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貝愛跳舞

    誰叫她是三毛呢?如果在她那個時代,非要立個貞節牌坊的話,不會有她———因為她有太多緋聞;如果她穿上旗袍,一定比《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更風情萬種,纏綿悱惻———因為她有太多的愛恨。 天意弄人。在短暫的一生裡,三毛一直渴望愛情,可是真正的愛情卻從未眷顧她。前半生裡,她沒有找到,後半生裡,找到了卻不能接受。吉普賽式的衣裙,黑髮分成兩把垂落的麻花辮,如同她的愛戀,始終帶著一份流浪的風塵。 三毛,這個奇情的女子,在淡淡的人間煙火中,苦苦追逐著心靈深處的愛戀。 純情 三毛選擇用自殺的方式向我們告別,我們只是感覺痛惜,並沒有太多驚訝,因為這是她習慣的方式。早在1964年,21歲的她初戀失敗,就曾自殺過。 小時候的三毛身體瘦弱,性格獨立、執拗、不合群,在父母眼中,三毛是個極端敏感和神經質的人。19歲時,三毛做了臺灣文化學院哲學系的一名選讀生。在家休學七年後,她還是走回了菁菁校園。 在學校,三毛注意到幾乎所有的女生都會稱讚一個叫舒凡的男生。舒凡,本名梁光明,戲劇系二年級的學生,但是已經出版了兩本集子,是學院大名鼎鼎的才子。三毛於是借了他的書來讀,書寫得很漂亮,三毛讀畢便愛上了他。在此後的三四個月裡,三毛成了舒凡的尾巴,舒凡出現在哪,她就會出現在哪。 終於有一天,三毛在操場偶遇了舒凡。三毛想:一切總得有個開始吧,成長這本書總得靠自己動手翻。於是,三毛走向舒凡,抽出他襯衣口袋裡的鋼筆,掰開舒凡的手掌,然後飛快地將家中的電話號碼寫在他的手掌上。寫完,三毛轉身跑掉了。她一口氣衝回教室,氣喘吁吁地收拾著自己的書本。她不要上課了,她要回家等舒凡的電話。 三毛的痴情終於打動了冷傲的舒凡。第一次約會,舒凡看著面前這個仰著臉的女孩,她不漂亮,可是她有一雙閃動著生命力的眼睛。初戀就這樣開始了。兩個人,一起讀書,一起吃飯,一起逛街…… 但初戀的人通常都是脆弱的,何況三毛又是那種一旦付出就絕不肯為自己留後路的痴情者呢?在他們相戀的日子裡,三毛常為了兩人之間的一些小事而生氣。有時是因為舒凡不牽她的手,不擁她的腰,有時是因為舒凡不陪她共用午餐而一個人去睡午覺……這些讓舒凡不勝其煩。在舒凡即將畢業的時候,三毛提出了一個在舒凡看來異常荒謬的要求:結婚。最後,舒凡只有疲倦而冷漠地對三毛說:“我們不要再相互折磨了,我太累了。”就像一個水晶器皿落地的聲音,在三毛心裡,有什麼東西,碎了。 殤情 在一個颱風呼嘯的夜晚,少女三毛朝著自己左手腕的動脈狠狠地切了下去,如花的年齡,聽不見花開的聲音。後來,三毛甦醒了,睜開眼看見的不是天堂,而是手腕上纏了28針的疤和流著淚求她活下去的容顏憔悴的雙親。 帶著情傷,三毛執意去了西班牙,去了馬德里。西班牙是三毛從小就喜歡的,也許熱情如火的西班牙人能溫暖她那顆滿是傷痕的心。 三毛和荷西之間產生了一段彷彿童話般的愛情,留給許多人無限傷感的是荷西的意外逝去。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三毛是一個喜歡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人,這樣的女子自有心中的王子。可惜荷西不是那個王子,至少不完全是那個王子。三毛一直說,“荷西苦戀她六年”,但從來沒有說“她也戀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裡,三毛前三年在國外,後三年在臺灣。在國外期間,最少有三名追求者都是在最後一刻才被三毛拒絕:在西班牙時,被一名日本籍的富商同學追求;在德國時被一名後來成為外交官的德國同學追求;在美國時,被一名臺灣籍的留美博士追求。這些人都遠比荷西優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愛情標準,但是三毛拒絕了,因為三毛心目中的愛情標準比這三人所能達到的還要高。 回到臺灣的三年,她終於選到了願意結婚的人,可那個人卻是個無恥之徒。他們是在臺北的一家咖啡廳邂逅的,他是一個畫家。她崇拜畫家。她愛上了他,她毫無理由地接受和包容著他的一切。他的桀驁,他的頹廢,他的邪氣,他的玩世不恭,他的做作的無病呻吟,他的不修邊幅的邋遢,他的沒出息的自許清高和自命不凡,他的懦弱的憤世嫉俗和看破紅塵,在她的眼裡,無不隱藏著別人發現不到的可愛之處。 他說他精神上沒有寄託,她便介紹他入了基督教。但她忘了入教只是一種形式而已,虔誠是一種態度,不能用入教與否來決定它的有無。他又說他感情上沒有歸宿,於是她便答應了他的求婚,心甘情願地去做他的在他貧寒的畫室中為他洗衣、做飯的小妻子。家裡沒有人贊成他們的婚事,不僅僅是因為經濟條件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因為人品端不端正的問題。