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ydsln

    最俏皮的菊花詩:菊生不是遇淵明,淵明原是菊花精!

    “菊花自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南宋楊萬里

    楊萬里真是一個奇人。放在唐朝,他應該是道士李泌那樣的人物。因為他不是出生宦官家庭,所以他沒有受到正統儒家的思想的限制。他的父親居然是個窮讀易經的隱士,或者還因此把算命當做職業。很早就失去母親的楊萬里,跟隨父親讀書生活,貧窮但富有樂趣。

    所以在他骨子裡有一種其他人很難見到的堅韌陽剛卻又Sunny。很多官員動不動就思慕陶淵明,一般是仕途不順的時候,就做此等遙想,彷彿這麼一想,就精神上得到拯救一樣,實際很多人根本過不了清苦的日子。但實際對於楊萬里來講,最清苦的生活是他的童年少年的底色,不需要模仿,無論走到哪裡,他也不需要刻意回望,山水田園就在他身上,哪怕是城市的繁華里,工作的繁重裡,他自有一種隨身而帶的清朗氣息。

    但是這樣一個人,他積極入世,性格真摯寬宏而直率。他27歲就中了進士。許多官員有仕途沉浮期,總會發牢騷,但他隨遇而安。但是他不是不會開口,41歲給皇帝上書,他高屋建瓴,提綱挈領,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略。夫人不言,言必有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一生經歷四朝,從基層縣官做起,做到太子侍讀,秘書監,寶謨閣直學士,晚年封侯。但是他一生清廉,以南宋的繁華,他曾經歷任高官和肥缺,但是公私所得,全部歸官庫或者國庫。晚年住在老家一間簡陋的房子裡。要知道他已經是侯爺。

    我常常想,這個人為什麼會有這樣傳奇的一生?但細讀他的詩,我似乎明白了一點點。

    你和向日葵,都是同樣的溫暖呀

    ”老子平生不解愁,花開酒熟萬緣休。

    更教不為菊花醉,枉卻今年一片秋!“《賞菊四首》其一

    這是楊萬里晚年隱居家鄉,看到菊花開時,那種內心的喜悅。在宋詞裡,我們常常看見會有“老子”這個詞,這是指老年人的自謙,就是老夫的意思,當然,在現代漢語中的口語中,這是一句自大的話。

    楊萬里性愛山水自然,這是和他童年的生活非常相關的。我相信在寒苦的生存裡,他的父親就是用天地輪迴的道理,讓他熱愛自然,不但能吃苦,還能享受耕耘的過程,收穫的喜悅。所以楊萬里在哪裡做官,都有一雙實在的眼睛,比如路過江南的荷花水田,他就能算出蓮蓬和魚的豐收。在人家荷花塘裡,賞荷花時,他非常隨意就掰下蓮蓬,丟到嘴裡,“露為風味月為香”,而不是像其他人在那裡尋章摘句。

    對於菊花更是如此。看見花開酒熟,他的喜悅是農民似的,但又是超越農民的。滿滿都是對自然的感恩和喜悅。這種精神狀態是帶著宗教一樣的情懷的。但楊萬里不是道士。他的情懷來自父親和易經。

    菊花節

    “菊花肯為別人狂,長怨先生不斷腸。

    兩鬢盡凋無地插,一杯細嚼入神香。”《賞菊四首》其二

    這菊花的盛放可不是為了一個人的,它盛開時,鋪天蓋地,是給所有人的。這就是菊花的大公無私。這也是楊萬里個人的品質,達則兼濟天下。

    但是楊萬里才思敏捷,善於輾轉,他說自己看見菊花都要吃醋了,我喜歡你,你卻如此恣意爛漫,不為我香。

    我該把你放在哪裡呢?我的頭髮已經快掉乾淨了,自然無法把你戴在頭上,沒關係,我就把你放在酒裡,細細品味你的芬芳!

