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鉅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導致階級矛盾激化。由於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湧進中國,質高價廉的工業產品,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併更為嚴重。清政府的捐稅,年年增加,使農民不堪重負。1840-1850年,廣東、廣西和全國許多地區,水災、旱災、蝗災,連年不斷,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農民反抗鬥爭多達110次。特別是兩廣地區,由於受到鴉片戰爭的直接衝擊,社會動盪更為激烈。在此期間,洪秀全被《勸世良言》中的單一神權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觀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觀和中國農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結合起來,用三年時間從事宗教理論建設,從農民階級的要求和利益出發,先後撰寫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他宣傳“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人們都是上帝的“赤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提出清朝最高統治者,實乃“閻羅妖”,世間“相凌相奪相鬥相殺”,都是“閻羅妖”的罪過。同時期,馮雲山在紫荊山區的廣大貧苦農民和燒炭工人中,宣傳反清思想,開展拜上帝會的組織工作。1849年,拜上帝會眾已達萬餘人。1850年前後,拜上帝會與地主團練的衝突日趨尖銳,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醞釀和發動的。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率眾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3月,太平軍轉戰到武宣東鄉,洪秀全正式稱“天王”;9月,太平軍攻佔永安州。在永安滯留期間,進行了休整補充和制度建設,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治制度的雛形。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圍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戰役中,馮雲山戰死。太平軍轉戰湖南途中,釋出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重要文告,闡明太平天國“掃除妖孽,廓清中華”宗旨,號召廣大群眾紛紛響應。湘江上的縴夫、船工;碼頭上的挑夫、搬運工;城鎮中的鐵匠、商販、木匠;以及郴州、桂陽山區的煤礦工人,參加起義,太平軍迅速壯大。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隊伍增至50萬,聲威大振。2月,太平軍水陸兼程,沿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等重鎮。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為了鞏固和發展勝利成果,進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率軍進兵北京。北伐軍出江蘇,過安徽,進河南,渡黃河,入山西,直搗直隸,逼近天津,由於孤軍遠征,終於失敗。洪秀全為了控制長江中游,確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賴漢英、胡以晃、曾天養率軍溯長江西上,攻佔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廣大地區。在湖南境內,多次打敗曾國藩組織的以地主團練為骨幹的湘軍。1856年上半年,太平軍又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破圍戰,先後擊破了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並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度》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維持絕對平均主義,不可能付諸實施。但是,它表達了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願望。太平天國還實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試製度;對外關係上,堅持獨立自主。正當太平軍在西征戰場取得勝利之時,1856年8月,天京城內發生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責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態發展下去對自己不利,表面上答應了楊秀清的要求;暗地裡卻密召在前線的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回京救駕。韋昌輝想借機謀取權利,立即率3000精兵趕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綱的配合下,包圍了東王府,殺了楊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萬多人。天京城內一片恐怖。石達開從湖北趕回,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又想殺死石達開,石達開只好半夜縋城逃出天京,石達開的全家老小都被韋昌輝殺了。韋昌輝的行為,引起太平軍全體官兵和百姓的憤慨。11月2日,洪秀全誅殺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餘人,平息了這場自相殘殺的內亂。韋昌輝被處死後,石達開應召回京“提理政務”。洪秀全經過“天京事變”,對石達開也不信任,於是封洪仁發和洪仁達為王,鉗制石達開。石達開既無實權,又心存疑慮,1857年6月,率領10萬精兵遠走西南。石達開的隊伍孤軍奮戰,1863年6月,被清軍圍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軍覆沒。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盛入衰的轉折點。天京變亂和石達開出走,使太平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向防禦。清軍乘機反撲,攻佔了長江中下游許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圍困天京。洪秀全為重振國威,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陳玉成、李秀成會集各路將領,在安徽樅陽召開軍事會議。各路大軍協同作戰,一舉攻破浦口殲敵萬餘,再次擊潰江北大營。