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觀世界
-
2 # 小郭蟈剪輯
商鞅,也叫衛鞅,衛華人於公元前356年被任命為左庶長,主持秦國變法。因功被封商地所以號“商君”也被後世叫商鞅。(法家的代表人物)
商鞅變法為什麼後來對商鞅不利了呢?這要從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方法來談。鞅的變法分兩進行分別是前356年和前350年兩個時間段進行。新法內容包括以下七點:
一,編制農戶,加強邢賞。以五戶為一伍,十戶為一什,各伍和各什相互監督,一戶犯法,別戶必須告發,對隱瞞不報的處以腰斬。(這就是古代最早的連坐)
二,鼓勵小農生產,崇本抑末。新法中凡一家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就必須分家。努力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可以不用參加勞役。
三,獎勵軍功,凡在戰爭中斬敵首一的話,就賞爵位一級。
四,廢井田,開阡陌封疆。
五,推郡縣制,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六,遷都咸陽。
七,統一度量衡。
商鞅的這兩次的變法加強了秦國軍事力量的強大,農業的發展,讓人民也富裕了。但是衛鞅的大規模的改革嚴重的觸及到秦國貴族集團的利益,但由於秦孝公對衛鞅的信任和支援他們也只好暫時的忍耐。衛鞅在在刑罰的方面處罰太重,凡觸犯新法者輕者充軍,服苦役,重者削鼻砍腿。衛鞅曾一次誅殺700餘人,鮮血染紅了渭水。並且就算太子犯法也要懲處,最後把太子老師公子虔的鼻子割掉,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被臉上刺字。這也為以後這些人對衛鞅的反攻倒算埋下了種子。
衛鞅為秦國立下大功,貝秦孝公封列侯封地商於,號商君。!商鞅的門客趙良規勸商鞅讓商鞅辭職不要俸祿,就做一個耕地的農夫。但在權利和地位,富貴面前有幾個能例外的呢?顯然商鞅不是。半年只後孝公得重病,突然的離世。秦大臣們擁立太子繼位,史稱秦惠王。
秦惠王的上臺,也就是商鞅末日的開始。一場對商鞅的清算開始了,先是秦貴族集團率先發難,說中國只知商君之法,不說秦國之法,現在商鞅位高權重,日後必反!惠王聽後先收了商鞅的相國印,讓他回到領地。沒有多久就派兵追捕商鞅。商鞅化妝成平民要逃離秦國,在途徑一小鎮的時候要到鎮上唯一的客棧投宿,老闆問了三個很有哲學的問題。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商鞅都一一的回答了,老闆在一一登記之後問商鞅要了一個讓商鞅一生都不會忘記得東西,官方的介紹信(路引)。商鞅是逃出來的,沒有這個東西,於是想用金錢讓老闆高抬貴手,但老闆拒絕了,並說這是商君頒佈的法令,沒有介紹信,一律不能住店,不然就要坐牢!這也就是成語“作法自斃”的由來。
商鞅最後還是被車裂了,並被滅了九族。當商鞅死後,秦的舊貴族們歡欣鼓舞,以為這天下要變天了,但惠王在殺了商鞅後,並沒有對商鞅的新法有任何的改變。惠王知道秦的強大是商君新法的結果,加強中央集權,使秦國強大,他和商鞅的目標是一樣的。商鞅的死不過是君王為了安撫貴族和人民當中的不滿情緒。自古改革者都要做出巨大的犧牲,商鞅死了,但商鞅新法沒有停止,秦會更加的強大!
回覆列表
商鞅,衛華人,戰國時期註明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是法家的知名人物,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法律從上而下的執行下來的人,用法律與規則讓秦國從多次戰敗變得強大,可以這樣說,秦國之所以能夠奪得天下,根基就是商鞅打下的。第五次河西之戰,他幫秦國一舉收復了失去已久的河西地區,被秦孝公封為商君,十五座城池都是他的封邑,然而,為大秦帝國貢獻了大半生,讓秦國強大富足的他,卻為什麼又落得個在秦惠文王登基以後就被車裂於市,滿門誅殺的悲慘局面,是因為君王的狹隘?還是商君太跋扈?
