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大米
-
2 # 農村王小霞
姜,又稱生薑、大姜,算是我們消費者家中比較常見了的一種配菜,其口味辛辣,具有一定的去腥提鮮的作用,並且國內很多消費者用其加水煮後當作驅寒用藥,對感冒有一定的藥效。
姜比較適合生長的溫度大概在25-30度左右,低於15度姜會停止生長 。一般來講在中國的湖南等生薑種植區的種植時間多在每年的4、5月份,另外在西北地區的種植時間可能稍提前一些。
中國生薑的種植時間比較久,其種植技術也算比較成熟。一般來講,我們會選擇在一些沙質土壤中種植生薑,並且要保證澆水、排方的方便性,這樣可以為生薑的後續管理提供方便。
浸種我們可以將選擇好的姜種用生薑專用的包衣劑浸泡、消毒,然後用少量沙土拌一下放置到陰涼處,用塑膠袋密封最好。
整理、施肥現階段一般每畝姜田可用4000斤左右的腐熟有機肥,再配以50斤左右的尿素均勻灑施到姜田中深耕即可。然後整理出深20CM左右的姜溝,溝距約40CM即可。然後小量的在姜溝中澆一些水,待可以下腳時即可開始種植。
分種、種植一般來講,可以將之前已催過芽的姜塊分成50多克的小種塊,每塊種塊上留2個左右的幼芽進行種植,如果姜種塊上姜芽過多可以將其去掉再行種植。
在種植姜種時,其株距約20CM,儘量統一將姜芽朝南方向,然後蓋上5CM左右厚的細土即可。一般情況下10天左右姜芽會破土而出,這時可為其小量澆水,以免因為乾旱而產生“燒苗”的現象。
水、肥因生薑對水分很是敏感,一定要及時澆水及排水。
生薑的整個生長期中一般可追肥三次,第一次在生長姜長至25CM時每畝可用50斤左右的尿素兌水噴灑。第二次可在9月初每畝用70斤左右的尿素兌水噴灑,第三次可在第二次施肥後的30天后每畝地用30斤左右的尿素兌水噴灑即可。
最後,就是即時的在生薑的生長週期中注意病蟲害的防治,這樣才有可能在生薑的採收季獲得生薑的大豐收。
生薑如何種植才能高產,種植生薑的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生薑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料,多吃生薑可以驅走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大家是眾所周知的,生薑在幼苗期的生長時間較長,其最主要是還是要抓住以下幾點
1、土地的選擇 生薑生長期長,產量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肥料,由於根系不發達,根的數量少,分佈淺,需要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不是肥田不栽姜”生,姜地要深翻30~40釐米。
同時,我們必須選擇Sunny燦爛的日子來耕種,努力使土壤變白風化,造成有利於根系生長的疏鬆肥沃的環境。深度轉彎後,汽車被開啟,一般寬約100釐米。
為了及時消除姜田漬水,廂溝深度應在70到80釐米之間。 將姜地整平後,築溝,將姜種在溝中,土壤用於作培土。因為土培土高,根莖會長出脂肪,產量高。
一般來說,姜埂築髙33~40釐米,溝底寬10~13釐米,底寬30~35釐米,面寬15~20釐米,刺壁陡峭,一面傾斜,姜埂應該被壓實,以便田間操作和避免雨水沖塌。
2、施肥 生薑生長期長,需要大量肥料,生薑生長過程中,根莖逐漸增大,需要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鈣、鎂等各種礦物質養分。因此,生薑想要高產,除了使用足量的基肥,還需要進行分階段追肥,以滿足生薑生長的養分需求。
(1)施肥時間 不論採用何種栽培方式,生薑有兩個較大的側枝時,側枝與主莖(即三枝)的高度相似,經過這一時期,上面的地面和地下的根莖都進入了一個生長旺盛的時期。主要效能是提高生長速度。一方面出現了大量的枝幹,葉的數量也相應增加。
