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衛知識庫

    環衛工是中國最危險的職業

    12月22日凌晨4時40分,7名環衛工人在哈爾濱二環橋上被車輛撞倒,5死2傷。僅僅在2017年,哈爾濱就有至少十名環衛工人因交通事故身亡,永遠消失在“凌晨四點鐘的城市”。環衛工人,他們每天默默清掃城市的同時,也把腦袋系在了褲腰帶上。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逢年過節,環衛工人總要受到各級領導的親切接見和慰問,企業和商家也會在這時候捐助或者宴請環衛工人,網際網路上也會出現諸如“少放鞭炮,讓環衛工早回家過年”之類的策劃。說真的,真心也好,作秀也罷,看客們是被感動的一塌糊塗,而環衛工人怎麼想的好像並不重要。畢竟在“少放鞭炮,讓環衛工早回家過年”的策劃之後,環衛工人可沒少掃一把鞭炮紙。更何況,環衛工人最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的作業環境。他們365天在危險的車流裡穿梭,如何保障環衛工人的安全,並沒有引起有效的關注。就拿此次出現事故的哈爾濱來說,據“穀雨實驗室”的統計,2017年已經發生多起交通事故導致環衛工人身亡的事件:新年頭一天,兩個環衛工人在哈爾濱二環橋上被撞身亡;11月中旬,兩名環衛工人在道里區清雪時被撞身亡;12月10日,哈爾濱遭遇今冬最大降雪,公路大橋上3名環衛工人被撞,1死2傷。環衛工人死亡率高,這與他們的工作環境息息相關。環衛工人在擁擠的城市道路中穿梭前行打掃衛生,常年與大大小小的車輛擦肩而過,但凡有一個不小心就會出現或大或小的事故。“穀雨實驗室”和《冰點週刊》採訪的哈爾濱環衛工遇難者家屬就說:“幹這份工作,腦袋系在褲腰帶上。”這是東北俗語,表示命懸一線。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哈爾濱二環路屬於城市快速幹路。根據現行國家衛生標準規定,普通城市道路的機械化清掃率應該達到40%,機動車快車道全部實行機械化清掃。所以,按理說高架橋、立交橋橋面都應該全部採用機械化清掃,北京、上海、濟南等城市都是採用機械迴圈作業的方式。既然如此,7名環衛工人凌晨清掃橋面,是道路條件不允許機械作業還是環衛公司沒把他們的生命放在心上,有待進一步調查。此外,大部分的環衛工人年齡都不小了,行動和反應能力難免遲緩,在緊急情況下有可能應對不及。《一線環衛工人生存狀況調查》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湖北省W市一線環衛工人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為主,其中50歲以上佔比74%,40歲以下的環衛工人僅佔被調查者的2.1%。並且,環衛工人大多來自外地,廣州環衛工人當地人的比例僅為6.8%。中老年在危險的路段清潔馬路,大多數時候,唯一的安全措施就是一身反光工作服。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連這身反光服有時也會坑慘環衛工人。2014年初,鄭州在13天內有4名環衛工人相繼被撞身亡,《大河報》經過暗訪後發現,環衛公司給工人配的反光背心批發價多在10元以下,最便宜的僅3元,洗兩水就沒什麼效果了。而交警身上的閃光服價格最少在130元至140元。要知道,環衛工人作業時間很多時候都在凌晨4點至6點,這個時間點被稱為“致命兩小時”。因為人這時往往會感到非常疲憊,加之視線不好、車少、車速快,很容易發生意外。而環衛工人在作業時往往都是彎下腰的,所以反光服是避免事故發生最直接的訊號。一旦容易洗得發白,那穿不穿反光服就沒什麼意義了。為什麼不能等到天亮再清掃?《工人日報》曾採訪的一家環衛公司負責人稱:“早高峰開始後交管部門是不允許上路打掃的,只能趕在7點之前打掃乾淨。”超負荷工作致使環衛工人注意力下降也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據《工人日報》報道,在貴陽,每位環衛工人每天至少要清掃6000平方米到8000平方米的街道,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而根據住建部的規定,根據道路級別的不同,每天人均清掃面積從3800平方米至6800平方米不等,很多城市的環衛工人都是超負荷作業的。不僅勞動強度大,工作壓力也大。現在很多地方都實行路面保潔市場化運作,環衛承包給了環衛公司,政府出臺相應的考評措施。比如福州市鼓樓區的量化考核標準,評分90分以上的,全額撥付經費還給予一定獎勵;85分以下的,不僅得不到利潤,還會扣發管理費。為了不被扣費,許多環衛公司都加強了對環衛工人的考核,有的公司甚至出臺“垃圾落地不超十分鐘”的規定。這些規定,讓環衛工人不得不時刻在路面上穿梭,一旦發現垃圾就趕緊清掃,顧不得來往車輛。

