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483103466638
-
2 # 糖寶乖乖
1、學習。
孔子是個大學問家,用學富五車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否則,怎麼會有所謂七十二賢徒從學與他呢?尤其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常處於動盪之中,孔子出生低微,求學的路並不寬廣,但他靠著堅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條學問之路,實在難能可貴。
重視學習是一件好事,但我們現在談到學習,人們往往狹隘地理解為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甚至就是為了考試出成績。讀了《論語》讓我們更一步瞭解到孔子的學習範圍很廣,更敬佩他的才華,孔子本人就精通“六藝”,即禮(禮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馭馬車)、書(文學)、數(演算法)你看,孔子絕對算得上一個多面手,可謂入可文、出可武。這種學習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孔子對於求學的態度可概括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要好學,也就是說要有主動學習、追求學問的意識。
第二個層次是要以誠實的態度對待學習。在《論語 為政》中,孔子這樣教育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第三個層次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不恥下問”這是一種寧要學問不要面子的學習態度。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問”字,它表明你是在一種仰視的心態看待學問,看待你所要學的知識,它需要你越過世俗的眼光,以渴望之心求索學問。
2. 堅持哪些做人的原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說:(“做一個人,卻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可以。)誠信,誠就是誠實,就是不欺人,信是信用,就是重承諾,守信用,不耍花招,敢於負責。作為一種傳統美德,誠信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底線,也是人就交往和各種社會事務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其實,無論哪朝哪代,痛恨失信、呼喚誠信的聲音從來就沒有斷絕過,正因為如此,那些誠信的故事才會千古流傳。那些以誠信為做人之本的人才世代受到景仰。
3. 交友。
意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實的人交友,同見識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表明老實而心術不正的人交友,同善於諛奉承德人交友,同善於花言巧語而胸無實學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人的一生不可無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重選擇。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有困難時可幫助你克服困難,在危急時會幫你渡過難關。
關於交友和與人相處,孔子還有一句名言:道不同步相為謀。
4. 做人的智慧。
自古以來的聖賢都認為,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水平;寬以待人,則不但可以贏得尊敬和友誼,還能儘量不得罪人。
在競爭的時代、在競爭的崗位上,免不了會因一些小事碰撞,你如果不容忍他人小的過失,針鋒相對,不但傷了和氣,對自己的工作也帶來不利!之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宰相肚裡能撐船”就是告訴我們,要用一顆博大寬容之心,去包容他人的狹窄心胸,把刻責別人、攻人之惡的話語嚥到肚子裡,你將發現會受益匪淺。
5. 做人的境界。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說:樸實勝於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於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個君子。”
“文質彬彬”是現在常用的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文靜而有修養。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這個成語也來自《論語》來自孔子的創造,而且是被孔子作為做人的一種境界提出來的。
“質”在這裡是指忠信孝悌等內在品質,是一個人最根本的東西。一個重質的人表現出“木、訥、剛、毅”的特點,有他品行敦厚、堅持原則的優點。
“文”是指詩書禮樂等外在的文飾,它可以讓人知識廣博、情趣高雅。
當然,孔子說“文質彬彬”是專對君子而言,因為一個本事再強,品德再高尚的人,如果言行粗野,不懂禮貌,也算不上君子,也無法達到做人的更高境界。
6. 領導者恪守的做人成事之道。
子曰:“君子不器。”
在當今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社會,一個人不可能在同一位置靜止不動,而當某種“動盪”把人從一個熟悉的環境中拋到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時,許多人就會不知所措。其原因就在於複雜的現實中,單憑一隻腳走路是不牢靠的,人必須學會多種生存本領,做一個能文能武德通才,不僅“專業”要精通,其他的“行業”也要能懂能做。
長久以來,人們提起諸葛亮,往往都把他看成“神人”。諸葛亮何以如此多才多能?在《誡子書》裡他寫道:“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可見這是他長期專心致志、刻苦讀書並多方面學習的結果。
可見,諸葛亮的“通才”不是僅僅限於書本,也不侷限於某一專業和領域,而是百事皆學皆通,這給我們的現代教育帶來很好的借鑑,這就是教師不要以“應試教育”來束縛學生的思維,要多多鼓勵學生走進社會,向大自然索取知識,才能使自己學到登山涉海的本領。
7. 做君子不做小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熱之惡。小人反是。(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和這相反。)
什麼樣的人是小人?什麼樣的人可稱得上君子?誰的臉上也沒有貼上標籤,似乎讓你難以判斷。實際上,君子與小人行為方式的對比有時極為鮮明。比如,有的人為利人不惜損己,有人則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有的人對於:成人之美”的事不亦樂乎,有的人則對“成人之惡”的事趨之若騖……
人不能為了競爭而競爭,有些競爭是必須的,有的競爭是可以放棄的,該放手時就放手,今天你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會成你之美,世界時一個和諧的世界,成人之美是這個和諧世界的最美樂章。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侷促憂愁。”)
俗話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古今中外的所謂“君子”,之所以能夠品行正、修養好、境界高,原因在於他們用有一個坦蕩的胸懷,因此,才能擁有一個寬廣坦蕩的人生。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坦蕩蕩”孔子給出的答案是“不憂不懼”、內省不疚”。相反,“常慼慼”的小人則不得不為自己的所做所為擔驚受怕,憂慮不已。
8. 在自省與自修中提高做人的修養。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在道德修養的過程中,如果說“一日三省”是向內心、向自我求助的話,“見賢思齊”就是向外求助,為自己找一個學習和提高的參照物。
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看見別人的優點,我們主動去學習,看到別人又不好的地方,我們就去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有我們就去改掉。這才是正確的、利人利己的做法。
有句老話說的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這樣才可以進步,而怎麼學習又該向誰學習呢?
這時就需要自己用心去發現了,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是不是有很多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他們的身上是不是有很多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果是,那麼我們就應該去學習,這樣自己的才能與道德就會得到提升。
回覆列表
好處就是能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而一旦道德修養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就不會再為一日三省能夠得到什麼好處的問題所困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