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武王五十一年(辛卯,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在伐隨途中與世長辭,其兒子楚熊貲繼承楚君之位,為楚文王。熊貲早年受過嚴格的教育,他的師傅是從申國請來的,史稱“保申”。因武王位長達51年,文王繼位時已人到中年,但他的性格鋒芒畢露。《楚史》中記載:“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遷都於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許這是武王的遺命而由文王付諸實施的。”《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稱:“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時(楚文王元年),而事實的遷郢則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武王給文王留下了一個正在富強起來的國家,一批忠信可用的官僚和將領,一支久經實戰磨鍊的軍隊。文王即位後,做起事來,通常是稱心如意的。他對建設似乎不大關心,至少可以說他沒有為建設事業作出顯著的貢獻。他的興趣和精力貫注在戰爭上,他以戰爭為手段實現了武王“觀中國之政”的宏願。
楚文王二年(癸巳,公元前688年)冬,楚文王舉兵北上伐申。楚、申之間有鄧國(今湖北襄樊市),楚伐申(申國故址今河南南陽市),必須假道於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君鄧祁侯是文王之舅。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一時尚無口實。文王引兵過鄧時,鄧有三位大夫勸說鄧候乘機殺死文王,鄧侯未從,按正規的禮儀接待了文王此後,文王繼續北上,攻滅申國,除掉了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倖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
楚武王五十一年(辛卯,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在伐隨途中與世長辭,其兒子楚熊貲繼承楚君之位,為楚文王。熊貲早年受過嚴格的教育,他的師傅是從申國請來的,史稱“保申”。因武王位長達51年,文王繼位時已人到中年,但他的性格鋒芒畢露。《楚史》中記載:“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遷都於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許這是武王的遺命而由文王付諸實施的。”《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稱:“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時(楚文王元年),而事實的遷郢則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武王給文王留下了一個正在富強起來的國家,一批忠信可用的官僚和將領,一支久經實戰磨鍊的軍隊。文王即位後,做起事來,通常是稱心如意的。他對建設似乎不大關心,至少可以說他沒有為建設事業作出顯著的貢獻。他的興趣和精力貫注在戰爭上,他以戰爭為手段實現了武王“觀中國之政”的宏願。
楚文王二年(癸巳,公元前688年)冬,楚文王舉兵北上伐申。楚、申之間有鄧國(今湖北襄樊市),楚伐申(申國故址今河南南陽市),必須假道於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君鄧祁侯是文王之舅。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一時尚無口實。文王引兵過鄧時,鄧有三位大夫勸說鄧候乘機殺死文王,鄧侯未從,按正規的禮儀接待了文王此後,文王繼續北上,攻滅申國,除掉了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倖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