    在很多人眼裡,環衛工人是典型的“三低”代表——低收入、低學歷、低技能。

    根據“穀雨實驗室”和《冰點週刊》的報道,此次遇難的哈爾濱環衛工人每月收入僅兩千元出頭,上橋清掃每月多一百元,而哈爾濱市2017年最低工資是每月1680元;而在學歷上,以廣州為例,90%的環衛工人都是初中及以下學歷;並且中國環衛工人的工具大多還是掃帚、簸箕、鐵鍬,只要四肢健全就能勝任,不要求有什麼特殊技能,但也不會培養任何技能。

    鑑於此,除了需要“自我感動”的作秀時刻,很多人對環衛工人都是忽視甚至鄙夷的。國家社科基金專案“環衛工人生存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研資料顯示,超過70%的環衛工人表示“受歧視,不被尊重”是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國外機械化清掃

    讓一線環衛工人安全、體面的工作很難嗎?其實並沒有。

    為了安全,能採用機械化清掃的道路都要機械化,不要讓環衛工人為一張紙一片漂浮物去快車道上撿拾。完善的垃圾分類和大規模機械化道路清掃,都能極大的降低環衛工人的工作量,保障他們的安全。在大規模機械化道路清掃的美國,紐約只有9000名環衛工人;而作為垃圾分類榜樣的日本,東京只有2000名道路清掃工人。

    除此之外,還要給環衛工人最起碼的安全保障。現實情況中,環衛工人不僅工資低,無勞動合同也是常態,這使得他們一旦在工作中發生意外,也很難被認定為工傷。而在國外大部分國家,環衛工人是按照勞動法納入企業職工範疇,工資、社會保障和福利問題都可以解決,並且收入也不低。

    在中國,環衛部門是事業單位,但絕大多數一線環衛工人都是編外工、臨時工。以福建省為例,福建省環衛部門約有4.3萬人,其中正式職工9%,主要從事管理和技術工作;編外職工26%,臨時工65%,主要從事一線工作。身份不同待遇也不相同,財政負責正式職工的工資,而大量一線環衛工人都是由環衛公司解決的。

    哈爾濱車禍遇難環衛工居住的小巷

    按照國家標準,環衛清掃保潔作業每平方米定額應該在10元以上,但是從福建省總工會和住建廳的一份調檢視,福建省大部分縣市招標價格在4元-5元之間,約有23%的市縣每平方米招標價格低於3元。而保潔公司還要賺錢,這樣一算,環衛工人的工資只能被壓得很低。

    改變這一局面,需要在成本測算或財政撥款時,將環衛工人職業衛生健康方面的費用,包括常規體檢費用、職業健康專項體檢費用和勞保用品等一併考慮,專款專用。同時,如果大規模的推廣機械化清掃,那有些地方可能用不了非常多的環衛工人,對於可能存在失業風險的環衛工人,應該對他們進行技術和職業培訓,讓他們儘可能的找到餬口的工作。

    以上內容出自:

    騰訊新聞今日話題第4120期《為什麼說環衛工在中國是高危職業?》

    作者“魏巍 ”

    侵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如何學習拳擊?有沒有一套系統的方法或者實用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