11月,在安徽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6000餘人,迫使清軍從安慶撤圍,穩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勢。1859年,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主張“權歸於一”,反對“結黨聯盟”;廣開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興辦工礦交通和金融事業;准許私人投資,僱傭勞動;獎勵民間製造器皿技藝,準其專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來,興辦學館,建立醫院,設立社會福利機構。《資政新篇》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政治綱領,具有明顯的資本主義傾向。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陳玉成部搗毀江南大營,並開闢了蘇南根據地。1861年9月,安慶失陷。次年5月,陳玉成敗走壽州,被俘就義。太平天國西線陷入無法挽救的危境。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堅決地同侵略者進行英勇鬥爭,先後重創“常勝軍”、“常安軍”、“常捷軍”,並將華爾打死,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安慶失陷之後,太平軍在江蘇、浙江的根據地也相繼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圍小塊地區,這時,天京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形勢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讓城別走”,另闢根據地的主張,被洪秀全拒絕。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軍挖掘地道,用火藥轟塌城牆,經過激烈巷戰,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軍將士壯烈犧牲,少數人突圍。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義。李秀成在天京突圍時被俘,被曾國藩殺死。太平軍餘部轉戰大江南北,一直奮戰到1868年。中國歷史上這場空前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前後奮戰17年多,縱橫18省,威震全中國,最終在清政府和外國侵略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興起原因1. 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2.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華人民帶來新的災難。3. 自然災害嚴重。1846年至1850年,兩廣地區水、旱、蟲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太平天國運動掃蕩了王朝秩序,衝擊了就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它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並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反方案——《資政新篇》。這一體制變革的勇敢嘗試,是當時先進華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智慧結晶。反封建的同時擔任起了反侵略的任務,打破了西方侵略者對中國迅速的殖民帝國的企圖。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鉅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導致階級矛盾激化。由於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湧進中國,質高價廉的工業產品,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併更為嚴重。清政府的捐稅,年年增加,使農民不堪重負。1840-1850年,廣東、廣西和全國許多地區,水災、旱災、蝗災,連年不斷,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農民反抗鬥爭多達110次。特別是兩廣地區,由於受到鴉片戰爭的直接衝擊,社會動盪更為激烈。在此期間,洪秀全被《勸世良言》中的單一神權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觀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觀和中國農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結合起來,用三年時間從事宗教理論建設,從農民階級的要求和利益出發,先後撰寫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他宣傳“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人們都是上帝的“赤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提出清朝最高統治者,實乃“閻羅妖”,世間“相凌相奪相鬥相殺”,都是“閻羅妖”的罪過。同時期,馮雲山在紫荊山區的廣大貧苦農民和燒炭工人中,宣傳反清思想,開展拜上帝會的組織工作。1849年,拜上帝會眾已達萬餘人。1850年前後,拜上帝會與地主團練的衝突日趨尖銳,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醞釀和發動的。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率眾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3月,太平軍轉戰到武宣東鄉,洪秀全正式稱“天王”;9月,太平軍攻佔永安州。在永安滯留期間,進行了休整補充和制度建設,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治制度的雛形。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圍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戰役中,馮雲山戰死。太平軍轉戰湖南途中,釋出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重要文告,闡明太平天國“掃除妖孽,廓清中華”宗旨,號召廣大群眾紛紛響應。湘江上的縴夫、船工;碼頭上的挑夫、搬運工;城鎮中的鐵匠、商販、木匠;以及郴州、桂陽山區的煤礦工人,參加起義,太平軍迅速壯大。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漢三鎮,隊伍增至50萬,聲威大振。2月,太平軍水陸兼程,沿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等重鎮。