    其實楊萬里腦袋是很智慧和靈活的。而且從這首詩我們可以觸控他的樂觀。悲觀的人執著在失去,比如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安穩,失去了年華,但樂觀的人執著於有。我還有些什麼。

    楊萬里按道理他也是老年人了,但是他只是輕巧點了一下,頭髮掉落,沒有辦法簪花,但馬上轉折到,菊花入酒。

    看楊萬里的詩,你會發現他會尋找各樣的生機,比如掉落的荷花瓣,他會想到那是荷花的又一生,開始了小船一樣的自在生活。這種生生不息,隨時隨地發現生命的動感,成為他詩詞的特色。那麼我們反推他的一生,他不是沒有經歷過磨難,反而到處都是磨難,但是他善於在磨難中找到人生和精神的出路,並化作無窮的正能量。

    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菊生不是遇淵明,自是淵明遇菊生。

    歲晚霜寒心獨苦,淵明原是菊花精!“《賞菊四首》其三

    這首詩爽朗別緻,層層遞進,闡述了菊花和陶淵明的關係。

    菊花不是為陶淵明而開的,它們在陶淵明之前,就自然生長,生氣勃勃。是陶淵明遇見了菊花呀。正是陶淵明懂得歲寒霜晚的苦,所以他才這麼鍾愛菊花。陶淵明是菊花的靈魂。

    這同樣是說的他自己,他自己在大自然中感受良多,荷花是一年四季都能夠給人類提供食品,菊花開在最晚的秋天,鬥霜雪,綻芬芳,提供給人藥材和食品原料。正是他從小看見的是大自然無私的付出和奉獻,所以當他進入仕途時,他其實在思想上已經很成熟,作為可以入選帝國的官僚,很多人想的是升官發財,但楊萬里另有理想,他已經決定好了,要做奉獻的一生。

    所以無論是坎坷還是順境,我們都可以看到楊萬里與眾不同的氣質。他超越黨爭和門派,調和官僚之間的矛盾,為的是讓所有的人都能人盡其才,而對於自己的逆境,他總可以用樂觀的方式,找到一條向前的路,哪怕迂迴輾轉。

    但是正是懂得菊花的寒苦和堅韌,他才說自己和陶淵明都是菊花精吧。但實際楊萬里比陶淵明更努力。他除了晚年是真正有病不能工作,他可沒有像陶淵明那樣動不動掛冠,歸去來兮。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妍華。

    菊花自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賞菊4首》其四

    這應該是最有深度的寫菊花的詩之一。賦予菊花主動選擇的擬人的正能量。

    說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特性,且不相同。只有菊花是不愛穠豔繁華的。是菊花自己選擇在風霜裡開放,不是春天拋棄菊花。

    一,從植物進化學來看,菊花開在秋天,恰恰是在其他季節淘汰下來,但生存的力量使它抓住了秋天,這是物種在命運下的奮力生存。

    二,菊花抓住了秋天,努力綻放出生命熱情的花朵,成為秋天靚麗的風景線。是命運成就了菊花,也是菊花抓住了命運。

    三,但是楊萬里卻看重菊花的主動性,說它們是主動選擇在秋天生長開放的,從某種直觀意義上,是如此。楊萬里讚美菊花,是它們秋天裡特別的生命力。被動的選擇變成主動有意識的選擇,其實說的是楊萬里自己。

    四,楊萬里本來可以享受功成名就帶來的種種享受,但他拒絕了。而他強調的是自己拒絕皇帝的厚愛以及享受,不是皇帝對他不好,是自己願意過菊花一樣清苦的生活。

    回到楊萬里的童年和少年,他和父親過著樸素達觀的生活,這是他一生的底氣。而進入仕途的他,是想看看人生到底有多廣袤,是自己想要更能體現價值和奉獻的生活。所以他有紅塵之外的冷靜,又有人生的熱情。到了晚年之後,他的人生無悔,因為奉獻,又一切都在他的手上,他因此飽滿。

    從楊萬里的人生我們得出幾點

    一,我們自己可否有最低最低的底線,保持對自然的物質的低要求。

    二,我們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投入和失敗都不後悔。

    三,我們是否能從逆境中找到破解困境的方法,哪怕是精神上的?

    四,我們是否隨時隨地向自然的生命學習柔韌和樂觀?

    理解了這些,也就破解了楊萬里,也就擁有了樂觀而自信的一生。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開頭結尾和具體事件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