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廣勝5

    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名單

    留學生獲取的成就1872年8月11日,經清朝政府批准,在陳蘭彬、容閎率領下,中國第一批留學生梁郭彥、詹天佑等30人從上海啟程,前往美國開始留學生涯。圖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的合影。

    總共出去了三批,但問題是後來因為朝廷擔心全盤西化,慈禧遽然頒旨:全數撤回留美學生。

    有22位幼童進入容閎的母校耶魯大學。他們是:詹天佑、歐陽庚、 容揆、黃開甲、梁敦彥、張康仁、鍾文耀、蔡紹基、唐國安、譚耀勳、 李恩富、容星橋、曾溥、陳佩瑚、劉家照、陳巨溶、陸永泉、祁祖彝、 盧祖華、徐振鵬、鍾俊成、錢文魁。

    容揆和譚耀勳是抗拒“召回”,在大批幼童回國後,留在美國完 成耶魯大學學業的。李恩富、陸永泉則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國, 讀完了耶魯。

    在位於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的“留美幼童”有:鄺詠鍾、 方伯梁、鄺賢儔、薛有福、鄺景揚、鄧士聰、楊兆楠等人。

    在哈佛大學檔案館,我們查到了中國“留美幼童”丁崇吉的入學登記卡。

    3位進入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唐紹儀、周壽臣、吳仰曾。

    5位“留美幼童”進入了紐約州瑞薩萊爾理工學院:吳應科、吳敬榮、蘇銳釗、羅國瑞、潘銘鍾。

    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蔡紹基(1859—1933)廣東香山縣北嶺村人。1872年入選中國首批幼童赴美留學。1879年在哈德福特高中畢業會上,他就《鴉片貿易》為題發表演講,結束語慷慨激昂,語驚四座:“中國沒有死,她只是睡著了,她最終將會醒來並註定會驕傲地屹立於世界!”1881年入耶魯大學學習法律,同年年底奉召回國,派往上海海關當翻譯。1883年經同學唐紹儀引薦,派赴北韓幫辦商務,後入袁世凱幕府充當幕僚,10年後回國。

    蔡紹基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一直以泱泱大國自居的中國,慘敗於彈丸之地日本的槍炮之下,朝野震驚。在這個時期,向西方學習,培養高科技人才,逐漸成為華人的共識。1895年10月,在津海關道盛宣懷和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王文韶的推動下,光緒皇帝御批,中國第一所大學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後更名為北洋大學,1951年定名為天津大學至今)成立。北洋大學設頭等學堂和二等學堂,學制均為4年。頭等學堂為大學本科,畢業後可留學深造。二等學堂為大學預科,為頭等學堂提供生源。當時,蔡紹基出任二等學堂總辦。

    北洋大學堂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12歲留學美國,1878年,他考入知名學府耶魯大學,在土木工程系鐵路專科進行深造。在藏龍臥虎之地,詹天佑永不言後,刻苦鑽研,各科成績都很優秀,特別是數學,在一、三年級時,曾獲得數學獎學金。20歲那年,詹天佑出色地完成了大學本科課程,成為當年歸國的105名留美學生中僅有的兩位學士學位獲得者之一。

    詹天佑

    1905年,清政府委派詹天佑擔任京張鐵路會辦(後升總辦)兼總工程師,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他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先驅者之一,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華鐵路第一人。他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界的先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鐵路工程技術專家。作為中國鐵路事業的先驅者,詹天佑被人們稱作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

    京張鐵路-人字形

    駐外官員歐陽庚:歐陽庚自1872年考取留美幼童,光緒七年(1881)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成為當年歸國的105名留美學生中僅有的兩位學士學位獲得者之一。自1883年(光緒九年)至1911年(宣統三年)受清廷封為駐美外交官,後自民國元年至十七年(1911年至1928年)派駐巴拿馬、爪哇、巴達維亞、英國、智利等國任職。他一生在兩個朝代連任外交官45年,被清廷授予資政大夫,花翎布政使銜,榮獲二等嘉禾獎章,是著名職業外交家。他高風亮節,兩袖清風,為維護民族的尊嚴,保護華僑的權益和生命財產作出了貢獻。博得了華僑和同仁的愛戴和稱頌,為祖國和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有詩為證:“華夏後裔歷八方,五洲萬國有虞唐,老人若敘移民史,懷德每稱歐陽王”

