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川

    01.鍋(挖)底

    關於菜名:

    建甌是全國著名的竹鄉,盛產竹筍,因此筍是建甌人食譜中一種重要的食品。以鮮冬筍烹製的鍋底又稱炒底,寓意此菜每每上桌後因其味美誘人,片刻間被吃個盤淨如洗,故而又稱“挖底”,是建甌第一名菜。不但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睞。

    佐料特色:

    選用鮮冬筍為主料,佐以五花肉、龍口粉絲、金針菜、發紫菜等。

    風味特色:

    色澤鮮黃,配以紫菜、紅蛋絲、蔥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鮮,口感清脆,配以粉絲軟滑爽口。冬季冬筍炒底,鮮甜嫩,堪稱名菜。

    只有新鮮的冬筍才會有的味道!

    02.板 鴨

    關於萊名:

    相傳,早在南宋時,建甌已有盛記飯店的板鴨出名。宋孝宗趙眷曾在建安(今建甌)做建王,因對建安板鴨情有獨鍾而將其帶入皇家宴席,列為“漢席珍品”。到了20世紀80年代,建甌板鴨又被中國食品總公司編寫的《家禽與傳統禽製品》譽為全國四大名品板鴨之一。

    佐料特色:

    建甌板鴨以未下蛋的田鴨姆為首選。

    風味特色:

    與南京板鴨白肥多油不同,建甌板鴨不油膩。色明黃、乾溼適度,味醇香鮮美、不爛又不韌,食之無鴨腥氣。肥鴨、老紅酒、小磨麻油是建甌名產,三者合一,烹製板鴨獨具地方特色,乃建甌人冬令宴客的佳餚。

    沒有吃過建甌的板鴨,就不是完整的建甌人!

    03.雞絨(茸)

    關於菜名:

    雞絨也稱雞茸,菜名所以謂之“雞茸”,是因為最初創制者所用主料取自雞肉中的一種較細嫩的瘦肉,當地稱之為“雞茸”,故而取名“雞茸”。而現在主料則取自豬肉中的精瘦肉且須剁細如“絨”,因而又稱“雞絨”。

    佐料特色:

    細嫩純雞肉半斤或純瘦豬肉半斤、雞蛋四至六隻,蟶乾、目魚或豬肚等切絲,蕉芋粉半斤(蕨粉最佳),豬油四兩。

    風味特色:

    色澤白而晶瑩,味鮮美,口感柔滑,配以乾貝、肚絲、目魚絲等使食者細嚼、品味,滑中有韌,風味獨特。加乾貝者名“乾貝雞絨”,加肚絲者名“肚絲雞絨”。雞線集多種料理於一身,選料精細,口味鮮美,營養豐富。食者贊曰:“一餐雞絨宴,嚐盡天下鮮。美味佳環宇,疑是做神仙。”

    看著不燙,吃著燙,只有建甌人知道!

    04.納 (爚) 底

    關於菜名:

    納底是建甌民間俗菜,幾乎家家能做,經濟實惠,既可作家常菜,又可作宴賓之餚。這道菜名字的由來民間流傳著兩種版本:一說是舊時慈母常邊烹製這道菜邊爭分奪秒地為兒納鞋底,因而後來人們便稱此菜為“納底”;又因此菜形似珍珠,食之爽滑,故而也有人美稱其為“珍珠納底”。另說與烹製工藝有關,因捏成的小粒丸須在沸水中燙熟,而這燙熟的過程在建甌方言中稱為“爚”(lǒng),因而這道菜又被稱作“爚”底”。

    佐料特色:

    以豬前胛肉為主料,佐以小蝦肉末。

    風味特色:

    納底晶瑩剔透十分好看,食之味香辣鮮美,口感軟滑清爽。

    母親的味道,最好吃的味道!