另一方面,地下根莖也迅速擴大,大量養分累積形成產品器官,對肥料水的需求較大。 為保證生薑的高產,應增肥。此時施肥稱為“三叉肥”或“轉折肥”,這種增肥對促進發棵和根狀莖的生長有重要作用。根據不同的栽培方法,從7月初到8月初,施肥時間一般是適當的。
只要姜達到三個階段的標準,就應該施肥。一般來說,天棚比小拱棚早,小拱棚比地下室早,地下室比外露的地面早,施肥前去除姜遮蔭草。
(2)施肥方法 在這一時期,化肥的數量應該是大量的,加上土壤的種植,再加上使用有機肥料和更持久的肥料和速效肥料,或者使用有機無機複合肥料,每667平方米施用優質有機肥等有機肥)80至120公斤,高氮高鉀優質複合肥100至120公斤;或25%(12-4-9)有機無機複合肥160至200公斤。
按照“先小後大”的順序,即七月五日至二十日追施總量的1/3,然後再進行一次培土;在秋初前五至十五日,然後追肥剩下的2/3,並進行一次培土,此時追肥施用有機肥,既能改善土壤,又能保證生薑在生長後期不脫肥。
(3)足夠的追肥 為了促進生薑發棵和根莖的擴張,秋季應該是“大追肥”。施肥標準為:腐雞糞3000公斤,餅肥70-80公斤,每畝硫酸銨20公斤(蛋糕肥可由熟熟的黑豆或大豆75公斤代替,而硫酸銨可以用尿素代替)。
對於被追肥的“二銨”和尿素的地塊,雞糞可以補充灌溉水。在姜苗有6個以上的分枝時,再進行一次育肥,硫酸銨(或尿素)施於20公斤,硫酸鉀為10公斤,以防止過早衰變。
3、看天氣澆水 當生薑有大量的分枝和根莖時,所需的水量顯著增加。為了滿足這一時期的水分需求,水應根據天氣條件及時供應,然而如果澆水過多或過多,也會導致腐爛的根、莖和葉過早老化。
因此,一般每隔4至6天澆水一次(種植在果樹下的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少澆水或不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原則。
4、及時除草 姜的幼苗期在高溫雨季,雜草叢生,長期水肥條件好,雜草叢生現象也很強烈,如果除草不及時,草和姜苗爭奪肥料、水和Sunny,姜苗容易發育不良。
因此,有必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以防止雜草引起的姜苗植株早衰。
5、適時培土 生薑的根生長需要黑暗和潮溼的條件,為了防止根莖擴大和露出地面,必須及時進行土壤栽培。
初秋,將第一次土壤栽培與除草、“大追肥”相結合,將溝后土置於植物基部,溝槽變成山脊;後再配合澆水進行第二、三次土壤栽培。兩次土壤栽培的時間間隔為10至15天,每次土壤為5至6釐米,山脊表面厚度逐漸擴大,為根莖的生長創造適宜的條件。
6、葉噴肥 在生薑生長的中後期,可利用肥料、菜肥、尿素水溶液進行葉面噴灑,延長葉的光合作用時間,提高光合效率,促進植物生長髮育,防止葉早衰。尤其是生薑幼苗生長不良包括弱苗和黃黃的姜苗,可提前施用葉面噴施肥料,可增加噴灑肥料的次數。
7、輕提種姜 根據市場情況,生薑可以在長期收穫種姜出售又稱扒老薑的過程中進行採收出售。方法是沿播種方向開啟土層,露出生薑,用左手按住生薑幼苗的莖,用右手輕輕舉起生薑。把它和植物分開。
注意,不能搖動生薑幼苗,以防止根過早衰老,取出種姜後要及時封溝,對弱小的姜苗不宜取種姜,以免造成早衰。
8、扣棚保護 為確保生薑的生產,應在初霜前進行屈曲植物,以延長其生長時間(根據相關的專家研究和實際經驗),生薑的收穫期每推遲一天,每畝可增加約50公斤)。拱棚的溫度在白天控制在25°c~28°c,
夜間控制在15°c~18°c。一般不用水,而是要注意風害,防止有害氣體的破壞。這樣,生薑的生長期可以延長約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