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低迷的風向

    《孟子》真正的魅力在於他所倡導的強勢人格。

    強勢人格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自強不息:

    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就是高調做事。就像揚帆出海,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只有強勢人格才可具備強勢的能力。

    一個氣球能夠升騰是因為它裡面充滿了氫氣,一個人能夠升騰是因為他具有自強不息的強勢人格。這種強勢人格不一定表現在外部,而是內化為數十年自強不息的堅持。因此,具有這種強勢人格就會有一副傲骨,而不是傲氣。

    第二層次:堅守本心:

    在孟子看來,低調做人,返璞歸真,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強勢人格。

    社會從來都以它的強勢引領著人們,只有用超常的性情和意志去抗拒世俗社會的複雜和醜陋的誘惑,堅守善良的本性,才能保持人的善性。而這,就需要“仁”和“智”,二者之結合,才能達其極境即“聖”。孟子:“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孟子"公孫丑上》)。這種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

    所以,強勢人格決不是盛氣凌人,相反,強勢人格需要的是低調做人。

    有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他的存在讓你感到壓力,他的行為讓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論讓你感到渺小,他的財富讓你感到憤怒;一句話,他的自我使別人無處藏身。這不是強勢人格,這是以強凌弱。

    強勢人格在堅持自強不息之時,同時也要堅守善良的本性。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隱”。“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大隱”不同於“中隱”、“小隱”,就在於“大隱”不依賴環境,“大隱”更多的依靠自我的堅守。

    要成就一個理想的人格決不可期待於其自然的生成,它需要的是清除在“己”“我”之內不斷地滋生著的形形色色的趨惡的力量,這個過程就是堅守本心。

    我們在電視上看見過小狼、小豹、小虎、小獅,都可愛極了,然而待到它們長大,你就會發現它們目光中的單純和調皮早已被狡詐與兇殘所代替,叫你不寒而慄了。從生物法則來說,這叫生存需要。為了生存,它要吃掉你,而不是要讓你覺得它有多麼可愛。

    人在社會上生活,與動物一樣,也有一個生存競爭的問題,因此,人也不可能一味地天真下去。這就決定了本心退化之無奈。但我以為我們應該感到幸運的是:人類社會畢竟不同於動物世界。人類之間有競爭,卻也有協調。這個協調,有法律的力量,更有道德的感化;這種道德感,就是強勢人格打造的“仁者愛人”就決定了人的本心不致消亡。

    有句時髦的話:除了誘惑,我什麼都能抵抗。你能抵抗什麼?你能見到權勢者而不露出諂媚之色嗎?你能看到富貴者不起嫉恨之心嗎?援助弱者而不居施捨之功?受人幫助而不露愧顏?面對不合理的好處,你能夠內心平靜,選擇放棄嗎?面對不公平待遇,是沉淪,是抗爭?

    所以,孟子堅持民本思想,提倡“仁政”;體現在我們的處世之道中,就是低調做人,“善”無處不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梁惠王上》)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然而,沒有行為的積累,哪有人格的提升?沒有內力的修養,哪有環境的和諧?

    第三層次:包容化育:

    包容化育是強勢人格的最高層次。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孫丑》)這就是說,具有強勢人格的人能夠感召眾人,能夠圓融外界的紛爭、汙染。

    這一層次,你不再感覺自己在用內心的定力去抗拒外界的誘惑,而是對外在世界的理解和包容。

    酒精消毒,什麼濃度為好?大家很可能想當然地認為,當然是越高越好啦!但是我聽說,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著。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精的濃度調得柔和些,潤物細無聲,慢慢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我未見包容化育的聖人,但平凡人的瑣細生活,讓我感受到了包容化育的偉大。同事之間,進取的人是強勢,嫉妒的人是弱勢,你怎麼辦?夫妻之間,信賴的人是強勢,猜忌的人是弱勢,你怎麼辦?親子之間,放手的人是強勢,束縛的人是弱勢,你何去何從?上下級之間,溝通的人是強勢,威壓的人是弱勢,你何去何從?

    我看到很多人,沒有申辯,沒有憤怒,他們選擇莞爾一笑,這是君子的笑,包容的微笑。人生沒有高下,沒有絕對真理,弱者也有弱者的人格,弱者的空間。我尊重,我理解。

    所以,最高的境界是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一生經歷坎坷,早年的鋒芒似乎磨盡,但絕不至於是個“老人精”,也沒有達到包容化育的境界;但是,我學會了不太痛苦地面對人生的不公,學會了感謝生活給我的恩惠。這是《孟子》給我的力量。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能流暢地傳送寰宇。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開始填平心靈的鴻溝。我們的心靈柔和了,就能更準確地表達人與人平等的溫暖信念。

    將這一切“生而知之”的修身意識重新撿拾、迴歸,打造強勢人格和能力,“推己及人”,就是真正的和諧,是對浮躁之所戒,對生命之呼告;而非無奈的豁達和貧窮的幽默。

    就強勢人格而言,自強不息是強調一種精神,但是,這種精神必須能夠對抗外在的干擾和誘惑,必須堅守善良的本心。無論強調自強不息,還是堅守本心,都是一種人為的努力,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人為,而是包容化育。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才能達到真正的強勢人格。

    所以,孟子以強勢人格為核心的處世態度就是,先強勢人格,再強勢能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強勢不等於恃強凌弱,而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良不等於天真可欺,而是一種超脫的境界和實力,以及具備這種實力後的泰然。

    建立自我的同時追求無我,展現一種生活的態度,人生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強勢人格。

    對於這種強勢人格,孟子曾不無神氣地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這種浩然之氣,最偉大,最剛強,必須用正義去培養它,一點不加傷害,它就會充滿上下四方,無所不在。這種氣,必須與義和道配合。

    經典的魅力在於它能內化為一種人格力量,支撐起一個人的一生,更自在、自為地與世界共舞!

    每一部經典都有道、器之分。所謂“道”,即是一部經典的精神實質,一部經典的核心內容。所謂“器”,則是一部經典的分枝,是基於“道”之上的枝節。“道”是形而上,“器”是形而下;“道”是整體,“器”是區域性;“道”制約著“器”,“器”附著於“道”。

    明白了“道”與“器”的關係,自然知道讀經典應當怎麼讀。

    所以,我們讀經典首先要學其“道”,即經典真正的內涵;把握了經典之“道”,再逐層深入地研究它的區域性,它的細節。

    這樣講決不是否定“器”的作用。“器”是小道理,“道”是大道理。大道理是管小道理的,“道”決定“器”。但是,“器”又有它的相對獨立性,因此,“器”也可以單獨抽出來講。不瞭解“道”,只懂點“器”,也行,不過,它顯然比基於“道”的理解基礎之上再理解“器”要略遜一籌。

    每一個人、每一部書、每一個企業、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都有它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它的靈魂,就是它的“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搞笑可愛的個性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