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麥曲類黃酒中的攤飯法(紹興元紅酒)為例進行介紹。紹興元紅酒採用攤飯操作法(簡稱“攤飯法”)釀製而成。現 代的紹興酒釀造已改用鼓風冷卻代替“攤冷”工序,極大地提高了 生產效率。
採用攤飯法釀成的酒,又稱“大飯酒”,一般在農曆“小雪” 開始浸米,“大雪”前後蒸飯發酵,到次年“立春”開始壓榨、煎 酒。 (1)篩米過篩目的在於除去糠秕、碎米等其他雜物,確保浸 米和發酵正常。
同時,也可避免浸泡時碎米溶入水中,造成浪費, 影響酒質和產量。(2)浸米浸米是黃酒生產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浸米質量 好壞,直接關係到蒸飯質量,並影響成品酒品質。浸米的目的是為 了使大米吸水膨脹,便於蒸飯,確保米的糊化效果。
浸米標準一般 以“手捏成粉”為度,這是釀酒師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得出的經驗。傳統黃酒生產工藝採用低溫長時間浸漬確保浸米效果,同時利 用漿水酸度來抑制雜菌生長。新工藝黃酒則採用保溫浸米快速提 漿,二者操作工藝有所不同,但目的一致,均為了“提漿”。
實質 均在於培養乳酸菌產生乳酸,達到“以酸制酸”的目的。 這裡可考 慮兩種途徑,一是大米不經浸漬直接用調酸法釀製黃酒;二是採用 接種純種乳酸菌進行擴培取得酸度。生產前,浸米缸(池)均需清洗乾淨,尤其是“糟缸”和“陳 缸”,更需進行嚴格清洗消毒,確保缸內無其他異雜氣味。
同時, 浸米用水必須清潔乾淨。浸米時先放水,然後投人原料米,再用木楫或壓縮空氣使米疏 松,同時撈淨浮在水面上的糠秕、泡沫等雜物一般要求水面超出 米麵10〜15cm,若浸米水位下降,需及時補水,並保持浸米缸 (池)面衛生,儘量避免缸(池)面產生白花。
同時,需根據氣候、 米質和水溫情況,合理掌握好浸米時間。為確保米漿酸度,應提前預測氣溫變化,確定應對方案。寒冷 季節可考慮採用溫水浸米,條件許可可在室內浸米,從而更有助於 穩定浸米質量。
浸米完成後,應提前一天放漿,漿水酸度控制在 12〜15g/L (以乳酸計),便於蒸煮糊化和糖化發酵,確保酒質風 味,所謂“酸漿,滋飯,好老酒”。 (3)蒸飯蒸飯要求與淋飯酒基本相同,只是採用攤飯法,米浸漬後無需淋洗,以保留附著於米上的漿水,帶漿蒸煮。
即使不用 其漿水的陳糯米或粳米,也採用帶漿蒸煮工藝,以調節酒醅酸度, 至於漿水所帶的雜味及揮發性雜質可透過蒸煮除去。蒸熟後的米飯須及時冷卻,生產中採用鼓風冷卻。 應用蒸飯機 的大型企業已實現了蒸飯、冷卻的連續化和生產自動化。
米飯降溫 要求品溫下降迅速、均勻,不產生熱塊,並根據氣溫掌握好冷卻溫 度,以適應落缸要求,一般為60〜65°C。(4)落缸落缸前須對發酵缸及所有生產用具嚴格滅菌。先用 清水洗淨,再用沸水、石灰水二次滅菌,確保無異雜味。
同時根據 配方要求,提前一天稱取一定量清水置於缸中備用。落缸時分兩次 投入已冷卻米飯,再依次投入麥曲、酒母和漿水,由2〜3人用木 楫或木耙與小木鉤等工具將物料充分攪拌均勻。
目前,已有不少企 業採用電動機械裝置作為落缸攪拌用,提髙了勞動生產率。落缸時要稱準飯量和水量,並控制好物料總重量,以便有效控 制落缸溫度。 溫度過高不易掌控;溫度過低延長髮酵時間。
同時注 意酒母使用順序,用前檢查,用時攪拌,並據氣候、酒母老嫩及發 酵環境確定使用量。落缸溫度視氣溫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控制在24〜28°C,生產 中及時做好保溫工作,確保糖化、發酵順利進行。發現落缸溫度偏 低或偏高,均應及時增減保溫物料,採取補救措施。
