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92948274874

    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因為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都會給我們悔過並改正的機會。《聖經》上說:有一次,耶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幫助父親在農場工作。他們有田有牲口,生活富裕,一無所缺,他們熟悉的是成功和繁榮。父親愛他的兩個兒子,他們一切所需的,父母都充分地供給他們,可以說是一個家道殷實的家庭。可是,小兒子過得不開心。他不滿現狀,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拉長著臉,勉強地做當天例行的工作。他也不喜歡住在家裡,家裡太受限制,他嚮往脫離父親的管教,他要自由,他要自己過,自己做決定。有一天他對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家產分給我。”意思就是說:“父親,你過世的時候,你的農場、田地和牲口全歸哥哥和我。現在就分家好了,把我那一份給我,由我自己管理。”父親聽見這個要求,大吃一驚,平時歡喜快樂的面容,這時變得憂傷陰沉,雖然這不是他所願意的,他還是接受了兒子的要求,把產業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是長子,所以得雙份,這是當時猶太人的規矩。小兒子得了他理應得到的那一份。一拿到手,小兒子立刻變賣他所有的產業,準備遠行。他要到處旅行,大開眼界,好好享受世界上各種的樂趣。他迫不及待地準備出門。這才是人生的開始,他可要好好地享受一番。一切準備就緒,箱子關上,他帶著所有的財產上路了。他離開父母,開始新的生活,以為有說不完的享受在等著他。幾年以後,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青年人在荒野放豬。他的衣服破爛,兩頰凹陷,雙眼無神,帶著個黑眼圈。他在後面趕豬,雙腳無力,直髮抖。吃飯的時間到了,他把豬群趕到豬圈。有幾個人抬來一桶桶的豆莢,倒在食槽裡。豬群咕嚕咕嚕地狼吞虎嚥。僕人站在一旁看它們吃,誰也沒有留意放豬的年輕人。青年人看著豬食直流口水,巴不得送豬食來的人趕快離開,他好吃幾口豆莢充飢,叫飢餓的肚子平靜一下。雖然吃的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起碼可以解一會兒餓。可是這些送豬食的人,一直等到豬吃完了所有的豬食才離開。可憐的青年人,失望了,一點兒東西也沒吃到,只好空著肚子繼續放豬。這個青年人是誰呢?他就是財主的小兒子。就是那個腰纏萬貫,興高采烈去發現新大陸的小兒子,遠走高飛的小兒子。他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他不是帶了好多好多的錢出門的嗎?說來話長,他剛到遠方的一個地方,天天吃喝玩樂,交了好多朋友,這些人吃他的喝他的,卻一毛不拔。錢大把大把地浪費,沒有多久他就坐吃山空了。他從來沒想到要工作,他也不願工作,他以為有足夠的金錢,沒有必要再工作了。沒有多久,他忽然發現錢花光了,於是就找他以為是“朋友”的人幫忙。可是,沒人理他。既然他沒錢供給這些人吃喝玩樂,他們就遠離他,不再是朋友了。其實他們不過是他的酒肉朋友,而非真正的朋友。除此以外,當地遭遇大饑荒。糧食漲價,他根本買不起。於是,他開始體驗飢餓之苦,常常空著肚子上床,覺也睡不好,因為肚子餓得痛。這時他才決心抹下臉去找工作。最後,他找到一份工作,就是放豬。對猶太人而言,放豬是最卑賤的工作,因為豬是不潔淨的動物。飢餓使得他不得不接受這份工作。從此,他每天趕著豬群出去放豬,工錢是少許的食物。他的老闆待豬比待他還好。青年人剛離家的時候,以為人生是一場吃不完的宴席。結果落到這個地步,他失去一切所有,全因自己的過錯。這時,他開始回想在家住的日子。熱淚流下他的雙頰,他為自己的過錯傷心,為在罪惡中度日悔改。他自言自語說:“我父親的工人比我吃的都好,而我卻在這裡等著餓死。”可是回家嗎?那要自己放下架子,低聲下氣地求父親原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越來越想家,晚上不能睡覺,患了思鄉病。