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天DH

    過年給紅包是習俗,所以一定要給的尤其是父母,我們自食其力了,工作了,父母也老了,紅包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情,能夠記得他們,想到他們,一份紅包可以換來他們心裡的安慰,今年我給父母的不多,2000元你們呢?說說你們的想法和意見吧!

  • 2 # 情感雜燴飯

    除夕了,你到家了嗎?

    又到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一直以來,

    每一年父母都會給子輩、

    孫輩們發紅包,

    希望把新年的祝願

    和好運帶給他們,

    但問題來了,

    子女要給父母封紅包嗎?

    網友是這樣說的——有媒體最近做了一個小範圍的調查,

    發現大家都好孝順啊~

    “當然要給啊!”白領Cici告訴南方都市報記者,自從她開始工作之後,在年三十晚家裡吃團年飯的時候,她就會給父母發紅包,讓父母用這些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Cici說,這份紅包雖然不多,但也是自己的一份孝心,也間接告訴父母,“你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能力養活自己並照顧他們了。”

    “我們工作了就不收長輩給的紅包了,我們還要給長輩紅包。”福建妹子嚴小姐由於大學時候做家教、兼職也賺了一點小錢,從讀大學開始就開始給父母紅包。嚴小姐認為,紅包雖然錢不多,但也是順了家裡傳統。到了工作後,她給父母的紅包金額更大了,而且關係較好的長輩親戚,她也準備了紅包。

    問題又來了,

    那給多少才合適呢?

    有人2018年父母各給2018元

    那麼2019年……

    去年2018年,飛飛就給父母每人2018元,至於2019年她還沒想好,不過她表示“不會比去年少就是了。”

    白領小夏: 年終獎全部給父母 白領小夏老家在外地,每年過年前,公司發了年終獎,小夏就會把全部年終獎拿出來給父母,直接轉到父母銀行賬戶上。 小夏說,平時在廣州工作,雖然家在比較近的珠三角城市,但平時工作忙也比較少回家,給父母家用父母也不願意要,就趁著過年,一次性獻心意。 白領林先生: 一人包辦夫妻雙方父母紅包 白領林先生告訴記者,給自己父母和妻子父母的紅包都由他負責,為了公平,兩邊的紅包一樣大。 平時每個月林先生都給自己父母和妻子父母各交2000元“家用”,也會給他們換新手機新電視。 過年前,他就在“家用”那筆錢上額外各加3000元現金,用扎頭髮的橡皮筋捆上就給父母們了。 不僅給父母,春節到親戚家拜年的時候,遇到一些年紀大的祖輩,林先生也會給他們塞上300-500塊,林先生說:“我們給的時候不會說那是紅包,而是會跟老人家說,‘一定要收,這是給您買東西吃的’。” 白領吳先生: 夫妻AA各自給自己父母 80後吳先生和妻子都是廣州人,家裡聘請保姆照顧孩子。 他說,可能是雙方老人都擔心他和妻子開支大,平日每次給“家用”老人家都不肯收,久而久之,也就沒再給了,所以特意趁著春節給點心意。 他告訴記者,每年都是和妻子各自給自己的父母,每年數額不定,今年雙方爸爸媽媽每人各給1000元,兩邊都一樣。 “給多了也不肯收,特別是岳父岳母,經常原封不動地給回我們。” 老人各種方式 原封不動返回紅包 正如吳先生所言,很多父母收了紅包之後,轉過頭來就給回孩子了。 飛飛說,“我爸就是把我給他的過年錢裡抽兩張給我,當作給我的紅包。” 白領小雨也表示,每次她給爸爸封紅包,“我給爸多少,我爸就多封兩百,又給回我。” 更有“寵孫狂魔”,直接把這錢給孫輩。白領孫小姐說,她之前年三十晚上給媽媽紅包,年初二回孃家的時候,媽媽就把那紅包原封不動地給回自己女兒,“怎麼勸她都不聽,說她自己要資助孫女上興趣班。” 小編說 其實,春節子女給父母的紅包只是一種形式,相信大多數父母不會在乎能拿到兒女多少紅包,而是想兒女平日多關心自己,多陪陪自己。 不管我們在哪裡立業,在哪裡成家,我們都要記得,養育我們的父母一直在家等著我們。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 3 # 張了個飛