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為了鞏固和發展勝利成果,進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率軍進兵北京。北伐軍出江蘇,過安徽,進河南,渡黃河,入山西,直搗直隸,逼近天津,由於孤軍遠征,終於失敗。洪秀全為了控制長江中游,確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賴漢英、胡以晃、曾天養率軍溯長江西上,攻佔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廣大地區。在湖南境內,多次打敗曾國藩組織的以地主團練為骨幹的湘軍。1856年上半年,太平軍又在天京外圍展開了激烈的破圍戰,先後擊破了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1853年冬,制定並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度》是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維持絕對平均主義,不可能付諸實施。但是,它表達了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願望。太平天國還實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試製度;對外關係上,堅持獨立自主。正當太平軍在西征戰場取得勝利之時,1856年8月,天京城內發生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杖責洪秀全,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的事件。洪秀全感到事態發展下去對自己不利,表面上答應了楊秀清的要求;暗地裡卻密召在前線的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回京救駕。韋昌輝想借機謀取權利,立即率3000精兵趕回天京。9月2日凌晨,在秦日綱的配合下,包圍了東王府,殺了楊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萬多人。天京城內一片恐怖。石達開從湖北趕回,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又想殺死石達開,石達開只好半夜縋城逃出天京,石達開的全家老小都被韋昌輝殺了。韋昌輝的行為,引起太平軍全體官兵和百姓的憤慨。11月2日,洪秀全誅殺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餘人,平息了這場自相殘殺的內亂。韋昌輝被處死後,石達開應召回京“提理政務”。洪秀全經過“天京事變”,對石達開也不信任,於是封洪仁發和洪仁達為王,鉗制石達開。石達開既無實權,又心存疑慮,1857年6月,率領10萬精兵遠走西南。石達開的隊伍孤軍奮戰,1863年6月,被清軍圍困在四川大渡河畔,全軍覆沒。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盛入衰的轉折點。天京變亂和石達開出走,使太平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向防禦。清軍乘機反撲,攻佔了長江中下游許多地方,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圍困天京。洪秀全為重振國威,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委以重任。1858年8月,陳玉成、李秀成會集各路將領,在安徽樅陽召開軍事會議。各路大軍協同作戰,一舉攻破浦口殲敵萬餘,再次擊潰江北大營。11月,在安徽三河鎮全殲湘軍精銳6000餘人,迫使清軍從安慶撤圍,穩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勢。1859年,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主張“權歸於一”,反對“結黨聯盟”;廣開言路,“上下情通”。效法西方,興辦工礦交通和金融事業;准許私人投資,僱傭勞動;獎勵民間製造器皿技藝,準其專利自售,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來,興辦學館,建立醫院,設立社會福利機構。《資政新篇》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政治綱領,具有明顯的資本主義傾向。1860年上半年,李秀成、陳玉成部搗毀江南大營,並開闢了蘇南根據地。1861年9月,安慶失陷。次年5月,陳玉成敗走壽州,被俘就義。太平天國西線陷入無法挽救的危境。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者同清政府互相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堅決地同侵略者進行英勇鬥爭,先後重創“常勝軍”、“常安軍”、“常捷軍”,並將華爾打死,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安慶失陷之後,太平軍在江蘇、浙江的根據地也相繼失守,只剩下天京及其周圍小塊地區,這時,天京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形勢日益危急。李秀成提出“讓城別走”,另闢根據地的主張,被洪秀全拒絕。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軍挖掘地道,用火藥轟塌城牆,經過激烈巷戰,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軍將士壯烈犧牲,少數人突圍。幼天王和洪仁玕在江西被俘,英勇就義。李秀成在天京突圍時被俘,被曾國藩殺死。太平軍餘部轉戰大江南北,一直奮戰到1868年。中國歷史上這場空前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前後奮戰17年多,縱橫18省,威震全中國,最終在清政府和外國侵略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興起原因1. 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搜刮人民。統治更加腐敗。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2.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華人民帶來新的災難。3. 自然災害嚴重。1846年至1850年,兩廣地區水、旱、蟲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太平天國運動掃蕩了王朝秩序,衝擊了就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它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並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反方案——《資政新篇》。這一體制變革的勇敢嘗試,是當時先進華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智慧結晶。反封建的同時擔任起了反侵略的任務,打破了西方侵略者對中國迅速的殖民帝國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