  • 2 # 使用者1302007357927

    1872年8月11日,經清朝政府批准,在陳蘭彬、容閎率領下,中國第一批留學生梁郭彥、詹天佑等30人從上海啟程,前往美國開始留學生涯。圖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的合影。

    總共出去了三批,但問題是後來因為朝廷擔心全盤西化,慈禧遽然頒旨:全數撤回留美學生。

    有22位幼童進入容閎的母校耶魯大學。他們是:詹天佑、歐陽庚、 容揆、黃開甲、梁敦彥、張康仁、鍾文耀、蔡紹基、唐國安、譚耀勳、 李恩富、容星橋、曾溥、陳佩瑚、劉家照、陳巨溶、陸永泉、祁祖彝、 盧祖華、徐振鵬、鍾俊成、錢文魁。

    容揆和譚耀勳是抗拒“召回”,在大批幼童回國後,留在美國完 成耶魯大學學業的。李恩富、陸永泉則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國, 讀完了耶魯。

    在位於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的“留美幼童”有:鄺詠鍾、 方伯梁、鄺賢儔、薛有福、鄺景揚、鄧士聰、楊兆楠等人。

    在哈佛大學檔案館,我們查到了中國“留美幼童”丁崇吉的入學登記卡。

    3位進入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唐紹儀、周壽臣、吳仰曾。

    5位“留美幼童”進入了紐約州瑞薩萊爾理工學院:吳應科、吳敬榮、蘇銳釗、羅國瑞、潘銘

    現在可以說是許多的人在完成自己的學業之後,都想要去外國體驗一下他們的學校生活,於是很多人都有遠赴重洋的打算,不光是現代人這麼想,以前的清朝時期也是有很多的人想要走出國門,到外面的世界可以下,但是當時中國正處在封建社會時期,很多的事情都沒有變成現實,但是140年前仍然有一批留學生漂洋過海,到了遠方的國家。

    後來在他們回國以後,個個成為了國家的棟樑。當時的清政府可以說正處在一種內憂外患的條件之下,國外列強軍隊正在不斷蠶食著中國的領土,而國內也爆發了許多的起義,像義和團、太平天國等等,為了不讓自己在世界發展過程中落在了最後面,所以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展了,他們興辦了許多現代化的工廠,一些民生行業等等。他們也是想要用這一手段來加強清政府的統治,因為當時中國因為閉關鎖國,比其他的國家落後了許多年。

    在1872年的時候,他找了30名願意前往其他國家的孩子,最後在他們的帶領下,乘著輪船到達了美國的舊金山。而當時對於選拔這批學生,他們也是費了很大的頭腦,因為很多人深受封建社會的影響,根本就對外界的事物是有一種牴觸的情緒,所以他們選來的學生大都是在十歲左右。出身於比較良好的家庭,可以說是修養非常好,但是很多人的家庭因為沒有出過遠門,對此也是存有很大的擔心,清政府在他們出行之前也是讓他們寫下了一個生死令狀,如果15年內有任何的事情,都是需要自己負責的。

    而在最後的幾年時間裡,又陸續的有3批批年輕人踏上了美國的土地。他們在當地也是寄居在當地人的家庭當中,在他華人的幫助下,終於學會了當地的語言,而這這些人雖然身在異國的土地,但他們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在大洋彼岸他們刻苦的學習著先進的知識。這也可以從美華人帶給清政府的一些信件中得到了體現。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他們也沒有忘記拋棄封建的禮儀,剪掉了自己的長辮子,扔掉了自己的黃馬褂,並且對於清廷那種八股文制度也是一併的拋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預防膽囊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