(5)糖化發酵物料落缸後便開始糖化發酵,前期在進行糖化 的同時,酵母開始增殖,此時溫度上升較慢,應做好保溫工作,生 產中除加蓋雙層草缸蓋和圍好草蓆外,上面還攤竹簟或罩上塑膠薄 膜,視氣溫高低增減保溫物。
一般經10h左右醪液中酵母便大量繁 殖,進入主發酵階段,待品溫上升到一定程度,便需及時開耙。 開 耙的目的是為了調節缸內發酵溫度,使缸內上、中、下及周邊溫度 趨於一致,使糖化菌和酵母菌在最適宜的溫度下生長繁殖,抑制雜 菌生長繁殖,確保發酵正常進行。
一般情況下,落缸後12h應作一次全面檢查,瞭解發酵和溫度 變化情況,確定最佳開耙時間。開耙時間需根據米飯軟硬情況合理 調節。 米飯軟時可適當提早開耙;米飯硬時則可適當延遲開耙,但 需注意不能太遲,以免升溫過高導致酸敗。
生產中要密切關注氣候變化情況,加強檢查,做好記錄,及時 調整操作方案。頭耙後,品溫顯著下降。二耙後,各耙的品溫下降較少。但在 實際操作中,並不嚴格按照規定溫度和時間開耙,而是根據氣溫變 化、米質軟硬及糖化發酵情況靈活掌握。
開高溫耙時,頭耙、二耙 可視品溫高低進行開耙;三耙、四耙則要綿合感官檢查,判斷酒醅 (醪)發酵成熟程度,及時搗耙並增減保溫物,確保發酵正常進行; 四耙後每天搗2〜3次,直至接近室溫。
適當的攪拌可增加酒醅 (醪)溶解氧,增加酵母活力,抑制雜菌生長。但應注意減少酒精 揮發,及時灌壇,進行後發酵。 (6)後發酵(養醅)後發酵,又稱養醅。灌壇前,根據主發酵老嫩程度合理掌握淋飯酒新增量,同時根據配方要求加入一定量糟燒。
灌壇時先將缸內帶糟(即發酵醪液)攪拌均勻,手工或用泵將酒醅灌入壇中,注意不要太滿,一般加飯酒離壇口 15cm左右。灌好後,根據場地松實情況堆幢帶糟,並根據一幢平、二幢牢、三幢直的原則操作,要求堆幢整齊,確保安全。
後發酵時,酒醅糖化發酵繼續進行,只是發酵作用較為緩慢,一般需兩個月以上時間,經過如此長的後發酵,酒醅漸趨成熟,風味質量已達生產要求。生產中根據季節變化和酒醅成熟情況選擇合適的堆坯地點,正確確定開榨時間。
如前性酒因養坯期間氣候較冷可選擇向陽的南面養坯,後性酒因開榨較遲,可選擇室內或向陰的北面養醅,從而不致升溫過高,防止酸敗和失榨。 對後發酵酒醅要加強檢測和檢查,並根據測定結果確定養坯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適當延長養坯期,這是提產保質的措施之一。
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酸度升高等異常現象,則須及時處理。(7)壓榨半成品經兩個月以上發酵期後,酒醅已趨成熟, 此時可壓榨。榨酒的目的是使半成品(帶糟)中的酒液和酒糟分 離。 壓榨後的清酒,經勾兌、調色、調味並澄清2天以上,即可 煎酒。
(8)煎酒(滅菌)煎酒是黃酒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煎 酒,又稱滅菌,是將已澄清的酒加熱,以殺滅酒中的微生物及酶, 然後灌壇、封口、貯存。煎酒時重點掌握溫度與流速, 同時注意每壇酒均應灌滿,否則,長期貯存酒易變質。
(9)貯存貯存又稱“陳釀”,剛釀好的新酒口味粗糙、聞香 不足,較刺激,不柔和,透過“陳釀”可促進酒精分子與水分子間 的締合,促進醇與酸之間的酯化,使酒味變得柔和、馥郁。
各種貯 酒容器中又以陶質大壇貯酒質量最佳,不鏽鋼罐貯酒質量稍次,原 因在於陶壇透氣性好,空氣中的氧能進入壇內,從而加速氧化反應 的速度,有利於酯的形成。 此外,陶壇的良好透氣性也有利於酒中 低沸點易揮發物質如乙醛等有害氣體逸出。
黃酒的貯藏年份是從酒灌入陶壇算起的,若條件允許,消費者 也可從廠家購買大壇酒自己貯存,當然要品嚐好酒就得等待較長時 間,而且要有一個好的貯酒環境。在貯酒過程中要經常檢查,發現 滲漏及時處理。