    05.榛子煨排骨

    關於菜名:

    建甌的龍村、水源等鄉以產榛仔聞名,其中以粒大、色鮮、沙甜的黃榛為貴。時逢中秋佳節,佳果上市甌人用黃榛煨排骨以作節日之佳餚。

    佐料特色:

    黃榛、排骨。

    風味特色:

    榛仔黃如金珠十分好看,味厚甜美香沙,榛仔吸了油而不膩,排骨得榛仔味甜更為鮮美,相得益彰,令人食之

    6.春 盤

    關於菜名:

    中國早在古代就有立春日試春盤的風俗。杜甫《立春》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而建甌的春盤又與此不同,春盤之名始於何時已無從考證。它是以竹鄉建甌盛產的鮮嫩雪白之春筍片為主料,其他季節則以上等的春筍乾代替,故命名為“春盤”。歷來是建甌民間流傳的一道價廉物美的地方特色佳餚,尤其是壽宴,必以春盤配炒麵,名曰:“春盤面”,意在祝福壽者春風拂面、長命百歲。

    佐料特色:

    以鮮嫩白筍(或筍乾)為主料,佐以五花肉、黑木耳、腐竹片、香菇、油炸豆腐泡等。

    風味特色:

    色澤鮮亮,不油不膩,香醇鮮脆,風味濃郁。

    這不僅是筍的味道,更是包含著對家人的思念!

    07.漤(lǎn) 魚

    關於菜名:

    漤魚,也叫漤魚蛋。建甌淡水養殖馳名八閩,尤以弓魚堪稱一絕。弓魚技術不但能使魚在離水運輸中保持新鮮,更能退去魚身上的泥土味,增加魚肉的鮮嫩,建甌人對淡水魚的烹飪也有獨到的工藝,如清蒸鯽魚、紅燒鯉魚、水煮活魚、糖醋魚片等,尤以漤(lǎn)魚蛋獨具地方特色,深受當地及過往客人喜愛。

    佐料特色:

    鮮草魚或鯉魚、雞蛋或鴨蛋。

    風味特色:

    酸甜麻辣,清爽芳香,軟滑鮮美,毫無腥臊雜味。

    小時侯嘗著媽媽煮的那碗熱熱的漤魚湯,就是世間最好喝的湯!

    08.膀(冇)蹄

    關於菜名:

    皺油膀蹄是建甌傳統名菜,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糜爛香鮮、油而不膩。以前重大節日、婚壽喜慶,它還是壓軸大菜——上了膀蹄,這席酒就將結束了。近十幾年人們生活水平高了,飲食講究精字,嫌膀蹄太肥,酒席上已難得見到了,然而在賓館宴席上時有小小的皺油膀蹄上桌,配以香軟的饅頭,這道古樸的菜餚也能讓食客口味一新。

    佐料特色:

    豬膀蹄(豬腿部上端)一個,(小饅頭10-12個)

    風味特色:

    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膀蹄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膀蹄皮黃焦酥,油光噴香,肉爛如泥,十分誘人,人們稱讚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不沾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餘香久不散。”

    切片後,加點醬油、醋和辣椒醬,一口而食,嗯,就是這個味兒!

    09.粉 丸

    關於菜名:

    建甌人以稻米為主食,而粉條是飯菜雙兼的食品,是一道別具地方風味的家常菜。同時“粉丸”之意也暗含著每逢佳節家家戶戶都能團團圓圓的美好願望。

    佐料特色:

    以秈米粉條為主料,配以肉末、香菇丁、碎豬油渣、蝦米、薑末、糟醃蘿蔔丁等。

    風味特色:

    酥軟適口,荷香味鮮,若把煮後粉丸沾紅酒食之,倍感醇香,回味無窮。

    家家戶戶都可做的菜,簡單而又不缺少韻味!

    10.大腸炒光餅

    菜名趣談:

    光餅是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所帶麵粉烤製成扁圓狀乾糧,流傳至今。大腸是價廉的豬下水,富含油脂。建甌人把光餅與大腸同炒作一道民間菜餚,頗具歷史文化特色。當地諺語:“大腸炒光餅,好吃沒成(yǎng)"。建甌方言中“成”意指某物品的成色如何,“沒成”就是說(此物)不用多說了,成色十足、十全味美!

    佐料特色:

    新鮮大腸、隔夜光餅(隔夜光餅在油炸時不會吸油過多,且更酥脆。

    風味特色:

    菜色黃白相間,金片玉塊。味厚而甜鮮適口,餅塊鬆軟香酥,大腸油而不膩。價廉物美,民間多喜歡這道菜餚,美其名曰“金玉滿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眼睛適合什麼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