    我感覺還是根據個人的經濟實力看的,經理好的話可以多給點,經濟不好的話可以少給點,畢竟現在年輕人壓力還是蠻大的

  • 4 # 等待162471053

    80年代小時候父母每年過年都發紅包,那時候才幾歲,一般都是銀幣,1分,2分,5分,紙幣也是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少的時候父母每個幾個銀幣,才不到5角,那時候在“趁墟”趕集時供銷社飲食店才5分錢一碗水煮素河粉,肉河粉1角元一碗。當時物價豬肉半肥瘦才8角錢一斤,過幾年才1.5元/斤。只有我跟母親去舅舅孃家時,(走山路三四個小時到)住一夜時,第二天回家時有三四個舅舅,表兄們每人給幾銀幣才有一元多。逐漸長大後84年,85年讀小學時父母每年給全新1角,2角紙幣,最多一次5角。那年代村裡有喜酒,嫁娶時祝賀封紅包才2元/每人。家窮里母親去飲喜酒回來時,都用青菜葉包兩塊扣肉帶回家讓我們四姐弟分來吃。

    91年不讀書開始去自己木山上割松脂(油),割三十,五十棵松樹,半個月才收一次松脂放桶用單車拉到供銷社收購站賣,每一百12元,最貴25元每百斤,後來逐年貴,一個月收2批松脂賣。自己一月個50元左右,有零花錢用,父母過年不再給紅包。93年才第一次跟堂哥去深圳寶安區打工,7元一天。一個月工資才210元。

    94年相親幾位,96年結婚,97年第一個兒子出生,98年自己成為父親,每年過年給紅包兒子二元。以後三個小孩2000年以後每人5元,現在2010年後每年壓碎錢10,20,50元不等。因為自己打工賺錢少,小孩讀書開支大每學期生活費1千多,另外星期加菜幾十元。孩子逐年長大,家庭負擔壓力越大。這是每個農村家庭經歷。

  • 5 # 軍旅孤鷹

    我們這裡都是長輩給小輩紅包,沒有小輩給長輩紅包的,一般是要過年了,給爸媽一點錢,我一般給一千元,但不是紅包呦。

  • 6 # 依舊那麼美1

    小時候每次最想要的就是過年,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小時候都是盼著過年父母給壓歲錢那個就成了自己的小金庫。忽然一晃我也三十了,但是好像從沒有給過父母過年紅包。但是家裡的大件小件都是我和老婆操辦,年貨衣服都是我們備,不用父母操心。

  • 7 # 無叨無擾

    小時候吧不管什麼時候,家裡給錢就很開心,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到不上學初入社會吧,就想著法的不管父母要錢,總是在外面說自己過的很好,不缺錢話,到了結果以後吧,就總會以各種理由往家裡塞錢,這就是人生吧,養你小,養他老,

  • 8 # 途居生活

    過年了,父母最期盼的是兒女平安回家過年,至於有沒有紅包並不是父母最關心的,回家團圓就好。但作為兒女的我們,出去工作一年了,回家總想帶點什麼回家孝敬孝敬父母,當然紅包也是其中之一啦。我自工作後每年回家過年都會給父母紅包,但每年紅包的大小不盡相同的,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當然啦,平時方便時也會給點零花錢,而且過年除了給紅包外,也會買衣服或鞋子啦等。“可憐天下父母心”,小時候父母把我們撫養大不容易,我們有能力了為父母盡孝點是應該而又必要的。每次給紅包他們時,他們都嘴上說不用給,自己不缺錢花,但他們心裡是非常高興的,但高興的不是因為紅包的大小,而是因為兒女長大了,走正道爭錢,生活過好了,這比啥都重要。

  • 9 # 哎吆李翠花

    作為農村的孩子,我沒有給父母包過紅包,結婚後就更沒有了,經濟條件不允許。我的父母特別善解人意,從來沒有開口問我要過東西,就是我想買我媽都不讓買。我媽經常說她有錢花,我爸更是直接說你們只要過的好就行了,不用擔心我們,我們能自己掙錢。逢年過節的父母還要給我們兄弟姐們的孩子紅包。我現在想的是既然父母暫時不需要我們給錢,那就先不給,等他們沒有經濟能力的時候,我們也像電視上那樣逢年過節的給父母包個大紅包。可憐天下父母心。願我的父親母親健康長壽!

  • 10 # 小魚兒醃一下

    每年都會給父母紅包,1000到5000不等吧,父母年紀越大,心智越小,就像孩童時候的我們一樣,現在只要是父母開心,我怎樣都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人總是喜歡麻煩別人,為啥那個被屢次煩擾的人即便是忙得不可開交,也不好意思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