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文笑譚

    唐代最早詩人:虞世南(558—638年) 唐代詩人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群書理要》五十卷、《兔園集》十卷等,另有詩文集十卷行於世,今存《虞秘監集》四卷。

  • 2 # 好玩的國學

    初唐最早的隱逸詩人王績!

    唐朝遍地都是詩人,要說最早,這很難講,但要說最早最有名、對初唐詩歌產生重要影響的詩人,那麼非王績莫屬了。

    王績字無功,自號東皋子、五斗先生,唐朝著名詩人。王績字無功,這裡面有道家思想的影子。莊子曾經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意思是“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崇尚道家學派的知識分子,大多選擇了避世而居,成為隱士,因為他們不要什麼功名利祿,只要順應自然順應自己的內心就行了。而“東皋子”、“五斗先生”,很明顯是受到東晉隱士陶淵明的影響。東皋是王績隱居的地方,而“五斗先生”顯然是模仿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與陶淵明的志向不同,王績更愛酒,每天喝掉五斗酒最合心意。

    王績家世顯赫,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與王通相比,弟弟王績的隱士精神似乎更加純粹些。王通作為隋朝末年最著名的大儒,廣收門徒,雖身在山野但志在魏闕。而王績一生似乎只在意酒。為了酒,可以放棄隱居生活,走向滾滾紅塵;為了酒,可以放棄官位,迴歸田野山林,像陶淵明一樣,做隱士,寫田園山水詩歌。

    其實,沒有人願意生下來就做個隱士。中國文人多受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思想的影響,只有在仕途受挫心灰意冷的時候,才會隱居遁世,漫遊於五湖煙海之中。王績也經歷了這樣的心路歷程。王績從小是個天才兒童,十五歲時遊歷京都長安,拜見隋朝權傾朝野的大臣楊素,一鳴驚人,被稱為“神童仙子”。後被任命為“秘書正字”的小官,相當於現在給領導寫講話稿的小秘書。王績心懷大志,不願在朝廷做案牘勞形的秘書,後來被調到揚州做六合縣丞,相當於縣長辦公室主任,因嗜酒誤事,受人彈劾,被解職。當時正處在隋朝即將土崩瓦解之際,王績感嘆“網羅在天,吾且安之”,乾脆回到家鄉,做個快樂的隱士。

    隋朝滅亡,唐朝建立。朝廷徵召前朝官員,王績以原官待詔門下省,意思就是在門下省做個清閒的後備幹部。門下省的待遇不錯,每天提供良酒三升。他弟弟王靜問,做個後備幹部快樂嗎,王績說,“俸祿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有快樂。”王績的領導聽了,乾脆把給王績的酒加到一斗,於是王績就有了“斗酒學士”的美名。

    回到東皋後,他潛心研究釀酒技術,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為《酒經》一卷;寫成《酒譜》一卷。還模仿陶淵明,寫過一篇《醉鄉記》,虛擬了一個醉鄉,說那裡“去中國不知幾千裡”,環境優美,人們沒有爭鬥,真是一個互相友愛的大同世界。他的偶像是陶淵明、阮籍那樣的隱士。他曾經寫了一首詩《醉後》: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詩前兩句仰慕魏晉名士阮籍和隱士陶淵明沉湎酒中的生活,似乎只有在大醉不醒中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樂趣。後兩句則化用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語,既然“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既然世事無常眾人皆醉,我也沒有必要做個孤獨的醒者,這種想法顯然比曹操多了幾分沉重。在“今朝有酒今日醉,明朝沒酒白開水”的價值觀的指導下,王績全身心投入到飲酒之中。他和隱士仲長子光一起,于山光野色中飲酒,據說仲長子光是個啞巴,不能說話,但這並不影響王績和他成為酒友,因為不能說話不要緊,王績可以像李白與敬亭山一樣,“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也可以像陶淵明那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因為隱居之樂、飲酒之樂,根本不需要言說,在酩酊醉意中,王績覺得眼前的山水田園,自有可親之處。

    文人飲酒隱居,要是不寫點詩文出來,顯然會憋成內傷。王績徜徉在湖光山色中,寫了好些清新自然的作品。王績的詩歌,上承陶淵明、謝眺等山水田園詩歌,下啟王維、孟浩然等盛唐田園詩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更加註重音韻和平仄的搭配,是初唐詩歌走向盛唐氣象的橋樑。詩人隱居於鄉間,寫下了很多清新樸素的詩歌。最有名的是《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夕陽西下,詩人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在古人的觀念中,秋天是傷感、落寞的象徵。“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眼中的景色總是籠罩著自己的情感。“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在這薄暮籠罩的晚上,樹樹秋色,山山落暉,牧人騎馬打獵歸來,簡直就是一曲優美的田園牧歌。面對如此美景,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最後兩句,“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自己和路人們互不相識互不說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王績的隱居生活是富足的,絕不會去吃野草。他家世顯赫,比偶像陶淵明還要富裕很多。王績自己說“酒甕多於步兵,黍田廣於彭澤”,酒比當年的阮籍存貨要多,田產比起陶淵明的“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也要“土豪”得多,陶淵明還要親自下地幹活,王績家裡還有不少傭人,反正自己只要每天喝酒寫詩,其他的一概不要擔心。所以,王績的田園詩歌,總是帶有一種天然的情趣,這種情趣的基礎在於豐衣足食有錢有閒,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子,絕無心情寫這種充滿田園情趣的詩歌。

    《秋夜喜遇王處士》:

    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王處士應該是王績志同道合的隱士朋友。用孔子的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王績屬於無酒不歡的人,估計第一句話是,“有朋自遠方來喝點酒乎”,心情當然舒暢。詩人在屋北的菜園鋤豆,又從東邊田野收割黃米歸來。月光如水,清輝下,詩人遇到了好朋友王處士,心情很高興。詩人如何來表達他的喜悅之情呢?詩歌是講究意境的藝術,有時候不能直說,而要用一種美好的意境去表達。詩人說,我和王處士相遇的時候,有穿梭飛舞的螢火蟲從旁助興。上下起舞的螢火蟲的形象很美,體現了清靜自然的意境。要是作者寫成“相逢秋月滿,更值烏鴉飛”的話,王處士早被嚇走了。

    詩貴在自然、情深。這首描寫田園生活情趣的小詩,“沒有任何刻畫渲染,平淡到幾乎不見有詩。但正是在這種隨意平淡的語調和舒緩從容的節奏中,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習慣和一片蕭散自得、悠閒自如的情趣。”號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要是看見了,定會揮毫將這首詩畫成山居秋夜圖。

    王績的一生,沉浮於酒缸,自樂於田園,隱者自隱,清者自清。他身上幾乎濃縮了中國文化儒、道、佛、陰陽等多方面的思想。早年時,他用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夢想“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在理想破滅之後,崇尚道家思想,猛烈批判儒家思想,他在《贈程處士》中寫道:

    百年長擾擾,萬事悉悠悠。日光隨意落,河水任情流。

    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

    意思是說,“百年來紛紛擾擾,萬事已悠悠而過。Sunny隨意灑落,河水帶著感情流淌。禮樂限制了姬旦,詩書束縛了孔丘,不如在高枕上,求得長醉以消除憂愁”。除好酒外,王績還好彈琴,曾改編琴曲《山水操》,他甚至還研究易經陰陽八卦,以為別人算卦為樂。但最大成就在於詩歌,被後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扭轉齊梁餘風,為開創唐詩做出重要貢獻,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啦啦小魔仙咒語怎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