但三毛很倔強,她說家人對他有偏見,而且她覺得兩個人只要相愛就夠了,生活中的一切難題都可以在愛情中迎刃而解。崇尚愛情當然是沒錯的,錯的是他的品質根本不值得她愛。 愛情不應該是盲目的。 在舉行婚禮的前一天,三毛髮現這個為她帶來許多歡樂也為她帶來許多煩憂,一直對她信誓旦旦的畫家早有妻兒,他是一個有婦之夫,是一個下流無恥的混蛋。而她竟愛了他那麼久,為他做了那麼多。最可氣的是,那個混蛋還大耍無賴,不肯善罷甘休。最後,三毛的父親陳嗣慶先生,小心謹慎地賠出了一幢房子,才息事寧人,讓三毛從中解脫了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1973年,三毛選擇了和“苦戀她六年”的荷西,在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公證結婚。 起因於偶然看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介紹,三毛來到了非洲的撒哈拉。面對著悽豔寂寥的大沙漠,三毛幾乎不能自已,面對著殘陽如血,“在原本期待著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為一片詩意的蒼涼”。 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隨而至。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決,就先在沙漠的磷礦公司找了個職位,提前在沙漠等著三毛了。 三毛逐漸愛上了沙漠的狂暴與沉靜,愛上了沙漠美麗的星空。她成了一個快樂的家庭主婦,用中餐款待荷西;她教鄰居的女孩子們認字,用簡單的醫療知識解除他們的病苦;她曾一個人跟著運水車,深入沙漠腹地,瞭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 世上本沒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間煙火中尋找情感的寄託。三毛選擇了荷西,選擇了她最能伸手觸控的幸福。這是三毛作為一個女人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在她內心的深處,和荷西的愛戀,甚至願意用童話般的思維去淨化和昇華。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潛水意外喪生,三毛痛苦地說:“他等了我6年,愛戀了我12年,訣別時沒有跟我說一聲再見。我所有的感情都隨荷西而去。”在父母的扶持下,傷痛的三毛回到臺灣。 緋情 荷西死後,人們願三毛再婚,再有個愛她的丈夫。她是作家,但她首先是個女人,她應該擁有自己完整、獨立和美滿的婚姻。她太累了,應該有個自己的家。但是這樣一位情感豐富的女子,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與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不能再嫁,並不意味著三毛可以任憑感情沒有寄託,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三毛死後,關於她和王洛賓、賈平凹等人的緋聞有很多。 1990年,亦是三毛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取得八項金馬大獎的時候,她與中國民歌大師王洛賓發生了一段真摯的忘年情。當時,她甚至隻身跑到烏魯木齊和王洛賓共同生活。儘管有人出來反對,試圖證明三毛和王洛賓之間沒有戀情。但有人卻不僅相信他們有,而且還很深,這種情感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卿卿我我,而是看不見的心意相通、水火交融。 連結 三毛,原名陳懋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1948隨父母遷臺,1962以陳平名義在《現代文學》上發表第一篇作品《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結婚記》、《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等。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榮民總醫院以絲襪自縊身亡,享年48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雍正皇帝是個好皇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