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clslwj1

       作文是精神產品的獨創,是美好的人與美好的物撞擊的激動人心的火花。好的作文不僅能曉之以理,啟迪人們的思想,更能動之以情,用自己的心去撞擊讀者的心,掀起了人們心靈的波瀾,正如艾青所說:“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因為文章不是無情物,它是作者用人格和個性抒寫的。

    可現在作文教學十分滯後,大家有目共睹,作文教學完全是“公式化、教條化”的,學生作文幾乎是假話,假感情,假故事大全,根本談不上學生精神創造,作文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如何讓作文教學走出困境,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認為應從下面四個方面入手。

    一、重研作文主體——學生

    跨世紀的語文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實行教學民主化,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目前,作文教學仍是老框框,“知識先行,範文開路,訓練後續”的作文指導法,這些傳統教法忽視了學生是主體地位,有很多時候強迫學生作文,導致學生害怕作文。人人皆知,作文不可無我,寫作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思想感情、精神境界和個性特點,“文如其人”是對寫作特徵最精煉的概括。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得力提倡愛護“我”,尊重“我”,張揚“我”,以此作為突破口,徹底改變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要努力激發學生寫作慾望、興趣和感情,積極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味人生,用自己的人格去抒寫人生,不斷培養他們自我認識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和高度的責任感。要打破以知識為中心的框框,確定學生寫作的主體地位,得認真研究學生作文的心路歷程,學生作文的心理過程,大致由以下鏈條組成:

    1.感受,這是學生寫作活動的基礎,是寫作衝動構成的重要因素。

    感受越強烈,越能引發寫作慾望;感受越深刻,寫出的東西越能刻骨銘心;感受越細膩,寫出的東西越生動逼真。培養感受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觀察,特別是對內心世界的感悟與體驗。為了達到此目的,我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體驗到的東西及時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來,而且要擬訂標題,這樣訓練效果十分明顯,我查日記發現許多佳作,例如:李希的《家中的傷痕》、鄒娟的《痛失分數》、蔣雪花的《委屈》、劉平的《老師,我想對你說》、楊曉龍的焦點訪談、新聞追蹤等等,這一類的日記是學生的親身體驗,寫出來既親切又真實。

    2.情感,是寫作活動的生命。

    情感只有滲透在寫作的各個環節中,才能使寫作充滿生機,使文章顯得鮮活靈動。古人說:“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後才有必不可朽之詩”。不斷調動和培養學生的豐富感情,乃是作文教學之本。培養學生豐富的感情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我常用音樂薰陶法,每天中午午休30分,學生在教室裡欣賞經典名曲,反覆聽課內外好的散文、詩歌錄音,規定學生必看的電視散文,文、圖、聲三位一體的散文節目,能激起學生心中的漣漪,很有感染力,持之以恆,定能見效。

    3.想象,是寫作活動的翅膀。

    寫人,運用想象,才能使筆下的人物活起來;記事,運用想象,才能把事寫得生動具體;寫景狀物,運用想象,才能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歷歷在目。想象能力是構成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我們要盡一切可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可以透過改寫、補寫、續寫等訓練,達到此目的,每教完一篇童話、寓言等含有豐富想象的文章,我都要求學生自己創作。學生寫“黑扳與粉筆的獨白”,“與外星人的對話”,“我多想遨遊太空”,“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等創作都很不錯,我把他們的文章選出來,供全班傳閱,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創造慾望。

    4.構思,這是學生寫作的定向運動。

    構思就是圍繞中心,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一方面到更多方面沿著一條中心線索,把文章組織成一個嚴密的整體。這不是一日之功,必須長期從下面三方面進行訓練。

    第一,嚴密性,即中心集中、目標專一。

    第二,靈活性,即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要浮想聯翩,“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使寫出的文章既周密又活潑,既有筋有骨,又有血有肉。

    第三,深刻性,寫記敘文不能只停留在記敘描寫上,要使思想感情得到昇華,使主題得到深化。

    總之,構建新的作文教學體系就是要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解決兩種態度(生活態度和寫作態度),培養兩種感情(激情和深情)訓練兩種能力(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倡兩性(悟性和個性),著力解決感悟生活,激發情趣,觸發感情,調動思維等問題。

    二、讓學生的心靈自由飛翔

    評改作文是語文老師十分頭疼的事,工作量大,但收效甚小,往往費力不討好,學生對傳統的作文批改,不管老師多用心,批得多仔細,他們只正眼瞧一下分數,其餘從不細讀,我覺得作文批改一定要改革。我的做法是:讓學生與老師一起欣賞,讓學生的心靈自由飛翔。

    我把作文評改分為八個欄目,分別是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斷欣賞、咬文嚼字、出謀劃策、逆耳忠言、教師試筆、名人寄語。這些欄目就像一扇扇神奇的窗子,開啟他,是藍藍的天空,飛翔的小鳥,潺潺的小溪和青青的樹林。

    每次全班都不少於30名同學榜上有名,這批欣欣然有喜色的學生佔去教室的“半壁江山”。

    能選上“佳作亮相”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考驗,小作者讀完佳作還得接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採訪。

    你可以想象,教室裡的熱鬧,課堂上洋溢著思想交流和心靈撞擊的歡樂,輕輕的推開“片斷欣賞”這扇窗,我們驚奇發現,精彩的片斷和語句就像散在“草叢”中的野花。點名上臺朗讀的同學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他們平時的作文並不怎麼樣啊!

    “咬文嚼字”還只是給句子動一動“小手術”,接下來的“出謀劃策”才稱得上真正的“會診”。

    多精彩的“出謀劃策”,有時我不得不發出感嘆,這是思維和思維撞擊出了火花,心靈和心靈架起了彩虹,當同學們隱約意識到習作中的問題時,老師的“逆耳忠言”再一次重重的叩擊他們的心靈。

    然後,老師朗讀自己的下水作文,在用幻燈片打出一週一次的名人寄語……

    人們常說:欲學作文,先學做人,在語文教學呼喚人文底蘊的今天,如此的作文講評可宛若一股清新宜人的季候風,在師生的心海上掀起朵朵浪花。

    三、課外閱讀,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

    新大綱要求中學生每年閱讀量達80萬字,並且推薦了具體的名著名篇,要求學生在文化底蘊豐富的作品中陶冶情操,而現狀又如何呢?

    據我調查,我班學生的課外閱讀,即無序又低效,不少學生把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作為閱讀的主要物件,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讀所謂的《優秀作文選》,這樣閱讀層次太低,收效甚微,老師有必要向學生做一些指導。

    首先我自己閱讀了大量的名著名篇,然後再向學生推薦,讓學生從這些作品中吸取充沛的人文性的精華,以武裝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讓學生目及四海,視達千里,心遊萬仞,精騖八極。

    除圖書室的書外,我還拿出我的藏書與學生共賞。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不與水合作》、《動物哲學》、蕭紅的《呼蘭河傳》、席慕容《有一首歌》、遲子建《聽時光飛舞》……

    向學生推薦當代中學生自己寫的作品《花季雨季》、《好玩十四五》、《真心英雄》等,我班訂閱了文化含量高的期刊《讀者》、《青年文摘》、《小小說》等,師生定期交換閱讀心得,學生翻閱我所作的閱讀筆記心靈受到了震動,如飢似渴的閱讀老師讀過的課外書,模仿老師的做法,也寫過動人心絃的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寫好梗概的作文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