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廚師張哥
-
2 # 夏花之絢爛2000
有這種,我現在寢室就有一個這樣的,以前的時候也遇到過。
說說我現在寢室這個吧!我認為這個人有心機,但城府不夠,至少在我眼裡是這樣的,在其他外人眼裡可能就不是那樣的了,可能會認為他是個很好的人。就但拿學習一件事來說吧!上學期平時在寢室和別人一塊玩遊戲,出去上網咖夜市!在寢室可以說沒見他咋學過吧!他還參加了學生會,經常有活動,感覺沒多少閒時間去學習。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上學期期末考試也考進了專業前百分之二十,成功轉了專業,不過在我們學校要大二才能去所轉專業學習,所以現在仍然和我一個專業。而我因為上學期確實沒好好學吧!考的不咋樣,男生中考的咋樣的也沒啥人,也就他一個考的好。但他從未和任何人說過他學習的事,也從未說自己要轉專業的事,一切都是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他上學期最後的考試周,還捲入了寢室三人的矛盾之中,也正是在那次矛盾之中我發覺這個人真不簡單,有心機,具體矛盾就不說了,但無疑他那心機有搞砸的成分,反正在我這我是認為他搞砸的了,但絕對比其他的同學精明些。我們專業男生人很少,不到十個,兩個寢室,還有混寢的,然後我們寢室中其中一個室友和另外一個寢室的玩的好,我和另一個室友的玩的好,而他就幾乎只與外班的玩,可以認為我們其他男生沒能和他玩的吧!他和我們班的其他男生關係有些微妙。而這學期見他有時發朋友圈就在圖書館學習呢!真是誰也沒告訴,他不主動暴露我也不知道他在學習。反正我不喜歡他這個人,較有心機,較精明,但有些“不正”。他那種心理可能確實也是怕別人和他一樣努力吧!他學別的同學也一塊學,他自己學,不給我們說,我們也不會受到他學習的壓迫感,從某種方面可以說他是在減少潛在的學習競爭物件,但畢竟人家也沒帶動我們其他人學習的義務。還是從一些平常的事情和曾發生的矛盾中認識到了他這個人不可交。
另外一種就是我高中時遇到的了,白天上課睡覺不學習,夜裡學,其實我也幹過,但別人也知道我學了,那種可以認為就是單純的想展示自己能力強,顯擺顯擺下而已,沒心機啥的,與品德無關,人也還行。
-
3 # 陶榮二級心理諮詢師
我身邊也會有這樣的學習的人,一般情況他們都是比較低調穩紮穩打的人,他們做事一般心裡很有數,凡事給他人和自己留有餘地,不爭不搶,靜靜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功了暗自喜悅,失敗了也不會怨恨苦悶。他們一般注重過程,而結果他們有能力自己去面對!
-
4 # 無書不行
不怎麼花時間學習並且考的不好的人叫“學渣”
花很多時間學習卻考的不好的人叫“真學渣”
花很多時間學習並且考得好的人叫“學霸”
不怎麼花時間學習卻考得好的人叫“學神”
除了以上四種,大家身邊一定有過那種看起來不怎麼學習卻“偷偷學習”人。偷偷學習考得好可以叫“偽學神”,偷偷學習考的不好可以叫“偽學渣”。
“偷偷學習”這種行為一般可以定義為自己暗中努力,不想讓人知道,表面上又裝作不怎麼在乎,不怎麼努力的樣子。分析“偷偷學習”的心理前先解釋一個心理學概念。
我高中有一位同學,每次模擬考試都接近滿分,老師和其他同學都認為他高考能爭取省狀元,結果高考發揮的不理想,沒有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然後他又接連復讀了兩次,兩次成績也都不理想。大家開始以為他高考發揮失常是因為心理素質不佳,後來才知道他連續三次高考都會嚴重頭疼。那為什麼只有高考頭疼,模擬考試頭不疼呢?心理學上將這種行為定義為自我設障。
