心得是將自己閱讀後的感受系統整理而形成的,與上面介紹的各種形式相比,這是讀書筆記中要求更高的一種筆記形式。

      寫好讀書心得,是理解原文內容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寫好讀書心得,需要了解其寫作規律,注意其寫作方法。

      1.要認真閱讀原文

      讀書心得顧名思義就是要先讀後得,要有感而發。而“讀”是“得”的前提,讀者之“得”則要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

      2.要介紹讀物的概況

      讀書心得是讀後之得,因何而“得”應講清楚。這就要求在文章的開頭首先介紹“讀”的內容,就是概述讀物的內容要點,或者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然後,再引出自己根據以上內容的感想。這可以說是寫讀書心得較為固定的格式。

      3.必須觀點鮮明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意。讀書心得和原作之間的關係,從內容上說,必須緊密相連;從觀點上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你贊成某個作品的觀點,可以在讀書心得中表示擁護、支援、稱頌;如果不贊成它,則可以批評、論爭、斥責、反對。無論褒或貶,都要做到觀點明確,立場鮮明;模稜兩可,似是而非,就會使文章失去說服力和吸引力。

      在處理原作和感想的關係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觀點不同時,不要把原作的意思擴大、縮小或斷章取義,隨便歪曲;另一個是觀點相同時,不要以原作代替感想,把讀書心得變成原文內容的複述。

      4.要重點突出

      讀書心得的"型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圍繞著原文的主題與中心多角度、多側面地談感想、發議論,也可以圍繞某一角度、某一側面集中抒寫感想;既可以就讀物中的某些內容充分發揮,也可以就書中的內容與其他讀物加以比較,寫自己的認識。但無論怎樣寫,都要善於捕捉和抒發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注意把筆鋒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幾點上,最忌諱的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5.要有真情實感

      俗話說,情真才詞切。一篇好的讀書心得,不但可以使讀者看到作者感情脈搏的跳動情況,還可以使讀者跟著作者感情脈搏的跳動去尋味原作的感情所在。矯揉造作,言不由衷,甚至無病呻吟,非但不能討好,還會引起讀者的反感。

      6.必須聯絡實際

      讀書心得的“得”固然是因“讀”而發,但是,如何“發”,就不能不聯絡自己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或社會實際、現實實際。這一點是讀書心得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界限。讀書心得既不像某些文藝作品那樣,可以透過藝術形象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像某些專著那樣,可以專談某些業務知識。聯絡實際,不要寫成自己某項成績的彙報,也不要寫成檢討書一樣;要注意分寸,不說大話,不說空話。聯絡實際,要努力發揮聯想,不要拘泥於原文,思路要開闊,聯想要豐富。

      7.要以議論為主

      讀書心得屬於議的範疇,所以在表達方式上,應採取議論為主的方式。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往往採用“夾敘夾議”的寫法來表達中心思想。“敘”,就是引述讀過的文章中體會最深、教育最大的那個章節、那一段或一句話、那一個人物。“議”,就是在“敘”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想,是“敘”的深化。必須強調的是,讀書心得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間或援引原文,也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它只是服務於寫體會,不能為引用而引用。援引原文有這麼幾種情況:或者因為感想由它而來;或者感情需要借它而發;或者作為述的物件;或者作為議論的根據。總之,如果不是出於表達上的實際需要,就不要過多地援引原文。“議”為主,“敘”為賓,“敘”是為“議”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也常常輔到抒情,採用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做到敘述簡潔,議論精當,抒情真摯。

      常寫讀書心得,不僅能夠培養和提高寫作能力,而且能夠鍛鍊和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有利於促進讀寫結合。

      例文:

      讀《賣油翁》有感

      《賣油翁》這個故事,說的是古代有個叫陳堯諮的人,擅長射箭,百發百中。他因此而感到自豪。一個賣油的老人看了,只是略表讚許地說:“無它,唯手熟爾。”他把油葫蘆放在地上,用一個銅錢蓋住葫蘆口,將油透過錢孔灌入葫蘆中,葫蘆灌滿了,錢孔卻沒有沾上一滴油。他自謙地說:“我亦無它,唯手熟爾。”

      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熟能生巧,只要經過刻苦練習,達到精熟,任何本領都是可以掌握的。

      我們常常看到,老農能預測風雨,善於治理田地;工人能操縱機器,加工出精密的複雜的零件;演員能扮演各種角色,做出生動的表演;畫家能運筆自如,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對此,人們總會發出種種讚歎,稱他們是“天才”。豈不知這一切並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他們勤學苦練,長期積累經驗,達到熟練的結果。

      我們有些同學常常羨慕那些學有專長,身懷絕技的人。自己也想試一試,今天學一會兒提琴,明天練一練畫畫,但是淺嘗輒止,一磁到困難就放手不幹了。嘆息自己缺少音樂和畫家的天賦,結果總是一事無成。其實這些同學的腦子並不笨,有的人玩起撲克牌來是常勝將軍,但在數學競賽中卻是倒數第一名,說到底是後者不如前者那樣練得多,沒有達到“手熟”的緣故。

      掌握一種技能,獲得一種本領,其實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勤學苦練,就能達到精熟。我們青年人不應該自暴自棄,只要樹立信心,勤奮起來,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學有所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鯴魚怎麼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