以麥曲類黃酒中的攤飯法(紹興元紅酒)為例進行介紹。紹興元紅酒採用攤飯操作法(簡稱“攤飯法”)釀製而成。現 代的紹興酒釀造已改用鼓風冷卻代替“攤冷”工序,極大地提高了 生產效率。
採用攤飯法釀成的酒,又稱“大飯酒”,一般在農曆“小雪” 開始浸米,“大雪”前後蒸飯發酵,到次年“立春”開始壓榨、煎 酒。 (1)篩米過篩目的在於除去糠秕、碎米等其他雜物,確保浸 米和發酵正常。
同時,也可避免浸泡時碎米溶入水中,造成浪費, 影響酒質和產量。(2)浸米浸米是黃酒生產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浸米質量 好壞,直接關係到蒸飯質量,並影響成品酒品質。浸米的目的是為 了使大米吸水膨脹,便於蒸飯,確保米的糊化效果。
浸米標準一般 以“手捏成粉”為度,這是釀酒師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得出的經驗。傳統黃酒生產工藝採用低溫長時間浸漬確保浸米效果,同時利 用漿水酸度來抑制雜菌生長。新工藝黃酒則採用保溫浸米快速提 漿,二者操作工藝有所不同,但目的一致,均為了“提漿”。
實質 均在於培養乳酸菌產生乳酸,達到“以酸制酸”的目的。 這裡可考 慮兩種途徑,一是大米不經浸漬直接用調酸法釀製黃酒;二是採用 接種純種乳酸菌進行擴培取得酸度。生產前,浸米缸(池)均需清洗乾淨,尤其是“糟缸”和“陳 缸”,更需進行嚴格清洗消毒,確保缸內無其他異雜氣味。
同時, 浸米用水必須清潔乾淨。浸米時先放水,然後投人原料米,再用木楫或壓縮空氣使米疏 松,同時撈淨浮在水面上的糠秕、泡沫等雜物一般要求水面超出 米麵10〜15cm,若浸米水位下降,需及時補水,並保持浸米缸 (池)面衛生,儘量避免缸(池)面產生白花。
同時,需根據氣候、 米質和水溫情況,合理掌握好浸米時間。為確保米漿酸度,應提前預測氣溫變化,確定應對方案。寒冷 季節可考慮採用溫水浸米,條件許可可在室內浸米,從而更有助於 穩定浸米質量。
浸米完成後,應提前一天放漿,漿水酸度控制在 12〜15g/L (以乳酸計),便於蒸煮糊化和糖化發酵,確保酒質風 味,所謂“酸漿,滋飯,好老酒”。 (3)蒸飯蒸飯要求與淋飯酒基本相同,只是採用攤飯法,米浸漬後無需淋洗,以保留附著於米上的漿水,帶漿蒸煮。
即使不用 其漿水的陳糯米或粳米,也採用帶漿蒸煮工藝,以調節酒醅酸度, 至於漿水所帶的雜味及揮發性雜質可透過蒸煮除去。蒸熟後的米飯須及時冷卻,生產中採用鼓風冷卻。 應用蒸飯機 的大型企業已實現了蒸飯、冷卻的連續化和生產自動化。
米飯降溫 要求品溫下降迅速、均勻,不產生熱塊,並根據氣溫掌握好冷卻溫 度,以適應落缸要求,一般為60〜65°C。(4)落缸落缸前須對發酵缸及所有生產用具嚴格滅菌。先用 清水洗淨,再用沸水、石灰水二次滅菌,確保無異雜味。
同時根據 配方要求,提前一天稱取一定量清水置於缸中備用。落缸時分兩次 投入已冷卻米飯,再依次投入麥曲、酒母和漿水,由2〜3人用木 楫或木耙與小木鉤等工具將物料充分攪拌均勻。
目前,已有不少企 業採用電動機械裝置作為落缸攪拌用,提髙了勞動生產率。落缸時要稱準飯量和水量,並控制好物料總重量,以便有效控 制落缸溫度。 溫度過高不易掌控;溫度過低延長髮酵時間。
同時注 意酒母使用順序,用前檢查,用時攪拌,並據氣候、酒母老嫩及發 酵環境確定使用量。落缸溫度視氣溫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控制在24〜28°C,生產 中及時做好保溫工作,確保糖化、發酵順利進行。發現落缸溫度偏 低或偏高,均應及時增減保溫物料,採取補救措施。
(5)糖化發酵物料落缸後便開始糖化發酵,前期在進行糖化 的同時,酵母開始增殖,此時溫度上升較慢,應做好保溫工作,生 產中除加蓋雙層草缸蓋和圍好草蓆外,上面還攤竹簟或罩上塑膠薄 膜,視氣溫高低增減保溫物。