自我設障是指個體為了迴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採取的任何能夠增大將失敗原因外化機會的行動和選擇。這是官方的定義,說白了自我設障就是給可能的失敗預備個“藉口”,給可能的成功預設一個“障礙”。失敗了可以因為種種外界原因甚至自身懶惰導致,反正不是能力不行,成功了證明自己能力超群,沒盡力都能成功。儘管如此,這種看似“有目的”的障礙通常是無意識的,也就是說自身察覺不到“設障”的意圖。自我設障分為兩種:行為式障礙和宣稱式障礙。上文說的高考頭疼就是行為式障礙,頭疼讓那位同學相信自己沒考好不是能力不行,從而選擇再次復讀,同時頭疼沒考好也能博得大家的同情。但是顯然這種“頭疼”形成了固化,以至於連續三次在考場上發生。再舉個宣稱式障礙的例子,我每次打籃球前都和隊友說我感冒了。如果沒有打好,不是我球技不行,是因為狀態不好,隊友也能接受自己沒有打好。如果發揮的好,則證明我厲害極了,狀態不好都能超常發揮。
我們再說說偷偷學習這種行為背後的可能心理。
可能心理一:自我設障
自我設障的好處在於能夠保護自尊。在大學,高數,大物這類較難學科前排座位通常都是搶手貨,但是學渣不會去搶。如果搶座位又沒考好,就意味著告訴大家自己是“真學渣”,自己沒有考好的本事,一般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因為智力或能力不足導致事情沒做好。相反,那些偷偷學習的同學即使沒有考好,表面的不努力可以避免歸因成自身能力不足,偷偷學習成為了保護自尊,減少挫敗感的手段。如果考得好,由於大家沒有看到自己的“偷偷學習”,會誇讚自己天資聰穎,贏得“學神”的美稱,偷偷學習能夠滿足“顯得自己很聰明”的心理。自我設障尤其可以解釋很多表面不努力的“學渣”突然考的一鳴驚人的現象。
評價:自我設障帶來的短期自尊保護不利於建立健康自尊,成為習慣後會不斷為失敗找外部理由,降低自身努力的動機。另外,絕大多數人對你的成敗並不關心,喝彩也只是那麼一下而已。
可能心理二:不想與眾不同
大學中學霸學神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同學還是熬夜通宵白天睡一覺一天就過去了。尤其是同宿舍其它同學都不用功的情況下,自己努力讀書會顯得格格不如,不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這種情況下,偷偷學習能夠建立更深友誼,避免自己成為“異類”。
評價:活著不就該與眾不同嗎?那些因為自己努力就合不來的朋友一般不是真朋友。
可能心理三:麻痺對手
看過三傻打鬧寶萊塢的朋友應該都記得一個鏡頭,“消音器”察爾圖為了考取第一名,在考試前夕給其他人塞色情雜誌,自己在宿舍偷偷學習。想考第一有兩個方法,一是自己考得好,二是別人考得不好。和塞色情雜誌一樣,偷偷學習也屬於第二種方法,能夠讓其他人認為競爭不激烈,從而放鬆警惕,降低學習的慾望。
評價:這種麻痺對手的競爭策略作用實在有限,最多麻痺周圍的一小部分人,而且不一定有效。還有分散自身注意力等副作用,容易像“消音器”察爾圖一樣遭人反感。
可能心理四:自欺欺人式炫耀
假如自己沒有“學神”的本事,如何向別人吹噓自己是學神的同時又證明給別人看呢?偷偷學習可以滿足這種自欺欺人式炫耀的慾望。先在背後偷偷用功,然後別人稱讚自己厲害的時候,假裝嘆一口氣,“你也看到了,其實我根本沒努力”,說罷,看著對方欽佩的眼神然後極力掩飾自己內心的狂喜。
評價:被對方得知實情後受到鄙夷,畢竟不是真的,炫耀久了自己內心容易空虛落寞。
那麼如何看待“偷偷學習”的人呢?你愛怎麼學怎麼學,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比起偷偷學習,能夠坦然面對和接受“我努力了也不過如此”這件事更為重要。
-
5 # 無觀時間
大部分為了表現自己很聰明,不努力也可以學的很好。也就是說這部分人希望得到別人誇他聰明,而不是努力。
這些人想的其實就很簡單,覺得聰明比努力更重要。心裡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是努力取得成績的。
他們覺得別人更喜歡聰明的人而不是努力的人。
這樣的人基本上是父母從小教其不正當競爭的結果。
個人理解,供參考。
回覆列表
哈哈,有意思的問題,我就是!
沒啥心裡問題,就是覺得,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是閉門修煉!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