秦孝公支援商鞅頒佈了鼓勵農業生產的《墾草令》,它規定了農民的數量,讓各行各業都要出人口來生產農業,並且禁止農民私自購買糧食,這樣就迫使農民必須自己用心耕種田地,阻止了農民的流失,讓農民能夠穩定生產,另一方面還禁止了商戶售賣糧食,這樣就把全國的糧食生產牢牢掌控在了國家的手裡,《墾草令》頒佈之後,商鞅還進行了關於內政方面的變法,他將軍隊的市場內的娛樂行業全部去除,並且收回了軍隊間私自運送糧草的權利,並且要求國內運送糧草的車輛都改用統一標準;之後,他又整頓官員,限制貴族豢養食客的數量,要求貴族的子弟也要服徭役,並且提高了免除徭役的條件;從文化方面,他禁止了士大夫階層的外出遊學和辯論,這樣就阻擋了國內民眾瞭解外界的機會;此外還禁止貴族和官員僱傭,這樣就逼得貴族子弟也要參與到農業生產中去。
此外,商鞅是第一個開創了全國範圍內徵收農業賦稅的人,他要求按照農民收入糧食的多少來制定徵收賦稅的多少,就是所謂的土地稅,之後還加重了商業的賦稅,此外將山川湖海的自然資源全部收歸國有,禁止農民改行謀生,並且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人口的調查,禁止百姓擅自移居。
商鞅的一些列政策,使得秦國內開始大興農業,生產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源源不斷的糧食讓秦國國內人變得富足起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秦華人的生活水平,封閉了士大夫的遊動,讓國內人少了新的見聞也就少了很多對外的嚮往和遊民的數量,廉政的實施,去掉了一大批的貪官汙吏,使政治上也有了清明,而限制貴族的一些列政策,也使得貴族有所收斂,加強了君權的集中。可謂是為後來秦國的雄霸天下奠定了牢固的根基,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他的這一系列政策,對秦國來說是好事,對那些收到政策影響的人未必就是好事了,首先,《墾草令》讓農民失去了對資源資源的支配權和享用權,而不得不日復一日的勞苦耕作,增加的土地稅再加上原有的徭役,限制了農民的生活空間。廉政政策的實施,表面上看起來增加了行政機構的辦事效率,但是也損害了貴族的利益,讓貴族子弟失去了很多參與朝政的機會,對軍隊的管理更加嚴格就限制了一些老貴族對軍隊的掌控,讓他們失去了在朝中的話語權。可為了動了老貴族在朝中的根基,之後他又限制了士大夫的遊動,讓國內人都失去了交流的機會,從此秦國變成了一個封閉的農業國家,雖然看起來蒸蒸日上,但卻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所以,好雖然是好,但是,從上層貴族,到中層士大夫,和下層的農民,都是怨聲載道,對他憎恨日深。
人們有了功名之後,自然就對自己太過自信,於是就少了很多該有的謙卑態度和低調心態,公元前三四一年,商鞅率領的秦國軍隊大破魏軍,收復了早被魏國侵佔,土地肥沃的河西地區。被孝公封了十五座封邑,號稱商君。他的聲名更是達到了最大的高度,同年,孝公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惠文王犯錯,由於商鞅的變法,而導致太子也要受到刑法,但是太子不能受刑,於是就讓當時的太子太傅,就是秦惠王的叔叔,公子虔受刑,這個刑法叫劓刑,就是將煩人的鼻子割掉,刑法一旦實施,犯人從此就無法以面目示人了,但是法畢竟是法。公子虔受刑,從此商鞅就多了一個仇人。不對,是兩個,還有最尊敬老師的當時的太子,後來的秦惠王。
公元三四一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繼位,也是在這一年,商鞅被封為商君。曾經被壓迫的老貴族們看到了機會,他們攛掇公子虔,向惠王告發,商鞅有反叛之心,本來就有仇怨,加之商鞅是他華人,又有如此大的權利和封地,自然免不了要被除掉,秦惠王當即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邊境,想在農家住宿,但是他之前規定的不允許農傢俬留住宿,特別是沒有憑證的的人,於是就告到了官府,這也算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於是商鞅逃到了魏國的國境,但是河西之戰,他生擒了魏國的公子卬,所以魏國也拒絕他進入。
無奈他只有逃回了自己的封邑,公元前三三八年,惠王派兵攻打,商鞅兵敗被殺,死後卻仍然被拉回秦國,車裂示眾,甚至連全家都被惠王下令誅殺。一代名人,消失於歷史中。商鞅是成功的,他成功的將秦國改造成了當世強國,也為秦國的後來統一奠定了最紮實的基礎,他死後,他所頒佈的法令秦國一直在沿用就是證明,說明他的方法是對的。但是商鞅也是失敗的,自古成大事者總落萬人罵也是正常,他得罪了從上而下的秦華人,但也成就了從上而下的秦國,落得個慘死家滅的下場。