一般經10h左右醪液中酵母便大量繁 殖,進入主發酵階段,待品溫上升到一定程度,便需及時開耙。 開 耙的目的是為了調節缸內發酵溫度,使缸內上、中、下及周邊溫度 趨於一致,使糖化菌和酵母菌在最適宜的溫度下生長繁殖,抑制雜 菌生長繁殖,確保發酵正常進行。
一般情況下,落缸後12h應作一次全面檢查,瞭解發酵和溫度 變化情況,確定最佳開耙時間。開耙時間需根據米飯軟硬情況合理 調節。 米飯軟時可適當提早開耙;米飯硬時則可適當延遲開耙,但 需注意不能太遲,以免升溫過高導致酸敗。
生產中要密切關注氣候變化情況,加強檢查,做好記錄,及時 調整操作方案。頭耙後,品溫顯著下降。二耙後,各耙的品溫下降較少。但在 實際操作中,並不嚴格按照規定溫度和時間開耙,而是根據氣溫變 化、米質軟硬及糖化發酵情況靈活掌握。
開高溫耙時,頭耙、二耙 可視品溫高低進行開耙;三耙、四耙則要綿合感官檢查,判斷酒醅 (醪)發酵成熟程度,及時搗耙並增減保溫物,確保發酵正常進行; 四耙後每天搗2〜3次,直至接近室溫。
適當的攪拌可增加酒醅 (醪)溶解氧,增加酵母活力,抑制雜菌生長。但應注意減少酒精 揮發,及時灌壇,進行後發酵。 (6)後發酵(養醅)後發酵,又稱養醅。灌壇前,根據主發酵老嫩程度合理掌握淋飯酒新增量,同時根據配方要求加入一定量糟燒。
灌壇時先將缸內帶糟(即發酵醪液)攪拌均勻,手工或用泵將酒醅灌入壇中,注意不要太滿,一般加飯酒離壇口 15cm左右。灌好後,根據場地松實情況堆幢帶糟,並根據一幢平、二幢牢、三幢直的原則操作,要求堆幢整齊,確保安全。
後發酵時,酒醅糖化發酵繼續進行,只是發酵作用較為緩慢,一般需兩個月以上時間,經過如此長的後發酵,酒醅漸趨成熟,風味質量已達生產要求。生產中根據季節變化和酒醅成熟情況選擇合適的堆坯地點,正確確定開榨時間。
如前性酒因養坯期間氣候較冷可選擇向陽的南面養坯,後性酒因開榨較遲,可選擇室內或向陰的北面養醅,從而不致升溫過高,防止酸敗和失榨。 對後發酵酒醅要加強檢測和檢查,並根據測定結果確定養坯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適當延長養坯期,這是提產保質的措施之一。
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酸度升高等異常現象,則須及時處理。(7)壓榨半成品經兩個月以上發酵期後,酒醅已趨成熟, 此時可壓榨。榨酒的目的是使半成品(帶糟)中的酒液和酒糟分 離。 壓榨後的清酒,經勾兌、調色、調味並澄清2天以上,即可 煎酒。
(8)煎酒(滅菌)煎酒是黃酒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煎 酒,又稱滅菌,是將已澄清的酒加熱,以殺滅酒中的微生物及酶, 然後灌壇、封口、貯存。煎酒時重點掌握溫度與流速, 同時注意每壇酒均應灌滿,否則,長期貯存酒易變質。
(9)貯存貯存又稱“陳釀”,剛釀好的新酒口味粗糙、聞香 不足,較刺激,不柔和,透過“陳釀”可促進酒精分子與水分子間 的締合,促進醇與酸之間的酯化,使酒味變得柔和、馥郁。
各種貯 酒容器中又以陶質大壇貯酒質量最佳,不鏽鋼罐貯酒質量稍次,原 因在於陶壇透氣性好,空氣中的氧能進入壇內,從而加速氧化反應 的速度,有利於酯的形成。 此外,陶壇的良好透氣性也有利於酒中 低沸點易揮發物質如乙醛等有害氣體逸出。
黃酒的貯藏年份是從酒灌入陶壇算起的,若條件允許,消費者 也可從廠家購買大壇酒自己貯存,當然要品嚐好酒就得等待較長時 間,而且要有一個好的貯酒環境。在貯酒過程中要經常檢查,發現 滲漏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