最後他終於作了大膽的決定,他要回家,他再也忍受不了了。他要承認他的罪,他想懇求父親饒恕他的過錯。終於,他起身,往家的路上走了!他放下放豬的工作,心情沉重,眼中有淚;可是他還是上路了。來到這個地區的邊界,就要到家了。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他這麼一個襤褸不堪的乞丐,父親還會認他嗎?一邊想一邊躊躇前行。忽然,他被快速的腳步聲驚醒。抬頭一看,有人朝他跑了過來。來者是個白髮老人,是他的父親!父親遠遠地看見他的兒子。這個父親天天等著兒子回家!沒有一天忘記這個不孝之子,天天到路上去等,盼望兒子歸來。這一天,他按例到路上去張望,看見遠處有一個人費力地徐徐前進。父親留心地看,忽然他拔腿就跑去迎接這個陌生人。這個人不是陌生人,而是他的小兒子。他趕緊去歡迎他,一點兒也沒有恨意,也沒緊握拳頭,乃是張開雙手,高興得不得了。小兒子清醒之前,已經感覺到父親的雙手抱住他,不停地親吻他了。這完全出乎小兒子的意料之外,他哪裡敢這麼想。他根本不敢乞求父親的愛,他深感不配。他跪在父親腳前痛哭流涕,承認自己的罪過,求父親的原諒。他由衷的懇求,感動了父親的心,父親把兒子抱得更緊。父親下令對跑過來的僕人說:“把上好的袍子、鞋子給我的兒子穿上。”然後,又把傳家戒指,戴在這個回頭的浪子的指上。他們一塊兒走進家門。父親的愛,強烈的愛讓兒子受之有愧。當晚,父親又設宴,大肆慶祝。殺了一隻肥牛犢,烤了,還高唱感恩和喜樂之歌,因為浪子回頭金不換。犯了錯誤要勇於悔改,千萬不要遲疑和執迷不悟。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是願意給我們悔過自新的機會的。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與人交往的問題上,我們聽一下先人曾國藩的見解:賢良與不肖的等級如何判斷呢?就是看他改正過錯的勇氣與怯弱的差別而已。太陽和月亮有虧食現象,星辰有隕落之時。對於人來說,說話有過甚之處,行動有後悔的時候,即使是聖賢也難避免。改正過錯十倍於人者,他的賢良也十倍於人;改正過錯百倍於人者,他的賢良也百倍於人。越是賢良的人,越是光明磊落;越是不肖的人,仗持奸邪而終不悔改了。人一生下來,氣質上相差得並不太遠。為善而成了習慣,就成為君子了。他有了過錯,他的朋友直率地批評規勸來糾正他,又有的朋友,用謙恭的語言勸勉他。倒退了有人鞭撻,進取了有人頌揚,他們互相比著向上進取。辦不好的事成了習慣,就成為小人了。他有了過錯,則多方文飾,作他的朋友的,與他較疏遠的,心裡認為不對卻當面稱讚他;與他較親近的,則曲意苟且迎合,害怕因堅持正義而損害了恩誼,他們相互比著墮落。這就是賢良的更加賢良,而不肖的更加不肖的原因。我的一個朋友告誡我說:“您與某某兩人相好而中斷了,是由於您的失德而造成的,您為何不謹慎地對待此類事呢?”又有某君告誡我說:“聽說您在主持考試,曾經以私人感情求於人家,這樣做太不適當了。”兩位先生的話,乍一聽,好像不合我的夙志。慢慢地分析,他們對我沒有什麼要求而能進奉逆耳之言,實在是尊敬我呀!進一步自我反省過錯,其中大的可能比這個厲害四五倍,而多的可能難計其數,這兩位先生,只是舉一個方面的罷了,人苦於不瞭解自己呀!上古君王們的道德教化不能推行,士大夫們都在參與一切得過且過、只顧眼前的事情,往往陷於罪惡之境,而同僚朋友沒有片言隻語對他進行質問的,而這人自我感覺很適意,還慶幸自己沒有犯錯誤。以孔子這樣的賢良,還有待於學習《易經》來避免錯誤。而現在說沒有過錯,是欺騙別人還是欺騙自己?自己知道有過錯而掩飾一時的失誤,輾轉掩蓋躲藏,以至於到了滔天大奸的地步自己也不知道,這就是不可以接近小人的原因啊!作為朋友而對他的過錯隱瞞、忍耐或曲意贊同,助長人家的惡劣,是俳優戲官巴結逢迎之徒呀。《聖經》上說:“有的話使你的心感到不順暢,才能求得真正的道理,有的話要更改你的志節,必然得不到真理。”我有意記到本子上以備檢視反省,並且展示給朋友們作為逆心之言。【聖經箴言】聽從勸導,樂於學習,你就套成為一個明智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國藩識人用人心法要訣告訴我們如何體察入微、洞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